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金匱玉函經二注》~ 卷二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3)

1.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如彈子大。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衍義〕婦人以陰血上為乳汁。必藉穀氣精微以成之。然乳房居胃上。陽明經脈之所過。乳汁去多。則陰血乏而胃中益虛。陰乏則火撓而神昏亂。胃虛則嘔逆。用甘草瀉心火安中益氣。石膏療煩亂。竹皮主嘔逆。桂枝利榮氣。通血脈。又宣導諸藥。使無捍格之患。柏實。本草主恍惚虛煩。安五臟。益氣。煩喘者。為心中虛火動肺。故以柏實兩安之。

產後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方

白頭翁(二兩) 秦皮(三兩)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甘草(二兩) 阿膠(二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內膠令消盡。分溫三服。

〔衍義〕傷寒厥陰證不利重者。白頭翁湯。四味盡苦寒以治熱。苦以堅腸胃。此產後氣血兩虛。因加阿膠補氣血而止利。甘草緩中通血脈。然下利。血滯也。夫人之血行則利自止。甘草尤為要藥。此方豈獨治產後哉。

白話文:

產後婦女乳房空虛,煩躁不安,嘔吐反胃。治療方法是服用竹皮大丸。

竹皮大丸的組成: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將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彈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每日三次,夜間服用兩次。若有發熱症狀,白薇的用量加倍;若有煩躁喘息,再加入柏實一分。

說明:婦女的乳汁來自於陰血,需要依靠穀物精華來生成。但乳房位於胃部上方,是陽明經脈經過的地方。乳汁分泌過多,陰血就會不足,胃也會更虛弱。陰血不足則會導致虛火上升,神志昏亂;胃虛則會嘔吐反胃。因此,使用甘草來瀉去心火,安撫中焦,益氣補虛;石膏治療煩躁不安;竹茹治療嘔吐反胃;桂枝則能疏通營氣,暢通血脈,並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避免藥物阻滯。柏實,根據本草記載,可以治療神志恍惚、虛煩,安五臟,益氣。對於煩躁喘息的症狀,是因為心臟虛火擾動肺部,所以加入柏實來調理。

產後腹瀉,虛弱到極點,則服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的組成:

白頭翁二兩、秦皮三兩、黃連三兩、黃柏三兩、甘草二兩、阿膠二兩。將以上六味藥用七升水煎煮,濃縮至二升半,加入阿膠使其完全溶化,分三次溫服。

說明:傷寒病中,厥陰證型腹瀉嚴重者,使用白頭翁湯,四味藥都苦寒,用於治療裡熱,苦味能固腸胃。產後氣血兩虛,因此加入阿膠來補益氣血,以止瀉。甘草能緩和脾胃,通利血脈。腹瀉是血脈瘀滯造成的,婦女的血液運行通暢,腹瀉自然就會停止,甘草是此方中的關鍵藥物。這個方劑不僅能治療產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