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1)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1)

1. 舌苔

舌上白苔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謂其寒邪初傳入里也,小柴胡湯。舌乃心之苗,色應南方火,邪在表,則未生苔。邪入里,津液結搏,則舌上生苔而滑。熱氣漸深,其舌苔燥而澀。熱聚於胃,其苔為之黃矣,宜承氣湯下之。若舌上黑色苔者,則熱已深,病勢已篤。經曰:熱病,口中乾,舌黑者,乃腎水刑于心火也。

脈浮,陰陽俱緊,口中氣出,舌中乾燥,蜷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滑苔,勿妄治也。到七八日以來,微發熱,手足溫者,此為欲解也。及或大發熱者,難治。設有惡寒者,小柴胡加乾薑服之。

白話文:

舌苔:

舌頭上出現白色苔,是因為丹田有熱,胸中有寒,這是寒邪剛開始入侵內臟的表現,可用小柴胡湯治療。舌頭是心臟的苗芽,顏色屬南方之火,邪氣在體表時,舌苔尚未形成。邪氣入裡,津液阻塞,就會在舌頭上出現滑潤的苔。熱氣越來越深,舌苔就會乾燥粗糙。熱邪聚集在胃部,舌苔就會變成黃色,這時應該使用承氣湯瀉下。如果舌頭上出現黑色苔,則表示熱邪已深,病情危重。《內經》說:熱病患者,口乾舌黑,是腎水被心火所傷的表現。

脈象浮,陰陽都緊,口中呼氣,舌頭乾燥,蜷臥著腳冷,鼻涕流出,舌苔滑潤,此時不宜妄加治療。如果過了七八天,稍微發熱,手腳溫暖,這是病情將要好轉的徵兆。如果仍然高燒不退,則難以治療。如果出現惡寒症狀,則可在小柴胡湯中加入乾薑服用。

2. 臟結

臟結者,臟氣閉結而不復流布也。外證如結胸狀,但欲食,腹滿如故,下利,舌上白苔者為異。其脈寸浮關沉緊,痛引陰筋,臍腹脹痛者,難治也。

白話文:

臟結是指臟腑之氣阻塞不通,無法正常運行。症狀類似於結胸,患者雖然想吃東西,但腹部仍然脹滿,並伴有腹瀉,舌苔為白色。如果脈象是寸關浮而尺脈沉緊,疼痛牽引到陰部筋脈,並伴有肚臍和腹部脹痛,則預後不良,較難治療。

3. 咽痛

咽喉不利而痛,或成瘡,不納穀食,皆邪熱毒氣上衝而痛,甘桔苦酒湯。咽喉不利,吐膿血,手足厥冷不止者,難治,升麻六物湯主之。

白話文:

咽痛

咽喉不舒服疼痛,甚至潰爛,吃不下東西,都是因為邪熱毒氣上衝導致的疼痛,可以用甘桔苦酒湯治療。如果咽喉不舒服,並且吐出膿血,手腳冰冷不止,則很難治療,需用升麻六物湯治療。

4. 頭眩

頭眩者,少陽半表裡之間,表邪傳裡,表中陽虛,故頭眩。又有汗下後而眩冒者,亦陽虛所致。少陰下利止,時頭眩,時時自冒,此虛極而脫也。太陽病,若下之,因復發汗,以此表裡俱虛,其人必冒,冒家汗自出而愈。陽明病,頭眩,不惡寒,能食而飲,茯苓白朮甘草生薑湯。

少陽證,目眩,小柴胡湯。太陽病,發汗後汗出不解,心下悸,頭眩,身瞤筋惕,振擗地者,真武湯。吐、汗、下後虛而脈沉數,心下痞,脅痛,氣衝咽喉不得息,身振搖,筋肉惕,久則成痿,茯苓白朮桂枝甘草湯是也。

白話文:

