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卷二十一 (2)
卷二十一 (2)
1.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師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下瘀血湯方
大黃(三兩) 桃仁(二十枚) 䗪蟲(二十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煉蜜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服之。瘀血下如豚肝。
〔衍義〕血之乾燥凝著者。非潤燥盪滌。不能去也。芍藥、枳實不能治。須用大黃蕩逐之。桃仁潤燥。緩中破結。䗪蟲下血。用蜜補不足。止痛和藥。緩大黃之急。尤為潤也。與抵當同類。但少緩爾。
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燥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裡。結在膀胱也。
〔衍義〕太陽為表。膀胱為里。七八日表證入里。故曰無太陽證。惡露已為病氣所郁。不能盡去。邪因入里。與惡露相搏擊。在膀胱而小腹堅痛。下焦熱極。故不大便。煩躁發熱。更切其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此邪又攻於胃。胃熱則不食。食入則穀氣之熱更助。兩熱相併。故譫語。至夜愈。此產後血虛。邪易入血室。入血室。則夜如見鬼狀。言此以明其不在血室。而在膀胱與胃。故用大承氣湯。產後風。續續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爾。可與陽旦湯。(即桂枝湯加黃芩)
〔衍義〕傷寒病。太陽證。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又太陽病。八九日不解者。表證仍在。當發其汗。此治傷寒法。凡產後感於風寒諸證。皆不越其規矩。舉此條與上文承氣為表裡之例耳。東垣治勞役飲食所傷挾外感者。亦名兩感。必顧胃氣。大全良方。謂新產去血。津液枯竭。如有時氣之類。當發其汗。決不可用麻黃。取汗無取過多。活人書婦人諸病。皆用四物。與所見證如陽旦之類。各隨所感而消息之。
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竹葉湯方
竹葉(一把) 葛根(三兩) 防風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 大棗(十五枚) 生薑(五兩)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覆使汗出。
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該是入字)前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衍義〕此證太陽上行至頭表。陽脈過膈上循於面。二經合病。故如是。竹葉湯亦桂枝湯變化者。仲景凡治二經合病。多加葛根。為陽明解肌藥也。防風佐桂主二經之風。竹葉主氣上喘。桔梗佐竹葉利之。人參亦治喘。甘草和中。生薑、大棗行穀氣。發榮衛。穀氣行。榮衛和。則上下交濟而汗出解矣。附子恐是後所加。治頭項強耳。頸項強。邪在太陽有禁。固其筋脈不得屈伸。故用附子溫經散寒濕。以佐葛根。若邪在胸中而嘔。加半夏治之。
白話文: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產婦腹痛,通常應使用枳實芍藥散。如果沒有好轉,這是因為腹部有乾血積聚在下腹部,應該用下瘀血湯治療。此方也適用於經水不通。
下瘀血湯方:
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虻蟲二十枚(去足後熬製)
將以上三味藥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四丸。用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服用。瘀血排出時如同豬肝。
血乾燥凝結,非得潤燥盪滌,無法去除。芍藥、枳實無法治療這種情況,必須用大黃來蕩滌驅逐。桃仁潤燥,緩和藥性,破除血塊。虻蟲可以下血。用蜜來補充不足,止痛和緩和藥性,緩解大黃的峻猛之性,更能起到潤燥的作用。與抵當相同,只是稍微溫和一些。
產後七八天,沒有太陽經證候,少腹堅硬疼痛,這是惡露未盡,不大便,煩躁發熱,脈象微弱而實,發熱加劇,午後煩躁,不進食,進食則神志不清,夜間則好轉,應該用大承氣湯治療。熱在內,結在膀胱。
太陽經屬表,膀胱屬裡。七八天表證入裡,所以說沒有太陽經證候。惡露因病邪鬱積,無法排出。邪氣侵入裡,與惡露互相搏擊,停留在膀胱,所以小腹堅硬疼痛,下焦熱極,所以不大便,煩躁發熱。再切脈,脈象微弱而實,發熱加劇,午後煩躁,這是邪氣又侵犯了胃,胃熱則不進食,進食則穀氣的熱更加助長,兩種熱互相加重,所以神志不清。夜間好轉,這是產後血虛,邪氣容易侵入血室。進入血室,夜晚會像看到鬼一樣。這裡說明邪氣不在血室,而在膀胱和胃。所以用大承氣湯。產後受風,持續數十天不好,頭微痛,惡寒,時而發熱,心下悶,乾嘔,汗出很久,陽明證候仍在,可以用陽明湯(即桂枝湯加黃芩)。
傷寒病,太陽經證候,頭痛發熱,汗出惡風,用桂枝湯治療。又太陽病,八九天不好,表證仍在,應該發汗。這是治療傷寒的方法。凡是產後感受風寒的各種證候,都不會超過這個規律。舉這個例子和上面承氣湯,是表裡關係的例子。東垣(指李東垣)治療勞役飲食所傷,兼有外感者,也稱為兩感,必須顧護胃氣。大全良方說,產後失血,津液枯竭,如果類似於時氣,應該發汗,絕對不能用麻黃,發汗不能過多。活人書婦人諸病,都用四物湯,以及所見證候如陽明證候之類,根據所感受的邪氣來調整藥物。
產後中風發熱,面部通紅,呼吸急促而頭痛,用竹葉湯治療。
竹葉湯方:
竹葉一把、葛根三兩、防風、桔梗、桂枝、人參、甘草各一兩、附子一枚(炮製)、大棗十五枚、生薑五兩
以上十味藥,用水一斗,煮到二升半,分溫三次服用。溫暖覆蓋,使汗出。
頸項強直,用大附子一枚,搗碎如豆粒大小,放入前藥中,去掉藥渣。嘔吐者,加半夏半升,洗淨後使用。
此證太陽經邪氣上行至頭部,陽明經脈經膈上循行於面部,兩經合病,所以如此。竹葉湯也是桂枝湯的變化方。仲景治療兩經合病,大多加葛根,是陽明經解肌藥。防風配伍桂枝治療兩經的風邪。竹葉治療氣逆喘息。桔梗配伍竹葉利氣。人參也治療喘息。甘草調和中焦。生薑、大棗運行穀氣,發散營衛。穀氣運行,營衛調和,則上下交通,汗出而解。附子可能是後來添加的,治療頭項強直。頸項強直,邪氣在太陽經有禁錮,使筋脈不能屈伸,所以用附子溫經散寒濕,來輔助葛根。如果邪氣在胸中而嘔吐,加半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