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1)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1)

1. 舌苔

舌上白苔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謂其寒邪初傳入里也,小柴胡湯。舌乃心之苗,色應南方火,邪在表,則未生苔。邪入里,津液結搏,則舌上生苔而滑。熱氣漸深,其舌苔燥而澀。熱聚於胃,其苔為之黃矣,宜承氣湯下之。若舌上黑色苔者,則熱已深,病勢已篤。經曰:熱病,口中乾,舌黑者,乃腎水刑于心火也。

白話文:

舌頭上有白苔,說明丹田有熱,胸中還有寒氣,這是寒邪剛開始傳入體內的表現。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治療。舌頭是心的苗,其顏色應對應南方的火,如果病邪在表,舌頭不會生苔。如果病邪進入體內,津液就會停滯,舌頭上就會生出光滑的苔。熱氣逐漸加重,舌苔就會變得乾燥而粗糙。如果熱氣聚集在胃中,舌苔就會變成黃色,這時應該使用承氣湯來瀉下。如果舌頭上有黑色的苔,說明熱氣已經很嚴重,病情已經很危急。經書上說:熱病患者,口中乾渴,舌頭發黑,是腎水不能制約心火造成的。

脈浮,陰陽俱緊,口中氣出,舌中乾燥,蜷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滑苔,勿妄治也。到七八日以來,微發熱,手足溫者,此為欲解也。及或大發熱者,難治。設有惡寒者,小柴胡加乾薑服之。

白話文:

脈象浮起,陰陽氣血都較緊,口中噴出氣體,舌頭中部乾燥,蜷縮著身體、腳部冰冷,鼻涕流出,舌苔滑膩,不要輕易治療。等到七八天後,出現輕微發燒,手腳溫暖,這是快好的徵兆。如果突然出現高燒,則難以治療。如果伴有怕冷的症狀,可以服用加入乾薑的小柴胡湯。

2. 臟結

臟結者,臟氣閉結而不復流布也。外證如結胸狀,但欲食,腹滿如故,下利,舌上白苔者為異。其脈寸浮關沉緊,痛引陰筋,臍腹脹痛者,難治也。

白話文:

臟器氣滯的疾病,臟腑之氣閉塞不通,不能正常運行了。外在症狀類似於肋間痛,但有想吃東西的慾望,肚子脹滿仍然存在,有腹瀉,舌頭上覆蓋著白苔。其脈象浮浮沉緊,疼痛蔓延到陰部的筋脈,肚臍和腹部脹痛,這種情況難以治癒。

3. 咽痛

咽喉不利而痛,或成瘡,不納穀食,皆邪熱毒氣上衝而痛,甘桔苦酒湯。咽喉不利,吐膿血,手足厥冷不止者,難治,升麻六物湯主之。

白話文:

  • 喉嚨疼痛、有瘡口,吃不下飯,都是因為邪熱毒氣上衝所致,可用甘桔苦酒湯治療。
  • 喉嚨疼痛,咳出膿血,手腳冰冷且持續不停者,難以治療,可用升麻六物湯為主藥。

4. 頭眩

頭眩者,少陽半表裡之間,表邪傳裡,表中陽虛,故頭眩。又有汗下後而眩冒者,亦陽虛所致。少陰下利止,時頭眩,時時自冒,此虛極而脫也。太陽病,若下之,因復發汗,以此表裡俱虛,其人必冒,冒家汗自出而愈。陽明病,頭眩,不惡寒,能食而飲,茯苓白朮甘草生薑湯。

白話文:

頭暈的人,是少陽經的表裡之間,表面的邪氣傳到了裡頭,導致裡頭的陽氣虛弱,所以頭暈。也有一些人,在出汗或拉肚子後頭暈目眩,也是因為陽氣虛弱。少陰經的腹瀉止住後,有時頭暈,時常自己眩暈,這是因為陽氣極度虛弱而脫離了身體。太陽經的病,如果進行瀉法,又繼續發汗,導致表裡虛弱,這樣的人一定會眩暈,眩暈後自出汗液而痊癒。陽明經的病,頭暈,不發冷,能吃能喝,可以服用茯苓白朮甘草生薑湯。

