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1.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2. 傷寒總論
治傷寒業擅專門,誠為重寄。論死生易如反掌,利莫苟圖。雜證緩可取方,傷寒專在活法。原傷寒有《活人書》、《明理論》、《指掌圖》、《傷寒論》。其中有論缺方者,有方失論者,有脈無證者,有證無法者,非仲景之全書。緣其歷年已久,遺失頗多。王叔和以斷簡殘篇而補方造論,成無己順文註釋而集成全書,所以遺禍至今而未已也。
較今庸俗治傷寒一二日,不問屬虛屬實,而便用麻黃、桂枝之類汗之;三四日,不問在經在腑,而便用柴胡之類和之;五六日,不問在表在裡,而便用承氣之類下之,以致內外俱虛,變證蜂起。大抵病人表裡虛實不同,邪之傳變有異,豈可以日數為準。蓋風寒初中人無常,或入於陰,或入於陽,事無定體,非但始太陽終厥陰論也。
或有自太陽始,日傳一經,六日傳至厥陰,邪氣衰不傳而愈者,或有不罷再傳者,或有即傳者,或有間經而傳者,或有傳至二三經而止者,或有始終只在一經者,或有越經而傳者,或有初入太陽不作鬱熱,便入少陰而成真陰證者,或有直中陰經而成寒證者,或有證變者,或有脈變者,或有取證不取脈者,或有取脈不取證者,緣經無明文,後人有妄治之失。況前人立法之差,使後人蒙害者多矣。
夫麻黃、桂枝二湯,仲景立治冬時正傷寒之方,今人通治非時暴寒溫暑之誤。又將傳經陰證與直中陰經之陰證混同立論,豈為善乎。暴寒溫暑必有別方,直中傳陰必有活法,今皆忘失而無徵也。古人之書,引領後進,書不盡意,意不盡言,說其大概,雖博古而通今,皆在得其傳受,須活潑潑地。且活法者,如珠走盤,但見太陽證者,宜直攻太陽,但見少陰,直攻少陰,此活法也。
仲景又云:日數雖多,但有表證而脈浮者,尤宜汗之。日數雖少,但有里證而脈沉者,尤宜下之。此先賢之確論也。切不可執定一二日發表,三四日和解,五六日方下。此庸醫執死法也。務俾審脈驗證,辯名定經,一一親切無疑,方可下手。真知其為表邪而汗之,真知其為里邪而下之,真知其為直中而溫之。
如此而汗,如彼而下,又如彼而溫,桂枝、承氣授之不差,姜附、理中發而必當。投劑少差,死證立見,可不深思而熟慮哉!仲景取方立論甚嚴,曰可溫,曰可汗,曰少與,曰急下。與夫先溫其里,乃攻其表;先解其表,乃攻其里。得其綱領者,不難也。如響應聲,如影隨形,見病者則目識心通,見醫人則接談無慮。
不得其傳者,實難也。見病者舉手無措,見醫人則汗顏緘默。此猶繡麒麟耳,正謂名譽虛隆而實德則病矣。嗟夫,常病用常法,誰人不知。設有感冒非時暴寒而誤認作正傷寒者,有勞力感寒而誤認作真傷寒者,有雜證類傷風而誤認作傷寒治者,有直中陰經真寒證而誤認作傳經之熱證者,有溫熱病而誤認作正傷寒治者,有暑證而誤認作傷寒治者,有如狂而認作發狂者,有血證發黃而誤認濕熱發黃者,有蚊跡而認作發斑者,有動陰血而認作鼻衄者,有譫語而認作狂言者,有獨語而認作鄭聲者,有女勞復而認作陰陽易者,有短氣而認作發喘者,有痞滿而認作結胸者,有心下硬痛,下利純清水而俗呼為漏底者,有噦而誤認乾嘔者,有並病而認作合病者,有正陽明腑病而認作陽明經病者,有太陽證無脈而便認死證者,有里惡寒而認作表惡寒者,有表熱而誤作裡熱者,有陰發躁而認作陽證者,有少陰病發熱而認作太陽證者,有標本全不曉者,此幾件終世不相認者,比比然乎。胸中若不證脈講明,論方得法,但同庸俗,一概妄治,此殺人不用刃耳。
白話文:
傷寒總論
治療傷寒向來沒有專門的、可靠的療法,實在是醫學界一大難題。判斷生死輕易如同翻轉手掌,利益切勿貪圖僥倖。雜症可以慢慢選擇處方,傷寒的治療重點在於「活法」。原本傷寒醫學有《活人書》、《明理論》、《指掌圖》、《傷寒論》等著作,但其中有些論述缺少方劑,有些方劑沒有相應的論述,有些有脈象卻沒有相應的證候,有些有證候卻沒有相應的方劑,都不是張仲景《傷寒論》的完整版本。因為年代久遠,許多醫書遺失散佚。王叔和只能依靠殘缺不全的片段來補充方劑和論述,成無己又順著他的文義加以註釋和整理,才勉強成為一部完整的書籍,因此錯誤一直流傳至今。
