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金匱玉函經二注》是清代醫家周揚俊(字禹載)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完成的一部重要醫學著作,共二十二卷,旨在深入闡釋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是後世學習《金匱》的重要參考書之一。此書的特色在於其「二注」之名,意指它是繼承和發揮宋代趙以德《金匱方論衍義》基礎上的再注釋。周揚俊推崇趙以德的學說,認為其《衍義》「理明學博,意周慮審」,但認為其尚有未備或闡發未盡之處,因此以此書為藍本,進行補充和再注。

周揚俊在著書過程中,不僅僅是簡單的補遺,他還大量融匯並有所發揮其師喻嘉言的學說。喻嘉言是清初著名的醫家,其醫學思想對周揚俊影響深遠。這種融合使得《金匱玉函經二注》具有多重學術淵源,結合了宋代趙以德對經文的細緻考辨與清初喻嘉言對理論的闡發,形成了獨特的注釋風格。

周揚俊的學術思想在自序中清晰表達:「事不師古,其法不立;師古而不師聖人,其理不精。」他強調學習醫學必須追溯源頭,師法古代醫家,尤其是張仲景這位被他視為「聖人」的醫家。他認為後世諸如李東垣、劉河間、朱丹溪、王安道等醫家雖然各有專長,但其成就都得益於仲景的啟發,如果不能「朔流窮源,上稽聖訓」,僅僅稱述諸家,終究只是淺寡。這反映了他強烈的尊古崇聖思想,主張醫學的根本在於繼承和發揚以仲景為代表的經典學說。

全書二十二卷,一般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卷一至卷十)主要針對《金匱要略》的原文進行逐條注釋。這些注釋涵蓋了對原文的字詞解釋,幫助讀者釐清文意;對原文內容的闡發,深入分析其理論內涵和臨床應用;以及對原文中可能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辨析和解答。周揚俊的注釋風格力求詳盡,結合了趙以德的考證和喻嘉言的理論,使得原本簡練甚至有脫簡錯訛的《金匱要略》原文變得更容易理解。

下冊(卷十一至卷二十二)則是對《金匱要略》內容的補充和更深層次的闡發。這部分內容更加靈活,周揚俊在此補充了一些《金匱》原文未載但與其理論相關的內容,對某些重要病證或方劑進行更為全面的討論,並對原文中較為複雜或具爭議性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辨析,提出自己的觀點。這部分內容體現了周揚俊對《金匱要略》的個人理解和學術發揮,豐富了《金匱》學的研究內容。

《金匱玉函經二注》的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繼承與發展的典範: 它以趙以德的《衍義》為基礎,並吸收喻嘉言的學說,這種多角度、多層次的注釋方式,體現了對前人學術成果的繼承與創新。周揚俊並非簡單地照搬,而是在前人基礎上進行整合與提升,形成了新的體系。
  2. 理論與臨床的結合: 周揚俊的注釋不僅停留在文字表面,更深入探討其背後的醫學理論,如五行、五臟、經絡、病機等,並結合臨床實際進行闡發。例如在卷一「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中,對「治未病」的闡釋,結合了趙以德的「衍義」,深入分析了五行相生相剋、五味歸屬、臟腑體用關係等複雜理論,來解釋肝病傳脾、四季脾旺以及五味補瀉的機理,展現了注釋的理論深度。趙以德的「衍義」部分本身就充滿哲學思辨,周揚俊在此基礎上進行補注,共同構建了精密的理論體系。
  3. 有助於理解原文: 《金匱要略》原文歷經傳抄,存在不少文字和內容上的問題,理解難度較大。《金匱玉函經二注》通過詳細的字詞解釋、內容闡發和疑難解答,極大地降低了讀者理解原文的門檻,為深入學習《金匱》提供了便利。
  4. 《金匱》學研究的重要文獻: 作為清代重要的《金匱》注本,它反映了當時醫家對《金匱要略》的理解水平和研究深度。後世研究《金匱》學的學者,往往需要參考包括《金匱玉函經二注》在內的各家注釋,以比較分析、融會貫通。
  5. 傳承與推廣經典: 如書前葉萬青、陳文述等人的序言所述,此書原版曾毀於火,傳本稀少,致使許多學者未能得見。道光年間,得力於葉萬青、李清俊等人的訪求、校讎及醵資重刊,才得以廣為流傳。這段歷史本身也體現了醫學經典傳承的不易與價值,而《金匱玉函經二注》的重刊,無疑是對仲景學說的又一次重要推廣。陳文述序中提到李清俊「醫可通仙」的說法,雖然是附會之語,但也反映了當時醫學與養生、道家修煉等思潮的交融,從側面豐富了對本書及其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的認識。

總體而言,《金匱玉函經二注》是一部體現清代醫學學術特點的優秀著作。周揚俊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結合前人成果和個人體會,為《金匱要略》提供了一個系統而深入的注釋與闡發體系。他對張仲景的尊崇、對趙以德和喻嘉言學說的吸收,以及其對醫學理論與臨床實際的結合,使得此書成為《金匱》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後世學習、研究和運用《金匱要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書現存有多種清刻本及1949年後的排印本,繼續發揮著其學術影響力。


葉序

陳序

自序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1)

(2)

(3)

(4)

(5)

(6)

(7)

(8)

(9)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六

卷七

卷八 (1)

卷八 (2)

卷九 (1)

卷九 (2)

卷九 (3)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1)

卷十二 (2)

卷十二 (3)

卷十二 (4)

卷十二 (5)

卷十二 (6)

卷十二 (7)

卷十二 (8)

卷十三 (1)

卷十三 (2)

卷十三 (3)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1)

卷十六 (2)

卷十六 (3)

卷十六 (4)

卷十七

卷十八 (1)

卷十八 (2)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1)

卷二十一 (2)

卷二十一 (3)

卷二十二

補方 (1)

補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