少陽證,目眩,小柴胡湯。太陽病,發汗後汗出不解,心下悸,頭眩,身瞤筋惕,振擗地者,真武湯。吐、汗、下後虛而脈沉數,心下痞,脅痛,氣衝咽喉不得息,身振搖,筋肉惕,久則成痿,茯苓白朮桂枝甘草湯是也。

白話文:

少陽型證狀:

  • 頭暈目眩

治療方劑:

  • 小柴胡湯

太陽型證狀:

  • 發汗後,汗水無法止息
  • 心悸
  • 頭暈
  • 身體跳動、肌肉抽搐
  • 煩躁不安

治療方劑:

  • 真武湯

嘔吐、發汗、腹瀉後虛弱的證狀:

  • 脈搏沉細而快速
  • 心下痞悶
  • 胸脅疼痛
  • 氣息衝上喉嚨,無法呼吸
  • 身體顫動,肌肉抽搐
  • 長期下去會變成筋骨萎縮

治療方劑:

  • 茯苓白朮桂枝甘草湯

5. 鼻衄

鼻衄者,經絡熱盛,迫血妄行於鼻者,為衄也。是雖熱盛,邪猶在經,然亦不可發汗。經曰以桂枝、麻黃治衄,非治衄也,乃欲散經中邪氣耳。其衄血固欲解,若衄不止而頭面汗出,其身無汗,及發熱,汗不至足者,難治。太陽證,衄血,及服桂枝後致衄者,為欲解,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鼻出血的人,是因為經絡中的陽氣過盛,強迫氣血異常運行到鼻子而導致的。雖然陽氣過盛,但邪氣仍停留在經絡,所以不能發散汗液。經書上說用桂枝、麻黃治療鼻出血,並不是直接治療鼻出血,而是想要散去經絡中的邪氣。鼻出血固然需要緩解,但如果鼻出血不止,而頭面出汗、身體不出汗、發熱、汗液不到腳,這種情況難以治療。如果出現太陽證,合併鼻出血,或是服用桂枝後纔出現鼻出血,則需要使用犀角地黃湯來緩解。

無汗而衄,脈浮緊,再與麻黃。有汗而衄,脈浮緩,再與桂枝湯。節菴曰:此二者,蓋為脈浮而設也。若衄而成流者,不須服藥,少刻自解。若點滴不成流者,必用服藥無疑。經曰: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俗人以血為紅汗,厥有旨哉!衄家不可大汗,汗之必額上陷,脈緊,目直視不能盻,不眠,芍藥地黃湯。陽明漱水不欲咽,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沒有出汗而流鼻血,脈象浮緊,再服麻黃。有出汗而流鼻血,脈象浮緩,再服桂枝湯。孫思邈說:這兩種方劑都是針對脈象浮的情況。

如果流鼻血成流,不用服藥,過一會兒自己就會緩解。如果鼻血點滴流,不成流,肯定要服藥才能治癒。

《黃帝內經》說:劫奪血液的人不出汗,劫奪汗液的人不出血。一般人把血當成紅色汗液,這種說法很有道理!

流鼻血時不能使勁出汗,如果出汗,頭頂必定會凹陷,脈搏緊實,眼睛直視不能轉動,且失眠。這時可服用芍藥地黃湯。

陽明胃有積水而不想吞嚥,可服用犀角地黃湯。

衄而煩渴欲水,水入即吐,先服五苓散,次服竹葉石膏湯。若少陰但厥無汗,強發之,必動其血,或從口、鼻、耳、目中出,名下厥上竭,為難治,當歸四逆湯是也。

白話文:

流鼻血並感到煩躁口渴,喝水後就嘔吐。先服五苓散,再服竹葉石膏湯。如果少陰症只有手腳冰冷沒有出汗,勉強發汗,必定會動其血液,可能從口、鼻、耳、目中流出,稱作「下厥上竭」,很難治療。此時應使用當歸四逆湯。