現在一些庸醫治療傷寒,一兩天內不論虛實,就用麻黃、桂枝類藥物發汗;三四天,不問邪氣在經在腑,就用柴胡類藥物調和;五六天,不問邪氣在表在裡,就用承氣類藥物攻下,結果導致病人內外俱虛,各種併發症蜂擁而至。其實病人表裡虛實各有不同,邪氣的傳變也有差異,怎麼能以天數來作準繩呢?風寒之邪侵犯人體,沒有固定的模式,可能侵入陰經,也可能侵入陽經,情況變幻莫測,不只是從太陽經傳至厥陰經這麼簡單。
有些人從太陽經開始,每日傳變一經,六天傳至厥陰經,邪氣衰弱不再傳變而痊癒;有些人邪氣不停地繼續傳變;有些人邪氣立即傳變;有些人邪氣間隔經絡傳變;有些人傳變到二三經便停止;有些人始終停留在同一經絡;有些人邪氣跨越經絡傳變;有些人一開始侵入太陽經,沒有出現鬱熱證狀,就直入少陰經而形成真陰證;有些人邪氣直接侵犯陰經而形成寒證;有些人證狀有變化;有些人脈象有變化;有些人只看證候不看脈象;有些人只看脈象不看證候,因為經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後人因此產生許多錯誤的治療方法。何況前人處方用藥的失誤,更讓後人遭受許多禍害。
麻黃湯、桂枝湯是張仲景治療冬令正傷寒的方劑,現在人們卻用它來治療非時令的暴寒、溫病、暑病,這是錯誤的。此外,他們還把傳經的陰證和直接侵犯陰經的陰證混為一談,這種論述怎能稱得上是正確的呢?暴寒、溫病、暑病必然有不同的方劑,直接侵犯陰經也必然有特殊的治療方法,現在人們都忘記了,沒有根據可循。古人的醫書,是引領後學的明燈,但書中文字並不能完全表達其思想,思想也無法完全通過文字表達,只能大概描述其要點,即使博覽古今,也要明白其精髓,必須活學活用。所謂活法,就像珠子在盤中滾動一樣,見到太陽經的證候,就應該直接治療太陽經;見到少陰經的證候,就應該直接治療少陰經,這就是活法。
張仲景還說:即使病程很長,只要有表證且脈象浮的,就應該發汗;即使病程很短,只要有裡證且脈象沉的,就應該攻下。這是前輩們正確的論述。絕對不能死板地認為一兩天就發表,三四天就調和,五六天就攻下,這是庸醫的死法。必須仔細地診斷脈象和證候,辨明病名和經絡,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開始治療。真正知道是表邪就發汗,真正知道是裡邪就攻下,真正知道是直接侵犯某經就溫通該經。
這樣發汗,那樣攻下,又那樣溫通,桂枝湯、承氣湯的運用不會出錯,乾薑附子湯、理中湯的運用也必然有效。用藥稍有偏差,就會出現危及生命的證候,難道不值得深思熟慮嗎?張仲景處方用藥非常嚴謹,有的說可以溫,有的說可以汗,有的說要少用,有的說要緊急攻下。有的先溫通裡證,再治療表證;有的先治療表證,再治療裡證。掌握了這些綱領,就不難了。就像聲音的回響,像影子的追隨,見到病人就能心領神會,見到醫生就能暢所欲言。
沒有掌握這些精髓的人,就非常困難了。見到病人就束手無策,見到醫生就臉紅無言。這就好比繡麒麟,表面上名聲顯赫,實際上卻缺乏真才實學。唉!常見病用常用方法,誰都知道。但是如果把非時令的感冒誤認為是正傷寒,把勞力引起的感冒誤認為是正傷寒,把類似傷風的雜症誤認為是傷寒治療,把直接侵犯陰經的真寒證誤認為是傳經的熱證,把溫熱病誤認為是正傷寒治療,把暑證誤認為是傷寒治療,把狂躁症誤認為是發狂,把血證發黃誤認為是濕熱發黃,把蚊蟲叮咬的痕跡誤認為是發斑,把陰血妄動誤認為是鼻血,把譫語誤認為是狂言,把獨自說話誤認為是鄭聲,把婦女勞累後的恢復誤認為是陰陽失調,把呼吸短促誤認為是哮喘,把腹部痞滿誤認為是結胸,把心下堅硬疼痛,大便瀉出清水的症狀俗稱漏底,把呃逆誤認為是乾嘔,把並發症誤認為是合併症,把正陽明腑證誤認為是陽明經證,把太陽經證候沒有脈象就認為是死症,把裡寒惡寒誤認為是表寒惡寒,把表熱誤認為是裡熱,把陰虛引起的躁擾誤認為是陽證,把少陰病發熱誤認為是太陽證,把疾病的標本完全搞不清楚,這些終身都不會認清的錯誤,比比皆是。如果不能明確地辨證論治,處方用藥得法,而只是盲目地跟風,胡亂治療,那就是殺人不用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