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6)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6)

1. 潮熱

潮熱者,屬正陽明胃腑,旺於未申,一日一發,日晡而作,如潮水之有信也,專主胃中實熱,燥糞使然,宜下之。如熱不潮,大便不實而脈浮,表證尚在者,未可與承氣湯;候大便硬而燥渴,與夫自汗譫語,潮熱者,急當下之無疑矣。

白話文:

潮熱,是屬於胃腑正陽虛熱的病症,在下午五點到七點之間比較嚴重,一天發作一次,到了傍晚就發生,就像潮水一樣有規律,主要原因是胃中實熱,大便乾結所引起的,應該用瀉下法治療。如果發熱不呈潮熱狀,大便也不乾結,但脈象浮動,說明表證猶在,不可以用承氣湯;如果檢查發現大便乾燥堅硬,口渴,並且有自汗、神志不清、潮熱等症狀,則應立即用瀉下法治療,不用懷疑。

2. 似瘧

似瘧者,一名瘧狀,作止有時,非若寒熱往來之無定也。太陽證,似瘧,脈浮洪,桂枝;不嘔,清便,一日二三發,屬厥陰,脈浮緩,囊不縮,為自愈;如脈不浮,及面赤色有熱者,以其不能得小汗,身必癢,用桂麻各半湯。陽明似瘧,煩熱汗出,日晡發熱,脈浮,桂枝湯;脈實者,承氣湯。

白話文:

類似瘧疾的病症,又稱為瘧狀,發作和停止的時間有規律,不像寒熱往返那樣沒有規律。

太陽證的類似瘧疾,脈象浮而有力,使用桂枝湯。如果不嘔吐,大便清利,一天發作兩三次,屬於厥陰證,脈象浮緩,囊腫不收縮,可以自愈。如果脈象不浮,或面色發紅有熱,可能是因為不能發小汗,身體會瘙癢,可以使用桂麻各半湯。

陽明證的類似瘧疾,出現煩熱、出汗、下午發熱,脈象浮,使用桂枝湯。脈象有力者,使用承氣湯。

熱入血室,其血必結,如瘧者,小柴胡湯;熱多寒少,尺脈遲者,建中湯;候尺脈不遲,小柴胡和之。濕瘧脈和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煩疼,時嘔,白虎湯加桂;渴者,小柴胡加栝蔞根湯。治各有異也。

白話文:

當熱邪進入血液系統,血液就會凝結,類似於瘧疾的症狀,此時應使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熱證較重,寒證較輕,且尺脈遲緩,則使用建中湯治療。若尺脈不遲,可將小柴胡湯與建中湯合用。濕邪引起的瘧疾,脈象平穩,身體無寒症,但有發熱、骨節疼痛不適、時有嘔吐等症狀,可用白虎湯加桂枝治療。如果患者有口渴症狀,可用小柴胡湯加栝蔞根湯治療。不同的病症,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

3. 無汗

無汗者,寒邪中經,腠理固密,津液內滲而無汗也。風、暑、濕皆令有汗,惟寒邪獨不汗出。太陽證,無汗者,冬用麻黃,春秋羌活沖和湯,夏月神術湯。項背強𠘧𠘧、無汗者,葛根湯。陽明無汗而喘者,麻黃湯。脈弱無力,難作汗者,血虛也,黃耆建中加朮附湯。剛痓無汗,自有本條。若夫當汗之證,與麻黃湯二三劑,汗不出者,此為難治矣。

白話文:

不流汗的原因是,寒邪入侵經絡,使得皮膚毛孔緊閉,津液滲入體內而不外泄。風、暑、濕等因素都會讓人出汗,只有寒邪才會導致不汗。

太陽證候的患者不汗,冬天應該服用麻黃湯,春秋季節服用羌活沖和湯,夏天服用神術湯。頸背僵硬疼痛、不汗的患者,適合葛根湯。陽明證候的患者不汗而且喘息,應服用麻黃湯。脈搏微弱無力,難以發汗的患者,是因為血虛,需要服用黃耆建中湯加朮附湯。剛中風不汗的患者,有專門的治療方法。