頭暈目眩是少陽經介於表裡之間,表邪入侵裡證,表層陽氣虛弱導致的。也有因為汗下後頭暈目眩的,也是陽氣虛弱所致。少陰經腹瀉停止後,時而頭暈,時而自覺頭昏沉,這是虛弱到極點將要脫離危險的徵兆。太陽經病症,如果用瀉下法治療,又再次發汗,導致表裡都虛弱,患者必定頭昏沉,昏沉後會自汗而癒。陽明經病症,頭暈,不惡寒,能吃能喝,用茯苓白朮甘草生薑湯治療。

少陽經證候,頭暈目眩,用小柴胡湯治療。太陽經病症,發汗後汗出不止,心悸,頭暈,肢體抽搐,震顫不安,用真武湯治療。嘔吐、發汗、瀉下之後,虛弱,脈沉而數,心下痞悶,脅肋疼痛,氣衝咽喉呼吸困難,身體震顫,肌肉抽搐,久則癱瘓,用茯苓白朮桂枝甘草湯治療。

5. 鼻衄

鼻衄者,經絡熱盛,迫血妄行於鼻者,為衄也。是雖熱盛,邪猶在經,然亦不可發汗。經曰以桂枝、麻黃治衄,非治衄也,乃欲散經中邪氣耳。其衄血固欲解,若衄不止而頭面汗出,其身無汗,及發熱,汗不至足者,難治。太陽證,衄血,及服桂枝湯後致衄者,為欲解,犀角地黃湯。

無汗而衄,脈浮緊,再與麻黃湯。有汗而衄,脈浮緩,再與桂枝湯。節菴曰:此二者,蓋為脈浮而設也。若衄而成流者,不須服藥,少刻自解。若點滴不成流者,必用服藥無疑。經曰: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俗人以血為紅汗,厥有旨哉!衄家不可大汗,汗之必額上陷,脈緊,目直視不能盻,不眠,芍藥地黃湯。陽明漱水不欲咽,犀角地黃湯。

衄而煩渴欲水,水入即吐,先服五苓散,次服竹葉石膏湯。若少陰但厥無汗,強發之,必動其血,或從口、鼻、耳、目中出,名下厥上竭,為難治,當歸四逆湯是也。

白話文:

鼻出血是因為經絡熱盛,迫使血液異常地從鼻子流出來。雖然是熱盛,邪氣還在經絡裡,但也不能發汗。古書上說用桂枝、麻黃治療鼻出血,並不是直接治療出血,而是要散去經絡中的邪氣。鼻出血雖然想要止住,但如果血流不止,而且頭面出汗,身體卻不出汗,並且發熱,汗液達不到腳部,那就很難治癒。太陽經證候出現鼻出血,或者服用桂枝湯後導致鼻出血的,想要止血,就用犀角地黃湯。

不出汗而鼻出血,脈象浮緊,再次服用麻黃湯。出汗而鼻出血,脈象浮緩,再次服用桂枝湯。節菴說:這兩種方法,都是針對脈象浮而制定的。如果鼻出血像流水一樣,不用吃藥,過一會兒自己就會止住。如果只是點點滴滴,不成流狀,就必須服藥。古書上說:奪取血液就會不出汗,奪取汗液就會不出血。俗人把血當作紅色的汗,真是有道理!鼻出血的人不能大量出汗,大量出汗就會額頭凹陷,脈象緊,眼睛直視不能轉動,睡不著覺,用芍藥地黃湯。陽明經症狀,漱口後不想吞嚥,用犀角地黃湯。

鼻出血並且煩渴想喝水,喝水就吐,先服用五苓散,然後服用竹葉石膏湯。如果是少陰經症狀,只有厥逆不出汗,勉強發汗,必然會動血,可能從口、鼻、耳、目中流出來,叫做下厥上竭,很難治療,要用當歸四逆湯。

6. 吐血

吐血者,諸陽受熱,其邪在表,當汗不汗,致使熱毒入臟,積蓄於內,遂成吐血。凡見眼閉目紅,神昏語短,眩冒迷忘,煩躁漱水,驚狂譫語,鼻衄唾紅,背冷足寒,四肢厥逆,胸腹急滿,大便黑,小便數,皆瘀血證也。雖有多般,不必悉具,但見一二,便作血證主張。初得此證,急宜治之。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犀角地黃湯。血熱者,黃連阿膠湯也。

