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6)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6)

1. 潮熱

潮熱者,屬正陽明胃腑,旺於未申,一日一發,日晡而作,如潮水之有信也,專主胃中實熱,燥糞使然,宜下之。如熱不潮,大便不實而脈浮,表證尚在者,未可與承氣湯;候大便硬而燥渴,與夫自汗譫語,潮熱者,急當下之無疑矣。

白話文:

潮熱是指正陽明胃腑的實熱,旺盛於未時申時(下午一點到三點),每天發作一次,在下午發作,如同潮水般有規律。主要原因是胃中實熱,導致大便乾燥。應該使用瀉下藥物治療。如果發熱不似潮熱般規律,大便不燥結,脈象浮弱,表示表證尚未痊癒,則不宜使用承氣湯;等到大便乾燥、口渴、自汗、神志不清,且出現規律的潮熱時,就應該立即使用瀉下藥物,毫無疑問。

2. 似瘧

似瘧者,一名瘧狀,作止有時,非若寒熱往來之無定也。太陽證,似瘧,脈浮洪,桂枝湯;不嘔,清便,一日二三發,屬厥陰,脈浮緩,囊不縮,為自愈;如脈不浮,及面赤色有熱者,以其不能得小汗,身必癢,用桂麻各半湯。陽明似瘧,煩熱汗出,日晡發熱,脈浮,桂枝湯;脈實者,承氣湯。

熱入血室,其血必結,如瘧者,小柴胡湯;熱多寒少,尺脈遲者,建中湯;候尺脈不遲,小柴胡和之。濕瘧脈和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煩疼,時嘔,白虎湯加桂;渴者,小柴胡加栝蔞根湯。治各有異也。

白話文:

類似瘧疾的症狀,也稱瘧狀,發作和停止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律,不像真正的瘧疾寒熱往來不定。

太陽經證候,類似瘧疾,脈象浮大有力,用桂枝湯治療;如果沒有嘔吐,大便通暢,一天發作兩三次,屬於厥陰經證候,脈象浮而緩弱,陰囊不縮,屬於自愈的類型;如果脈象不浮,而且面部發紅、發熱,因為無法微微出汗,身體一定會發癢,則使用桂枝湯和麻黃湯各半的劑量。

陽明經證候類似瘧疾,伴有煩躁發熱、汗出,下午發熱,脈象浮,用桂枝湯治療;如果脈象有力,則用承氣湯。

熱邪侵入血室,血液就會凝滯,症狀像瘧疾一樣,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熱盛寒少,寸口脈(尺脈)遲緩,則用建中湯;等到寸口脈(尺脈)不再遲緩,再配合小柴胡湯使用。

濕邪引起的類似瘧疾,脈象平和,身體沒有寒戰只有發熱,骨節酸痛,有時嘔吐,用白虎湯加桂枝治療;如果口渴,則用小柴胡湯加栝蔞根湯。治療方法各有不同。

3. 無汗

無汗者,寒邪中經,腠理固密,津液內滲而無汗也。風、暑、濕皆令有汗,惟寒邪獨不汗出。太陽證,無汗者,冬用麻黃湯,春秋羌活沖和湯,夏月神術湯。項背強𠘧𠘧、無汗者,葛根湯。陽明無汗而喘者,麻黃湯。脈弱無力,難作汗者,血虛也,黃耆建中加朮附湯。剛痓無汗,自有本條。若夫當汗之證,與麻黃湯二三劑,汗不出者,此為難治矣。

白話文:

無汗是因為寒邪入侵經絡,導致皮膚毛孔閉塞,體液無法排出而沒有汗液。風、暑、濕邪都會引起出汗,只有寒邪才會導致不出汗。太陽經病證出現無汗的情況,冬天用麻黃湯,春秋用羌活沖和湯,夏天用神術湯治療。項部和背部僵硬疼痛且無汗的,用葛根湯。陽明經病證無汗且呼吸困難的,用麻黃湯。脈象微弱無力,難以出汗的,是血虛,用黃耆建中加朮附湯。對於因痙攣引起的無汗,另有專門的治療方法。如果應該出汗的病症,服用麻黃湯兩三劑後仍然不出汗,這就屬於難治的病症了。

4. 自汗

自汗者,衛為邪干,不能固密,腠理疏而汗出,為有表裡虛實之分。若惡風寒,自汗出者,皆因太陽表證未解,冬用桂枝湯,余月加減沖和湯。若汗後惡風寒,皆為表虛,汗不止,黃耆建中湯。與夫太陽證,發汗,遂漏不止,為亡陽,朮附湯。若自汗出,不惡風寒,則為表證罷而里證實也,承氣湯下之。

