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自序
自序
1. 自序
嘗思事不師古。
其法不立。
師古而不師聖人。
其理不精。
聖人每於禮樂教養之外。
凡可以愛護施民者。
無所不至。
視人疾痛。
如在乃身。
故仲景既著傷寒論垂萬世法。
而復出其心思。
著金匱玉函經為雜證矩範。
使天下後世有志此者。
於此啟悟。
以拯濟斯人。
固聖人無已之心。
不易之學也。
後之學者。
若東垣之脾胃。
河間之溫熱。
丹溪之濕熱。
王安道之統論。
易思蘭之發明。
白話文:
我常常思考,做事情如果不參考古人的經驗,方法就沒有立足之地。如果參考古人的經驗,而不參考聖人的智慧,道理就不會精通。聖人總是超越禮樂教養的範疇,凡是可以愛護百姓、施惠於民的事,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看待百姓的疾病痛苦,就如同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因此,張仲景不僅寫了《傷寒論》,流傳千古,還將他的智慧和心思,寫成了《金匱玉函經》,作為治療各種雜症的典範。目的是讓天下後世有志於醫術的人,從中得到啟發,救濟眾生。這正是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永恆不變的學問。後世的學者,例如李東垣的脾胃學說,李杲的溫熱學說,朱丹溪的濕熱學說,王安道統論醫學,易思蘭的醫學發明,都是繼承和發展了聖人的思想,為後世醫學發展做出了貢獻。
薛立齋之虛弱。
莫不各擅其長。
要皆得力於此。
今之學者。
能稱述諸家。
而不知朔流窮源。
上稽聖訓。
積數十年之敏悟。
為百尺竿頭之進步。
終為淺寡而已矣。
然則要略為雜病方圓之至也。
為方不多。
立論殊少。
其間推測病由。
如六淫之氣。
七情之感。
腑臟之傷。
及湯丸之補泄。
氣味之緩急。
罔不畢備。
有志之士。
苟得其二三。
已足名世。
及觀從來註釋諸家。
白話文:
薛立齋的虛弱之處在於,
各個學者雖然各有所長,
但都希望能從中獲益。
如今的學者,
能夠稱述各家學說,
卻不知追溯其源頭,
向上追尋聖賢的教誨,
積累數十年敏銳的智慧,
在百尺竿頭上有所進步,
最終卻仍然淺薄寡陋。
因此,精要之處在於掌握雜病方圓之道。
方劑不多,
論述也甚少,
其間推測病因,
如六淫之氣、七情之感、腑臟之傷,
以及湯丸之補瀉、氣味之緩急,
無一不俱備。
有志之士,
只要能掌握其中一二,
便足以名揚天下。
至於觀看歷來的註釋,各家學說,
未能久讀其書。
豈能心知其意。
又何從闡發其理。
邇者程公云來、徐公忠可。
各有疏注行世。
已足發揮底蘊。
表彰絕業。
獨趙以德先生衍義。
理明學博。
意周慮審。
本軒岐諸論。
相為映照。
合體用應變。
互為參酌。
庶幾大道之明也。
惜乎未有梓本。
讀者甚少。
更有遺編。
注遞頗缺。
余購之二十餘載。
未得全璧。
因不揣疏陋。
擬為補註。
又大半採嘉言之議。
白話文:
未能久讀其書,豈能心知其意,又何從闡發其理。
沒有花時間深入閱讀這本書,怎麼可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又怎麼能從中闡述它的道理呢?
邇者程公雲來、徐公忠可,各有疏注行世,已足發揮底蘊,表彰絕業。
近來程公雲來、徐公忠可二位先生各自寫了註釋,流傳於世,已經能夠充分展現這本書的深層內涵,並彰顯其獨特價值。
獨趙以德先生衍義,理明學博,意周慮審,本軒岐諸論,相為映照,合體用應變,互為參酌,庶幾大道之明也。
唯有趙以德先生的衍義之作,條理清晰,學識淵博,思考周密,並以軒岐諸論為基礎,相互印證,融會貫通,靈活運用,互相參照,希望能讓大道之光更加明朗。
惜乎未有梓本,讀者甚少。更有遺編,注遞頗缺。餘購之二十餘載,未得全璧。因不揣疏陋,擬為補註。又大半採嘉言之議。
可惜的是,他的著作沒有刻印成書,讀者寥寥無幾。而且還有遺失的部分,註釋也缺失不少。我花了二十多年,都未能收集到完整的版本。因此,我鬥膽憑藉自己淺陋的學識,試著補寫一些註釋,並且多半參考了前人的精闢見解。
融會成之。
而續貂之誚。
知不免也。
倘海內君子。
有志以斯道自任者。
如脈訣、藥性賦、回春入門等書。
決不可讀。
幸勉力於聖論。
無自安於苟且。
康熙二十六年秋月吳門周揚俊識於星沙寓中
白話文:
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
而避免像續貂一樣,被人嘲笑。
明白這是無法避免的。
如果海內有志向以這條道路自勉的人,
像脈訣、藥性賦、回春入門等書,
絕對不能讀。
希望你能努力學習聖人的論述,
不要滿足於苟且偷安。
康熙二十六年秋月吳門周揚俊識於星沙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