6. 吐血

吐血者,諸陽受熱,其邪在表,當汗不汗,致使熱毒入臟,積蓄於內,遂成吐血。凡見眼閉目紅,神昏語短,眩冒迷忘,煩躁漱水,驚狂譫語,鼻衄唾紅,背冷足寒,四肢厥逆,胸腹急滿,大便黑,小便數,皆瘀血證也。雖有多般,不必悉具,但見一二,便作血證主張。初得此證,急宜治之。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犀角地黃湯。血熱者,黃連阿膠湯也。

白話文:

吐血是由於身體陽氣過熱,邪氣在體表。應該發汗散熱,但未能及時發汗,導致熱毒進入臟腑,積蓄在體內,最終形成吐血。

凡是出現眼睛緊閉、眼睛充血、精神恍惚、言語不清、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煩躁不安、漱口時出現血水、胡言亂語、鼻子出血、唾液中帶血、背部發冷、雙腿冰冷、四肢麻木、胸腹脹滿、大便黑色、小便頻繁,這些都是瘀血癥狀。

儘管瘀血癥狀有多種,但不必全部出現,只要出現一兩種,就可以判斷為血證。發現這種情況時,應立即治療。

服用桂枝湯會加重吐血,症狀加重後,應該服用犀角地黃湯。如果血熱,應該服用黃連阿膠湯。

7. 心悸

心悸者,築築然動,怔怔忡忡,不能自安是也。有氣虛,有停飲。其氣虛者,陽氣內弱,心中空虛而為悸。又有汗下後正氣虛而亦悸,與氣虛而悸又甚,皆須定治其氣也。其停飲者,由飲水過多,水停心下,心火惡水,不能自安,雖有餘邪,必先治悸與水也。如小便利而悸者,茯苓桂枝白朮湯。小便少者,必裡急,豬苓湯為要也。

白話文:

心悸,是指心跳加速、不安的感覺。分為氣虛和停飲兩種。

氣虛型心悸:陽氣不足,心中空虛,導致心悸。也有汗出過多導致正氣虛弱而心悸,比氣虛型心悸更嚴重。這兩種都必須調理氣虛。

停飲型心悸:因攝入過多水分,水停留在心臟下方,心火畏水,導致不安。即使有其他疾病,也必須先治療心悸和水飲。

如果小便量多而心悸,可用茯苓桂枝白朮湯。小便量少,伴隨尿急,則以豬苓湯為主要治療方法。

8. 發黃

發黃者,濕熱交併,民多病癉者,單陽而無陰也。太陰脾土,濕熱所蒸,色見於外,必發黃。濕氣勝,則如熏黃而晦。熱氣勝,則如橘黃而明。傷寒發黃,熱勢已極,且與蓄血大抵相類。但小便不利,大便實者,為發黃,輕則五苓散,重則茵陳湯。小便不利,大便黑者,為蓄血,輕則犀角地黃湯,重則桃仁承氣湯。

白話文:

發黃的人,是濕熱交錯造成的。當地人多發這種病,是因為陽氣旺盛而陰氣不足。脾臟屬陰屬土,被濕熱蒸發,顏色就會表現在皮膚上,所以會發黃。如果濕氣比較重,就會像被燻過一樣,發黑黃色。如果熱氣比較重,就會像橘子一樣,發明黃色。

傷寒發黃,是因為熱勢達到極點,而且與蓄血的情況很相似。但是,如果小便不利,大便實結,就是發黃。如果是輕微的發黃,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是嚴重的發黃,可以用茵陳湯來治療。

如果小便不利,大便發黑,就是蓄血。如果是輕微的蓄血,可以用犀角地黃湯來治療。如果是嚴重的蓄血,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濕家為病,一身盡痛,發熱,身如熏黃,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小便自利,無黃者,朮附湯;身煩疼者,麻黃湯加蒼朮。若夫形如煙煤,搖頭直視,環口黎黑,舉體發黃者,此皆真臟絕也。

白話文:

對於濕氣造成的疾病,患者會全身疼痛,發燒,身體就像被燻黃一樣,小便不利,可以服用五苓散。

如果小便通利,沒有黃疸,可以服用朮附湯。

如果身體發熱、疼痛,可以在麻黃湯中加入蒼朮。

如果患者全身發黑像煤煙一樣,搖頭直視,嘴脣發黑,全身發黃,這是臟器衰竭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