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金匱玉函經二注》~ 陳序

回本書目錄

陳序

1. 陳序

漢、張仲景醫理最精。以傷寒一門。為病中最要。既為傷寒論以明治法。復為金匱玉函經以為治雜症之矩矱。岐伯、秦越人後一人而已。後之注者。以宋趙君以德衍義為最精。國朝周揚後又為之補註於本書。益加融貫仲景之書。如四子六經。而兩君之注。則高密之訓詁。紫陽之集義也。康熙二十六年。楚撫丁思孔。梓於楚南。迄今百四十餘年。世鮮傳本。吳門李君清俊。名醫也。於古人載籍。無所不窺。治症神效。即得此本。思以公諸當世。因為重付諸剞劂。余之識君也。在嘉慶丙子。適病後左足短二寸。不能著地。君治之兩月而痊。至今將二十年。步履如少壯。道光戊子。余扶病重至漢上。邀君同行。君為人施診。應手立愈。為余製藥施人。亦皆靈驗。漢上人至今稱之。蓋君之造詣淵微。立心誠篤所致。今刊此書。猶前志也。昔余弟鴻慶。亦深於醫。與君最契。重刊傷寒活人書。未竟而殂。君議為竟之。俾與此書並行於朋友之際。所云篤矣。余素不習醫。近以學道。從事三尼。醫世功訣。讀金碧龍虎靈寶畢法諸書。稍知養生之理。因兼讀素問難經傷寒論及是書以相印證。知醫家之要。盡此四書之中。君嘗謂是書醫可通仙。並謂余因學仙而通醫理。余謂醫與仙皆非余所及。其理則固能言之矣。趙君不著里籍。金匱要略又云明人。君因欲去序中宋字。余謂舊本不宜輕改。且其文筆醇厚。語多非近儒明人所及。樸學之士。潛德隱曜。不必以史乘失載為疑也。若夫道家之書。如心印經云。上藥三品。神與氣精。胎息經云。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南華經云。無視無聽。抱神以靜。神將守形。乃可以長生。黃庭經云。寸田尺宅可治生。閉子精門可長活。皆身心性命之圭旨。苟能守而行之。風濕寒暑。皆不能侵。留形住世不難。又何雜病之足慮乎。以質李君。知余言之不誣也。

道光癸巳八月錢塘陳文述序於吳門妙香天室

白話文:

[陳序]

漢代張仲景的醫學理論最精湛,尤其以《傷寒論》論述傷寒這一最重要疾病的治療方法為最,又著有《金匱玉函經》用以治療各種雜症,可謂繼承岐伯、秦越人之後的醫學大家。 歷代為《金匱要略》作注釋者眾多,其中以宋代趙君的注釋最為精妙。清朝周揚又為此書作了補充註釋,進一步融會貫通了張仲景的醫學思想,如同四子心法、六經辨證一般。兩位先生的注釋,堪稱高密之訓詁、紫陽之集義。康熙二十六年,楚撫丁思孔在湖南南部刊印了此書,至今已一百四十年有餘,但流傳的版本卻很少。吳門李先生,是一位名醫,學識淵博,通曉古籍,醫術精湛,治病神效。他得到此書後,想要將其公諸於世,便重新校訂並付印。我認識李先生是在嘉慶丙子年,當時我病後左腳縮短了兩寸,無法著地,李先生治療兩個月後,我的病就痊癒了。至今將近二十年,行走如少壯之時。道光戊子年,我病重至漢上,邀請李先生同行,他為當地人診治,往往藥到病除,我請他為他人治病,也都很靈驗,漢上的人至今都稱讚他。這都是因為李先生醫術高深,為人誠懇所致。如今刊印此書,也是延續他的心願。以前我的弟弟鴻慶,也精通醫術,與李先生交情甚篤,曾打算重刊《傷寒活人書》,但不幸中途去世,李先生便接手完成此書,使其與本書一起流傳於朋友之間,其情誼深厚可見一斑。我平素不學醫,近年來專研道家養生之術,研讀《三尼經》、《金碧龍虎靈寶畢法》等書,略知養生之道。因此也兼讀《素問》、《難經》、《傷寒論》及此書,以相互印證,明白醫家要旨皆盡於此四書之中。李先生曾說此書醫理可通仙道,並說我因修煉仙道而通曉醫理。我認為醫術和仙道都不是我所能達到的境界,但其道理卻是可以闡述的。趙君的籍貫未記載,《金匱要略》又稱其為明朝人,李先生因此想把序文中「宋」字去掉,但我認為舊本不應輕易改動,而且其文字醇厚,許多話語都不是近世的儒生或明朝人所能寫出的,樸學之士,潛德隱曜,不必因史書未載而懷疑。至於道家書籍,例如《心印經》說:「上藥三品,神與氣精。」《胎息經》說:「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南華經》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神將守形,乃可以長生。」《黃庭經》說:「寸田尺宅可治生,閉子精門可長活。」這些都是修煉身心性命之圭臬,如果能遵循並實踐,風寒暑濕都侵犯不了身體,留住形體於世間也不難,又何必擔心其他的雜病呢? 我將這些話告訴李先生,他知道我所言不虛。

道光癸巳八月,錢塘陳文述於吳門妙香天室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