白話文:

吐血是因為陽氣過盛受熱,邪氣在體表,應該出汗卻沒有出汗,導致熱毒侵入內臟,積聚在體內,最終導致吐血。 出現眼紅、閉目、神志不清、說話短促、頭暈眼花、健忘、煩躁不安、口乾舌燥、驚恐狂躁、胡言亂語、鼻出血、唾液帶血、背部冰冷、腳冷、四肢厥冷、胸腹脹滿、大便黑色、小便次數增多,這些都是瘀血的症狀。雖然症狀有很多種,不一定要全部都出現,只要出現一兩種,就可以判斷為出血症狀。 一開始出現這種症狀,就要緊急治療。如果服用桂枝湯後嘔吐,之後很可能會吐出膿血,此時應該服用犀角地黃湯。如果因為血熱導致吐血,則應該服用黃連阿膠湯。

7. 心悸

心悸者,築築然動,怔怔忡忡,不能自安是也。有氣虛,有停飲。其氣虛者,陽氣內弱,心中空虛而為悸。又有汗下後正氣虛而亦悸,與氣虛而悸又甚,皆須定治其氣也。其停飲者,由飲水過多,水停心下,心火惡水,不能自安,雖有餘邪,必先治悸與水也。如小便利而悸者,茯苓桂枝白朮湯。小便少者,必裡急,豬苓湯為要也。

白話文:

心悸是指心裡感覺跳動不安,好像怦怦亂跳、驚慌失措,無法安定下來的狀態。 造成心悸的原因有氣虛和水停兩種。氣虛是因為陽氣不足,導致心臟空虛而產生心悸。 大汗或瀉下後,正氣更虛弱,心悸也會加重,這都必須先調理元氣。水停則是因為喝水過多,水分停留在心臟部位,心臟的火氣與停積的水分相沖,同樣讓人感到不安。即使有其他病邪,也必須先治療心悸和水腫。如果小便通暢但仍心悸,可以用茯苓桂枝白朮湯;如果小便不通暢,通常伴隨裡急重墜感,則應服用豬苓湯。

8. 發黃

發黃者,濕熱交併,民多病癉者,單陽而無陰也。太陰脾土,濕熱所蒸,色見於外,必發黃。濕氣勝,則如熏黃而晦。熱氣勝,則如橘黃而明。傷寒發黃,熱勢已極,且與蓄血大抵相類。但小便不利,大便實者,為發黃,輕則五苓散,重則茵陳湯。小便不利,大便黑者,為蓄血,輕則犀角地黃湯,重則桃仁承氣湯。

濕家為病,一身盡痛,發熱,身如熏黃,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小便自利,無黃者,朮附湯;身煩疼者,麻黃湯加蒼朮。若夫形如煙煤,搖頭直視,環口黎黑,舉體發黃者,此皆真臟絕也。

白話文:

發黃是因為體內濕熱交集導致的,很多人因此生病。這是因為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脾臟屬陰,受到濕熱蒸騰,就會使黃色顯現出來。如果濕氣較重,皮膚顏色就會像熏黃的顏色一樣暗沉;如果熱氣較重,皮膚顏色就會像橘子一樣明亮。傷寒引起的發黃,是因為病情發展到極點,和血瘀的情況很相似。但如果小便不通暢,大便乾燥,就是發黃;輕者用五苓散,重者用茵陳湯。如果小便不通暢,大便發黑,則是血瘀;輕者用犀角地黃湯,重者用桃仁承氣湯。

濕邪引起的疾病,全身疼痛,發熱,皮膚像熏黃的顏色一樣,小便不通暢的,用五苓散;小便通暢,皮膚沒有發黃的,用朮附湯;如果感到煩躁疼痛,就用麻黃湯加蒼朮。如果病人面色像煤煙一樣黑,搖頭晃腦,直勾勾地看著前方,嘴唇周圍發黑,全身發黃,這就表示臟腑功能已經衰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