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金匱玉函經二注》~ 葉序

回本書目錄

葉序

1. 葉序

自來學醫者。

多講求傷寒。

而雜病則略之。

蓋傷寒分經論證。

蹊徑瞭然。

非若雜病之門類繁賾。

博綜為難也。

不思仲景氏祖經方而集其大成。

傷寒論中一百十三方。

皆自雜病方中檢入。

故無不可以治雜病。

其專治雜病之方。

則惟金匱要略一書。

神而明之。

足以推闡無餘。

顧傷寒論。

自成無己、韓祇和、龐安時以來。

註釋論辨。

代不乏人。

厥後吾吳周君禹載。

匯為三注。

學者益有所鑽仰尚已。

白話文:

自古以來學習醫術的人,

大多專注於研究傷寒,

而對於其他雜病則略微忽略。

這是因為傷寒的辨證論治方法,

路徑清晰明瞭,

不像雜病門類繁多、錯綜複雜,

要精通所有病症十分困難。

其實,張仲景先生的《傷寒論》集醫學之大成,

書中記載的一百一十三個方劑,

都是從治療雜病的方劑中篩選出來的。

所以,所有傷寒方劑都可用於治療雜病。

而專門治療雜病的方劑,

則只有《金匱要略》一書。

用心去理解它,

就能推廣應用,毫無遺漏。

至於《傷寒論》,

從無己、韓祇和、龐安時以來,

歷代都有學者為其註釋和辯論,

人才輩出。

後來,我吳郡的周禹載先生,

將歷代註釋彙編成三注,

使學者更加有所依循,仰止敬佩。

金匱有國朝徐彬論注。

雖云明顯。

要未若宋趙以德之明且詳也。

乃周禹載又為之補其未備。

暢其欲言。

名曰補註。

合衍義而成書。

為金匱玉函經二注。

嘉惠後學可謂仲聖之功臣。

惜其書風行未廣。

原版旋毀於火。

致使學者不能家置一編。

良足慨矣。

今春余友春泉。

見余案頭葉氏醫案存真。

及馬元儀方案。

慫恿付梓。

因論及此。

為嘆息者久之。

訪購抄本。

苦多魯魚之訛。

復為遍求初印原本。

白話文:

《金匱玉函經》一書,有國朝徐彬的論注。

雖然徐彬的注釋已經算得上明顯易懂了,但仍然不及宋朝趙以德的注釋精明詳盡。

後來周禹載又為此書補足了不足之處,闡明其意旨,並將其命名為「補註」。

將趙以德和周禹載的注釋合在一起,衍生出更深層的義理,編成一本書,稱為《金匱玉函經二注》。

這對後學者來說真是莫大的恩惠,可謂是仲聖(指張仲景)的功臣。

可惜的是,這本書流傳不廣,原本也因火災而毀壞,致使學者們無法人手一冊。

這實在令人惋惜!

今春,我的朋友春泉看到我桌上放著葉氏醫案的真本,以及馬元儀的方案,便鼓勵我將其付梓出版。

談論到這本書時,我感慨良久。

我四處尋找抄本,卻發現很多都是錯漏百出,如同魚目混珠。

我又遍尋初版原本,卻依然難尋。

相與昕夕校讎。

醵資重刊。

公諸當世。

醫林不朽之業也。

功豈在周氏下哉。

既已藥觀厥成。

而積思頓釋。

故志其簡端如此。

道光十二年壬辰仲冬既望長洲葉萬青。

白話文:

與昕夕共同校對、核實文本。

集資重新刊印。

公開發表於當世。

這是醫學界永垂不朽的事業。

其功勞不亞於周氏。

既已看到醫書的成果。

積累的思慮也頓時釋放。

所以志記簡要的內容如下。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年冬月十六日 長洲 葉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