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8)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8)

1.

渴者,里有熱也,津液為熱所耗。傷寒傳至厥陰為消渴者,謂飲水多而小便少,乃熱能消水也。脈浮而渴,屬太陽,小青龍去半夏,加天花粉。有汗而渴,屬陽明,人參白虎湯;便實者,宜當下之。脈沉而渴,屬少陰,大承氣湯。至於厥陰,又熱之極矣,俱當下之無疑矣。太陽無汗喜渴,忌白虎,宜小柴胡湯。

白話文:

口渴,是因為體內有熱,體液被熱量消耗了。傷寒傳到厥陰經而導致消渴,是指飲水很多但小便很少,這是因為熱量蒸發了水分。

脈象浮而口渴,屬於太陽經,可使用小青龍湯,去半夏,加天花粉。

有汗而口渴,屬於陽明經,可使用人參白虎湯;大便實滯者,需要用瀉下藥。

脈象沉而口渴,屬於少陰經,可使用大承氣湯。

至於厥陰經,已經是熱極的證候了,應毫無疑問地使用瀉下藥。

太陽經無汗而喜渴,不適合使用白虎湯,而應使用小柴胡湯。

陽明汗多而渴,戒五苓,宜竹葉石膏湯。先嘔後渴,此為欲解,當與水解。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赤茯苓湯。小便不利而渴,五苓散。發黃頭汗出,小水不利而渴者,茵陳五苓散。中暑脈虛,身熱而渴者,白虎湯為要也。

白話文:

陽明汗多口渴

不要服用五苓散,改用竹葉石膏湯。

先嘔吐後口渴

這是身體要解除暑熱的徵兆,可以喝水幫助排除。

先口渴後嘔吐

這是水停留於心下所導致,可用赤茯苓湯。

小便不利而口渴

服用五苓散。

皮膚發黃、頭部出汗、小便不利且口渴

服用茵陳五苓散。

中暑後脈搏虛弱、身熱而口渴

首選白虎湯。

2. 胸脅滿

胸滿者,膈間氣塞滿悶也,非心下滿。脅滿者,脅肋下脹滿也,非腹中滿。蓋表邪傳裡,必先胸以至心腹入胃,是以胸滿多帶表證,宜微汗。惟脅滿多帶半表半裡,小柴胡加枳、桔和之。胸中痰實者,湧之。如胸中結實,燥渴,大便秘者,下之,大陷胸湯可也。

白話文:

**胸滿:**氣塞在橫膈膜之間而導致脹悶,並非心臟下方感到飽滿。

脅滿: 肋骨下方脹滿,並非腹部感到飽滿。

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表邪傳入裡,必定會先從胸部開始,然後進入心腹,最後到達胃部。因此,胸滿通常伴隨著表證,宜採取微發汗的治療方法。

脅滿: 通常是半表半裡證,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枳實、桔梗一起治療。

胸中有痰實: 可以催吐出來。

如果胸中結實,感到口乾舌燥,大便便祕: 可以使用大陷胸湯治療。

3. 結胸

結胸者,蓋太陽證,自汗,當服桂枝湯而誤用承氣下之而成結胸。不按自痛,連臍腹邊,手不可近者,大結胸,大陷胸湯。按之方痛,心下硬,小結胸,小陷胸湯。懊憹煩渴,心下痛者,熱結胸,少與大陷胸湯。懊憹滿悶,身無熱者,寒結胸,三物白湯。心下怔怔,頭汗出,無大熱,為水結胸,小半夏茯苓湯。

白話文:

結胸症,是太陽病的表現,患者會自汗,應該服用桂枝湯,卻誤用承氣湯導致病情加重而形成結胸。如果按壓時感到疼痛,疼痛部位連接著肚臍和腹部邊緣,而且手無法靠近,這是大結胸,要服用大陷胸湯。按壓時只感到局部疼痛,心下硬硬的,這是小結胸,要服用小陷胸湯。如果患者感到煩躁、口渴、心下疼痛,這是熱結胸,可以服用少量的大陷胸湯。如果患者感到煩躁、胸悶、沒有發熱,這是寒結胸,可以服用三物白湯。如果患者心下悸動、頭上冒汗、沒有明顯發熱,這是水結胸,要服用小半夏茯苓湯。

若未經下者,非結胸也,屬半表半裡證,宜小柴胡枳、桔以和之。已經下者,為結胸也。結胸,脈浮大者,未可下,猶帶表證。若結胸證,煩躁悉具者,必死矣。

白話文:

如果沒有瀉下症狀,就不是結胸,而是屬於表半、裡半的證候,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和枳橘湯來調和治療。已經有瀉下症狀的,就是結胸。結胸時,脈象浮大,表示還有表證,不能立即進行瀉下治療。如果結胸症狀出現煩躁不安等情況,說明病情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4.