若小便自利,汗出者,津液少也,急下之。汗出而渴,小便難者,五苓散利之。後或汗出如油,貫珠不流,喘而不休者,衛氣絕矣,皆不治也。

白話文:

自汗是衛氣受邪氣干擾,無法固守肌膚,導致皮膚疏鬆而汗液外泄,這其中又分表裡虛實不同的情況。如果怕風怕冷,並且自汗,都是因為太陽表證未解,冬天用桂枝湯,其他月份則加減沖和湯治療。如果出汗後怕風怕冷,都是表虛,汗流不止的,用黃耆建中湯。還有太陽表證發汗後,汗液持續不止的,是陽氣耗損,用朮附湯。如果自汗卻不怕風冷,則是表證已解而裡證實證,用承氣湯攻下。

如果小便自利,還出汗,是津液不足,需要緊急攻下。出汗又口渴,小便困難的,用五苓散利水。如果汗出像油一樣,一滴一滴地往下掉,喘氣不止,那是衛氣已絕,無藥可救。

5. 頭汗

頭汗者,邪搏諸陽之者,則汗見於頭,至頸而還也。若遍身自汗出,謂之熱越。今熱不得越而陽氣上騰,津液上湊,故汗出於頭。夫裡虛不可下,內涸不可汗,既頭有汗,不可再汗也。其或實熱在內,小便利而大便黑,為蓄血,頭汗出者,輕則犀角地黃湯,重則桃仁承氣湯選用。熱入血室,有半表裡證,頭汗出者,小柴胡湯。

發黃,頭汗出,小便難,渴引水漿者,濕也,輕則茵陳五苓散,重則茵陳大黃湯。水結胸,心下怔忡,滿而微熱,頭汗,與其誤下濕家,額上汗出而喘,小便難,大便利者,亦陽脫也。

白話文:

頭汗是邪氣與陽氣搏鬥,導致汗水只出現在頭部,甚至流到頸部就停止的現象。如果汗水遍布全身,則稱為熱邪外越。但現在熱邪無法外越,陽氣上衝,津液也隨之上湧,所以汗水只從頭部排出。體內虛弱的人不能服用瀉下藥物,體內津液不足的人也不宜出汗,既然頭部已經出汗,就不要再讓它出汗了。

如果體內有實熱,小便量少而大便黑色,屬於蓄血,伴隨頭汗,症狀輕微者使用犀角地黃湯,症狀嚴重者則選擇桃仁承氣湯。如果熱邪入血,兼具表裡證候,伴隨頭汗,則使用小柴胡湯。

如果出現發黃、頭汗、小便困難、口渴想喝水等症狀,這是濕邪作祟,症狀輕微者使用茵陳五苓散,症狀嚴重者使用茵陳大黃湯。如果水液停積於胸腔,心下感覺不安,胸部脹滿且微熱,並伴有頭汗,如果錯誤地使用瀉下濕邪的藥物,額頭出汗並伴隨呼吸困難、小便困難、大便通暢,這是陽氣虛脫的表現。

6. 手足汗

手足汗者,手足乃諸陽之本,熱聚於胃腑,則津液旁達於四肢也。蘊熱,則燥屎譫語,手足汗出者,大承氣湯下之。挾寒,則水穀不分,手足汗出者,理中湯溫之。是有承氣理中之不同也。

白話文:

手足汗是因為手足是全身陽氣的根本,胃腑積聚了熱氣,導致津液外溢到四肢。如果體內蘊藏熱邪,則會出現大便乾燥、神志不清等症狀,此時手足出汗,應服用大承氣湯瀉下。如果夾雜寒邪,則會出現水穀消化不良的症狀,此時手足出汗,應服用理中湯溫補。由此可見,治療手足出汗,大承氣湯與理中湯的運用是不同的。

7. 盜汗

盜汗者,睡中則出而醒則止矣。緣邪在半表半裡,故知膽有熱也,專主小柴胡為當矣。

白話文:

盜汗是指睡著時出汗,醒來後汗就止住了。這是因為邪氣侵犯人體半表半裡,所以知道是膽經有熱,因此服用小柴胡湯最為合適。

8. 煩熱

煩熱者,不經汗、吐、下則為煩熱,與發熱有異也。經曰: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如未作膈實,但當和解微熱而已。若心下滿而煩,則有吐下之殊也。先煩而悸者,為實;先悸而煩者,為虛。虛謂心中欲嘔、欲吐之貌。陽明病,心煩喜嘔,壯熱往來,心下悸,小便不利,小柴胡加茯苓湯。