如果在應該出汗的病症中,連續服用兩三劑麻黃湯都不能發汗,這是一種難以治療的病症。

4. 自汗

自汗者,衛為邪干,不能固密,腠理疏而汗出,為有表裡虛實之分。若惡風寒,自汗出者,皆因太陽表證未解,冬用桂枝湯,余月加減沖和湯。若汗後惡風寒,皆為表虛,汗不止,黃耆建中湯。與夫太陽證,發汗,遂漏不止,為亡陽,朮附湯。若自汗出,不惡風寒,則為表證罷而里證實也,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自發性出汗的人,通常是因為衛氣被邪氣侵犯,無法固守肌表,導致肌膚腠理疏鬆而出汗,這涉及到表證和裡證的虛實區分。如果病人怕風怕冷,並且自發出汗,這都是因為太陽經的表證尚未解除。冬天時,可以使用桂枝湯治療;其他月份則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使用沖和湯的劑量。如果在發汗治療後仍然怕風怕冷,這表示是表氣虛弱的表現,若是出汗不止,可以使用黃耆建中湯來治療。對於太陽病患者,在發汗治療後汗液不止,這是陽氣喪失的徵兆,應該用朮附湯來補益。如果自發出汗但不畏風寒,那麼這就表示表證已經消退,而裡證成為主要問題,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承氣湯來進行瀉下治療。

若小便自利,汗出者,津液少也,急下之。汗出而渴,小便難者,五苓散利之。後或汗出如油,貫珠不流,喘而不休者,衛氣絕矣,皆不治也。

白話文:

如果小便通暢、出汗,表示津液不足,需要緊急治療。出汗但口渴、小便困難,可以用五苓散治療。如果後來出汗如油、汗珠不流、喘息不止,表示衛氣已經耗盡,這些情況都沒救了。

5. 頭汗

頭汗者,邪搏諸陽之者,則汗見於頭,至頸而還也。若遍身自汗出,謂之熱越。今熱不得越而陽氣上騰,津液上湊,故汗出於頭。夫裡虛不可下,內涸不可汗,既頭有汗,不可再汗也。其或實熱在內,小便利而大便黑,為蓄血,頭汗出者,輕則犀角地黃湯,重則桃仁承氣湯選用。熱入血室,有半表裡證,頭汗出者,小柴胡湯。

白話文:

僅頭部出汗的狀況,通常是邪氣與體內多條陽經搏鬥所致,因此汗液只出現在頭部,並在達到脖頸部位後停止。如果全身自發性地出汗,這被稱為「熱越」,即體內的熱邪向外散發的現象。而現在的情況是,體內的熱邪無法正常散出,致使陽氣向上蒸騰,體液也因此跟隨上湧,所以只有頭部出汗。對於體內虛弱的人,不適合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對於體內津液已經乾涸的人,也不宜再使用發汗的方式。既然頭部已經出汗,就不應再強行發汗了。

然而,如果確實存在體內實熱的情況,並且小便通暢而大便呈現黑色,這可能是瘀血蓄積的表現,頭部出汗的症狀較輕時,可以考慮使用犀角地黃湯;如果症狀較重,則應選擇桃仁承氣湯進行治療。如果熱邪侵入血室,伴隨著半表半裡的病狀,且頭部出汗,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發黃,頭汗出,小便難,渴引水漿者,濕也,輕則茵陳五苓散,重則茵陳大黃湯。水結胸,心下怔忡,滿而微熱,頭汗,與其誤下濕家,額上汗出而喘,小便難,大便利者,亦陽脫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黃疸、頭部出汗、小便困難、口渴想喝水等症狀,這是濕氣過重的表現。輕微的可以服用茵陳五苓散,嚴重的可以服用茵陳大黃湯。

如果患者出現胸部有積水,心悸不安,胸部滿悶,微微發熱,頭部出汗,如果誤認為是濕氣過重而使用祛濕藥物,會導致額頭出汗、喘息、小便困難、大便通暢等陽氣虛脫的症狀出現。

6. 手足汗

手足汗者,手足乃諸陽之本,熱聚於胃腑,則津液旁達於四肢也。蘊熱,則燥屎譫語,手足汗出者,大承氣湯下之。挾寒,則水穀不分,手足汗出者,理中湯溫之。是有承氣理中之不同也。

白話文:

手腳出汗是因為手腳是陽氣的根本,胃腸積熱時,津液就會流向四肢。如果積熱過久,就會導致燥屎、胡言亂語。手腳出汗時,可用大承氣湯瀉下。如果兼夾寒氣,導致飲食不分,手腳出汗時,可用理中湯溫暖身體。因此,大承氣湯和理中湯的用途不同。

7. 盜汗

盜汗者,睡中則出而醒則止矣。緣邪在半表半裡,故知膽有熱也,專主小柴胡為當矣。

白話文:

盜汗是指入睡中才會出汗,醒來後就停止。這是因為邪氣既在表又裡,所以就知道膽有熱氣,最好的治療方法是用小柴胡湯。

8. 煩熱

煩熱者,不經汗、吐、下則為煩熱,與發熱有異也。經曰: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如未作膈實,但當和解微熱而已。若心下滿而煩,則有吐下之殊也。先煩而悸者,為實;先悸而煩者,為虛。虛謂心中欲嘔、欲吐之貌。陽明病,心煩喜嘔,壯熱往來,心下悸,小便不利,小柴胡加茯苓湯。

