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1)
(1)
1.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第十九
(皆系筋病,故匯為篇論一首、脈證一條、方五首)
師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卻;刺腨入二寸,此太陽經傷也。
〔補註〕腨名承筋,在上股起肉處,腳跟上七寸,腨之中陷者是。法不可刺,或刺轉深,遂傷其經,以致能前而不能卻。此仲景自注已詳。
病人常以手指臂腫動,其人身體瞤瞤者,藜蘆甘草湯主之。
〔補註〕凡動皆屬風,而腫屬濕;故肝木主風,血虛則風生,氣虛則濕襲。手臂腫且動,知其血不足之養筋,陽亦不能以自固。而身體之瞤,勢不得已矣。豈非有痰氣在筋節間乎?夫見於外者,未有不因於內者也。窺仲景有吐之法,惜乎方缺焉耳。
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雞屎白散主之。
雞屎白散
雞屎白一味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溫服。
〔補註〕轉筋者,脾胃土衰,肝木自盛,風火燥爍於筋,則筋攣而痛;故風氣甚急,則肝血失養,筋失其柔和之性,乖其屈伸之節,故臂腳直。至脈直上下行者,乃督沖之為病。何者?督脈循陰器,陰器者,宗筋所主也;衝脈為肝之幕,肝木多風,則沖亦病矣。若微弦,則轉入於內,為病較重。因以雞屎白投之,其肝邪外出耳。
陰狐疝氣者,偏有小大,時時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兩)
二味為散。取八分一匕飲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衍義〕厥陰之筋病也。狐,陰獸,善變化而藏;睪丸上下,有若狐之出入無時也。足厥陰之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筋結,故偏有大小;氣病,故時時上下也。蜘蛛布網取物,其絲右繞,從外而內,大風不壞,得乾金旋轉之義;故主治風木之妖狐。
配桂枝以宣散厥陰之氣結。
問曰:病腹痛有蟲,其脈何以別之?師曰:腹中痛,其脈當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蟲。
〔衍義〕腹痛,中焦濕土之為病也。腹為陰,痛為陰類,故脈當沉。若脈弦,是見厥陰風木之象矣。反洪大者,風木盛而生火;風木之邪,賊傷中土;濕熱不攘則生蟲,故曰:諸蟲皆生於風也。東方生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風傷筋;此因風傷而生蟲,故蟲乃厥陰肝筋之為病也。是以傷寒蛔厥,在厥陰篇內;此章蛔痛,列於筋病篇中。
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
甘草粉蜜湯方
甘草(二兩) 胡粉(一兩) 白蜜(四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內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瘥即止。
〔衍義〕夫飲食入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吐涎。蛔上入膈,故心痛。蛔聞食臭出,得飲則安,故發作有時也。毒藥不止者,蛔惡之不食也。蛔喜甘,故用甘草、蜜之甘;隨所欲而攻之。胡粉甘寒,主殺三蟲。蛔得甘,則頭向上而喜食;食之即死。此反佐以取之也。
白話文: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
各種筋病的脈證和治療方法彙整於此篇,包含五個處方。
老師說:患趺蹶症的人,只能向前走,不能向後退。在承筋穴(位於大腿後側,腳跟上七寸處,肌肉凹陷處)刺入二寸,這是太陽經受傷。 承筋穴的刺法需謹慎,刺太深會傷經,導致只能向前不能向後。
病人手指、手臂腫脹且活動,身體抽搐,用藜蘆甘草湯治療。 各種活動都與風有關,腫脹則與濕有關。手臂腫脹且活動,說明血不足以滋養筋脈,陽氣不足以固護自身,身體抽搐也是情理之中。可能是有痰氣在筋節之間。外在症狀一定有內在原因。
轉筋症患者,四肢僵直,脈象上下直行,略微弦細。轉筋入腹者,用雞屎白散治療。
雞屎白散:只用雞屎白,取一匙,加六倍水,溫服。
轉筋是因為脾胃虛弱,肝氣過盛,風火燥熱傷及筋脈,導致筋攣疼痛。風氣很盛,肝血失養,筋脈失去柔軟性,失去屈伸功能,所以四肢僵直。脈象上下直行,是督脈和沖脈生病。督脈循行於陰器,陰器是宗筋所主;沖脈是肝的屏障,肝木多風,沖脈也會生病。如果脈象略微弦細,則表示病入內臟,病情較重,所以用雞屎白散,讓肝邪外出。
陰狐疝氣,睪丸時大時小,時時上下移動,用蜘蛛散治療。
蜘蛛散:蜘蛛十四隻焙乾,桂枝半兩,研成細末。每次取八分之一匙,溫水送服,每日兩次,也可以做成蜜丸服用。
這是厥陰經筋的病症。「狐」、「陰」都是指陰獸,善於變化隱藏,睪丸時大時小,如同狐狸出入無常一樣。足厥陰經的筋脈上行於陰部,在陰部交會,筋脈結滯,所以睪丸時大時小;氣血病變,所以睪丸時時上下移動。蜘蛛結網捕食,蜘蛛絲右旋,由外而內,大風吹不壞,有乾金旋轉之意,所以能治療風木引起的陰狐疝氣。
配伍桂枝,以疏散厥陰之氣結。
問:腹痛並有蟲症,脈象如何辨別?老師說:腹痛,脈象應沉細。如果脈象弦細,反而洪大,就是蛔蟲症。
腹痛是中焦濕土的病症。腹屬陰,痛屬陰,所以脈象應沉細。如果脈象弦細,是厥陰風木的表現。脈象反而洪大,是風木盛而生火,風木之邪侵犯中土,濕熱不除就會生蟲。所以說,蟲都生於風。東方生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風傷筋,這是因為風傷而生蟲,所以蟲是厥陰肝筋的病症。所以《傷寒論》中蛔厥在厥陰篇,而這章蛔蟲痛則列在筋病篇中。
蛔蟲症會讓人流涎、心痛,發作有時間規律,服用毒藥也不見效,用甘草粉蜜湯治療。
甘草粉蜜湯:甘草二兩,胡粉一兩,白蜜四兩。加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渣,加入胡粉、白蜜攪拌均勻,煎成稀粥狀,溫服一升,病癒即止。
飲食入胃,胃中有熱,則蟲子活動,蟲子活動則胃氣虛弱,胃氣虛弱則廉泉穴開,所以流涎。蛔蟲上入膈膜,所以心痛。蛔蟲聞到食物的臭味就出來,喝水就安靜,所以發作有時間規律。服用毒藥不見效,是因為蛔蟲厭惡毒藥而不吃。蛔蟲喜歡甜的,所以用甘草蜜的甜味,順著它的喜好而攻之。胡粉甘寒,能殺蟲,蛔蟲吃到甜的就會頭向上而喜歡吃,吃了就死。這是反佐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