發汗後解,半日許脈浮數者,可更發汗,桂枝湯。汗後晝煩夜靜,不嘔渴,無表證,脈微沉,乾薑附子湯。大汗後六七日不大便,煩而不解,腹滿痛者,有燥屎也,大承氣湯下之。止汗,下後心下痞滿,氣上衝頭,身振搖而煩者,茯苓白朮湯為要也。

白話文:

煩熱是指沒有經過汗、吐、瀉等方法處理而持續的煩躁發熱,這與一般的發熱有所不同。古籍記載:病人煩熱,出汗就能緩解。如果沒有內臟實證,只要調和解表,緩解微熱就可以了。如果心下脹滿且煩躁,則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催吐或瀉下。先煩躁後心悸屬於實證;先心悸後煩躁屬於虛證。虛證表現為心裡想吐的樣子。陽明病,症狀為心煩想吐、發熱時冷時熱、心下悸動、小便不利,可用小柴胡加茯苓湯治療。

發汗後,過了半天脈象仍然浮數有力,可以再次發汗,用桂枝湯。發汗後白天煩躁晚上安靜,不嘔吐口渴,沒有表證,脈象微弱沉細,則可用乾薑附子湯。大汗之後六七天沒有大便,煩躁不適,腹部脹滿疼痛,這是由於大便秘結引起的,可用大承氣湯瀉下。止汗後,瀉下之後,心下痞滿,氣體上衝頭部,身體顫抖且煩躁,則以茯苓白朮湯為主。

9. 煩躁

煩為擾亂而煩,躁為憤怒而躁,謂先煩漸生躁也。有陰陽虛寒之別。心熱則煩,陽實陰虛,腎熱則躁,陰實陽虛。煩為熱輕,躁為熱重。所謂煩躁者,先發煩而漸至躁。所謂躁煩者,先發躁而復發煩也。太陽中風,不得汗,煩躁者,此邪在表而煩躁也,羌活沖和湯。大便不通,六七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而渴者,此為燥屎,乃邪氣在裡而煩躁也,大承氣湯。太陽不得汗,醫以火劫取汗,火熱入胃,此劫令煩躁也,小柴胡加牡蠣湯。

陽微發汗,躁不眠,與大下後復發汗,晝日不得眠,至夜安靜,身無熱,乾薑附子湯。汗下後病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俱謂陽虛煩躁也。又有不煩便作躁悶者,此為陰盛拒陽也,欲於泥水井中臥,飲水不得入口者是也,四逆湯。其結胸煩躁悉具,及吐利四逆而煩躁,下利厥逆而煩躁,惡寒蜷臥,脈不出而煩躁,皆為不治也。

白話文:

煩躁是指心神不安、情緒紊亂的狀態。煩是心神被擾亂,躁是情緒憤怒。通常情況下,煩惱會逐漸演變成急躁。 煩躁的成因有陰陽虛實的區別:心火旺盛則煩,陽氣盛而陰氣虛則煩,腎火旺盛則躁,陰氣盛而陽氣虛則躁。煩是輕微的熱證,躁是嚴重的熱證。煩躁症狀的發展,是先出現煩惱,然後逐漸演變成急躁;而躁煩則先出現急躁,然後又出現煩惱。

若太陽經中風,出不了汗,伴隨煩躁,這是邪氣在體表引起的煩躁,治療用羌活沖和湯。如果大便不通六七天,肚臍周圍疼痛,煩躁發作,間歇性口渴,這是燥屎,邪氣在內引起的煩躁,治療用大承氣湯。如果太陽經中風,用火攻的方式逼汗,導致火熱之邪進入胃部,引起煩躁,則用小柴胡加牡蠣湯。

陽氣不足,出汗後依然急躁不安,睡不着覺,或者大便後再次出汗,白天睡不着,晚上卻能安睡,身體不發熱,這屬於陽虛導致的煩躁,治療用乾薑附子湯。出汗後病情沒有好轉,仍然煩躁,用茯苓四逆湯。這些都屬於陽虛引起的煩躁。

還有一種情況是不出現煩惱,直接出現急躁和胸悶,這是陰氣過盛,抑制陽氣所致,病人會想躺在泥水井裡,喝水都喝不下去,治療用四逆湯。

如果出現胸部阻塞、煩躁等症狀,以及嘔吐、腹瀉、四肢厥逆、煩躁,或者下利、厥逆、煩躁,惡寒蜷縮,脈搏摸不到,伴隨煩躁,這些情況都是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