白話文:

發熱的人,如果不通過出汗、嘔吐、瀉下來退熱,那就叫「煩熱」。煩熱與一般的發熱症狀不同。醫經上說:病人煩熱,只要一身出汗,熱氣就會散去。如果沒有胸膈壅滯的情況,只要進行和解營衛、退除輕微發熱的治療就可以了。

如果心下發脹,同時又有煩熱的症狀,那就需要考慮嘔吐或瀉下的治療方法。

先出現煩熱,然後纔有心悸,說明是實證;先出現心悸,然後纔有煩熱,說明是虛證。虛證是指心中有嘔吐的慾望,但嘔吐不出。

陽明經證,主要表現為心煩、喜歡嘔吐、壯熱反覆、心下發悸、小便不利。治療時可以選用小柴胡加茯苓湯。

發汗後解,半日許脈浮數者,可更發汗,桂枝湯。汗後晝煩夜靜,不嘔渴,無表證,脈微沉,乾薑附子湯。大汗後六七日不大便,煩而不解,腹滿痛者,有燥屎也,大承氣湯下之。止汗,下後心下痞滿,氣上衝頭,身振搖而煩者,茯苓白朮湯為要也。

白話文:

  • 發汗後解表,半日後脈搏浮數的,可以再次發汗,使用桂枝湯。
  • 發汗後白天煩躁,晚上安靜,不嘔吐、不口渴,沒有表證,脈搏微沉,使用乾薑附子湯。
  • 大汗後六七天不大便,煩躁不解,腹滿痛的,是有乾燥的大便,使用大承氣湯導下。
  • 止汗後,大便後心下痞滿,氣從腹中上衝頭部,身體震顫而煩躁的,首選茯苓白朮湯。

9. 煩躁

煩為擾亂而煩,躁為憤怒而躁,謂先煩漸生躁也。有陰陽虛寒之別。心熱則煩,陽實陰虛,腎熱則躁,陰實陽虛。煩為熱輕,躁為熱重。所謂煩躁者,先發煩而漸至躁。所謂躁煩者,先發躁而復發煩也。太陽中風,不得汗,煩躁者,此邪在表而煩躁也,羌活沖和湯。大便不通,六七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而渴者,此為燥屎,乃邪氣在裡而煩躁也,大承氣湯。太陽不得汗,醫以火劫取汗,火熱入胃,此劫令煩躁也,小柴胡加牡蠣湯。

白話文:

煩躁

「煩」是因擾亂而感到心煩,「躁」是因憤怒而感到煩躁,因此煩躁指的是先感到心煩,逐漸發展成煩躁。煩躁有陰陽虛寒之分:

  • 心熱:會導致心煩,屬於陽實陰虛。
  • 腎熱:會導致煩躁,屬於陰實陽虛。
  • 煩:屬於熱症較輕。
  • 躁:屬於熱症較重。

所謂「煩躁」,是指先出現心煩,逐漸發展成煩躁。而「躁煩」則是指先出現煩躁,又復發心煩。

具體病因:

  • **太陽中風,不得汗,煩躁:**這是邪氣在體表的煩躁,可使用羌活沖和湯治療。
  • **大便不通,六七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而渴:**這是因燥屎導致邪氣在體內的煩躁,可使用大承氣湯治療。
  • **太陽不得汗,醫以火劫取汗,火熱入胃:**這是因火熱入胃導致的煩躁,可使用小柴胡加牡蠣湯治療。

陽微發汗,躁不眠,與大下後復發汗,晝日不得眠,至夜安靜,身無熱,乾薑附子湯。汗下後病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俱謂陽虛煩躁也。又有不煩便作躁悶者,此為陰盛拒陽也,欲於泥水井中臥,飲水不得入口者是也,四逆湯。其結胸煩躁悉具,及吐利四逆而煩躁,下利厥逆而煩躁,惡寒蜷臥,脈不出而煩躁,皆為不治也。

白話文:

陽虛煩躁

  • 身體虛冷卻出汗,心情煩躁失眠。
  • 服用瀉藥後再次出汗,白天不能入睡,到了晚上才能平靜下來,身體沒有發熱,可用乾薑附子湯。
  • 服用瀉藥後病情未緩解,並且煩躁不安,可用茯苓四逆湯。
  • 以上兩種情況都屬於陽虛煩躁。

陰盛拒陽

  • 不煩躁但心情鬱悶,這是因為陰氣過盛,排斥陽氣所致。
  • 患者會想躺在泥水井中,飲水也難以吞嚥,可用四逆湯。

其他煩躁情況

  • 煩躁同時伴有胸悶、嘔吐、腹瀉、脫肛、惡寒蜷縮、脈搏微弱,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