痞者,因太陽證當服麻黃湯而誤用承氣下之,而成痞滿。此因虛邪留滯,若欲下之,必待表證罷而後可,宜小柴胡加枳桔湯。若惡寒汗出,痞滿者,附子瀉心湯。服後小便不利者,五苓散。表未解,心下妨悶者,曰支結,柴胡桂枝湯。表未解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心下痞硬,為表裡俱病,桂枝人參湯為當也。

白話文:

痞病是由於原本應該服用的太陽病證用麻黃湯,但卻誤用了承氣湯瀉下所導致的腹脹和胃滿。這是因為虛弱的邪氣滯留體內,如果想要瀉下,必須等到表證消失後才能進行。適合服用的藥方是小柴胡湯加上枳桔湯。

如果出現惡寒、出汗、痞滿的症狀,可以使用附子瀉心湯。服藥後小便不暢通的,可以服用五苓散。

如果表證沒有解除,心下感到悶痛,稱為支結,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

如果表證沒有解除就多次瀉下,會導致裡熱與外寒相合,導致心下痞硬,為表裡俱病,適合服用桂枝人參湯。

5. 腹滿

腹滿者,邪入太陰脾土也。當痛,為裡實,須下之,承氣湯;時減者,為裡虛,當溫之,理中湯。若表解內不消,非大滿,猶生寒熱,亦未可下,是邪全未入腑。若大滿大實,堅有燥屎,雖日數少,亦當下之,謂邪已入腑也。太陽證,誤下,因時腹滿而痛,桂枝加芍藥湯;痛甚者,桂枝加大黃湯。

白話文:

腹部脹滿,是邪氣入侵脾胃導致的。如果腹部疼痛,表示體內有實證,需要用瀉藥(承氣湯)治療。如果腹部脹滿時而好轉時而加重,表示體內有虛證,需要用溫補藥(理中湯)治療。

如果外邪已解,但內癥未消,雖然脹滿得不太嚴重,但仍然可能有寒熱症狀,這時候還不能使用瀉藥,因為邪氣還沒有完全進入臟腑。

如果脹滿得非常嚴重,而且伴有大便乾燥,即使時間不長,也應該使用瀉藥治療,表示邪氣已經進入臟腑了。

在太陽病證中,如果誤用瀉藥,可能會導致腹部脹滿疼痛,這時應使用桂枝加芍藥湯。如果疼痛劇烈,可以使用桂枝加大黃湯。

陽明病,發熱腹滿,微喘口乾,不大便,小柴胡湯;噦而小便難,加茯苓。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轉側,譫語,口中不仁,小柴胡湯。太陰腹滿,吐,食不下,枳實理中湯。少陰咽乾腹滿,不大便,急下之,大承氣湯。下利腹滿,身痛,先溫其里,四逆湯,後解其表,桂枝湯。

白話文:

陽明病

  • 發燒,腹脹,輕微喘息,口乾,大便不通 → 小柴胡湯
  • 噁心,小便困難 → 加茯苓

三陽合病

  • 腹脹,身體沉重,難以轉身,胡言亂語,口舌麻木 → 小柴胡湯

太陰病

  • 腹脹,嘔吐,進食困難 → 枳實理中湯

少陰病

  • 咽喉乾燥,腹脹,大便不通 → 緊急瀉下,大承氣湯

下痢腹脹

  • 身體疼痛 → 先溫暖腹部,四逆湯
  • 後解表,桂枝湯

汗後腹滿,當溫,厚朴半夏生薑人參湯。吐後腹滿,少與調胃承氣湯。下後腹滿,梔子豉湯。腹滿大抵陽熱為邪,則腹滿而咽乾。陰寒為邪,則腹滿而吐利,食不下。若曾經吐、汗、下後腹滿者,治各不同也。

白話文:

出汗後腹脹,應溫補,用厚朴、半夏、生薑、人參湯劑。嘔吐後腹脹,酌量服用調胃承氣湯。腹瀉後腹脹,用梔子豉湯。

腹脹一般是由於陽熱邪氣所致,此時會出現腹脹口渴的症狀。陰寒邪氣所致,則會出現腹脹伴隨嘔吐、腹瀉,且不能進食。

如果既有嘔吐、出汗、腹瀉的病史,那麼腹脹的治療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6. 腹痛

腹痛者,緣邪氣與正氣相搏,則為腹痛。如陽邪傳裡而痛者,其痛不常,當以辛溫之劑和之,小建中湯。陰寒在內而腹痛者,則痛無休時,嘗欲作利也,以熱劑溫之,附子理中湯。有燥屎宿食而痛者,則煩而不大便,腹滿而硬痛也,大承氣下之。少陰下利清穀,脈欲絕,腹痛者,通脈四逆湯;兼小便不利者,真武湯。

實痛而關脈實者,桂枝大黃湯。經云諸痛為實,則痛隨利減之法也。

白話文:

腹部疼痛,是因為邪氣和正氣互相對抗所造成的。

如果陽邪侵入體內而導致疼痛,疼痛時有時無,應使用辛溫的藥物來調和,可以使用小建中湯。

如果陰寒之氣在體內,則疼痛會持續不斷,如果有便意,可以使用熱性的藥物來溫暖,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

如果腹痛是因為乾燥的宿食造成,則會感到煩悶但不大便,腹部飽脹而疼痛,可以使用大承氣湯通便。

如果下利清穀、脈搏微弱、腹部疼痛,屬於少陰病證,可以使用通脈四逆湯;如果同時小便不暢,可以使用真武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