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5)

回本書目錄

(5)

1.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

黃耆建中湯方: 黃耆(三兩)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三兩) 生薑(三兩) 膠飴(一升) 大棗(十一枚)

上七味,用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補註〕不足之證不一,未有不因於氣虛者。夫陽生陰長;氣苟不充,則日就於損矣。故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開闔損其常度,則裡急見焉。於是為證之不足者,且不可以概述矣。主以黃耆建中,正於補益中土者,兼足以托實肌表矣。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八味腎氣丸方: 乾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 山茱萸(四兩) 澤瀉(三兩) 茯苓(三兩) 丹皮(三兩) 桂枝(一兩) 附子(一兩炮)

上八味,為末,煉蜜和丸,梧子大;火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補註〕腰者腎之府,腰痛為腎氣之虛寒可知矣。惟虛寒,故少腹拘急,而膀胱之氣亦不化也。苟非益火以助真陽、以消陰翳,恐無以生土,而水得泛溢,不至上凌君火不止矣。主以八味,固補益先天之至要者也。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薯蕷丸方(二錢五分為一分): 薯蕷(二十分) 當歸 桂枝 乾地黃 曲 豆黃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藭 麥門冬 芍藥 白朮 杏仁(各六分) 人參(十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膠(七分) 乾薑(三分) 白蘞(二分) 防風(六分) 大棗(百枚為膏)

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補註〕虛勞不足之證,最易生風。倘不為調攝,必致火氣日見不足,則所以善行數變者,不益流連而不息耶?故於手足太陰少陰上下分補,不仍以中土為主,務令三焦並益、榮衛和諧,而諸風自息矣。如桂枝、柴胡、防風,藉以固表升陽,為力頗多;非謂以此驅風,轉燥津液也。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酸棗仁湯方: 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兩) 茯苓(二兩) 芎藭(二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補註〕按嘉言論此方云:素問謂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可見虛勞虛煩,為心腎不交之病。腎水不上交於心火,心火無制,故煩而不得眠,不獨夏月為然矣。方用棗仁為君,而兼知母之滋腎為佐;茯苓、甘草調和其間;芎藭入血分而解心火之燥煩也。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主之。

白話文: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虛勞導致腸鳴腹痛、各種不足症狀,可用黃耆建中湯治療。

黃耆建中湯配方:

黃耆三兩、桂枝三兩、芍藥六兩、甘草三兩、生薑三兩、麥芽糖一升、大棗十一枚。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七升水煎煮至三升,過濾藥渣,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註解)不足的症狀有很多種,但沒有不是因為氣虛引起的。陽氣產生陰氣滋長,如果氣不足,身體就會一天天衰弱。所以說,衛氣能溫暖肢體、充盈皮膚、滋養肌膚組織、負責開合功能。開合功能失常,就會出現腸鳴腹痛的症狀。因此,這些不足的症狀不能一概而論,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用黃耆建中湯,重點在於補益脾胃,同時也能夠托舉肌膚表層。

虛勞導致腰痛、小腹拘緊、小便不利,可用八味腎氣丸治療。

八味腎氣丸配方:

熟地黃八兩、山藥四兩、山茱萸四兩、澤瀉三兩、茯苓三兩、丹皮三兩、桂枝一兩、附子一兩(炮製)。

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用溫酒送服,每次十五丸,可增加至二十五丸,每日服用兩次。

(註解)腰是腎臟的府邸,腰痛表示腎氣虛寒,這是可以確定的。因為虛寒,所以小腹拘緊,膀胱之氣也不能正常運化。如果不增強腎陽以助長真陽之氣,消除陰寒之邪,恐怕無法滋養脾土,而水液就會泛濫,上犯心火不止。因此,主要使用八味腎氣丸,來加強補益先天之氣,這是最重要的。

虛勞導致各種不足,以及風邪百病,可用薯蕷丸治療。

薯蕷丸配方(以二錢五分為一分):

山藥二十分、當歸十分、桂枝十分、熟地黃十分、神曲十分、黃豆粉十分、甘草二十八分、川芎六分、麥門冬六分、芍藥六分、白朮六分、杏仁六分、人參十分、柴胡五分、桔梗五分、茯苓五分、阿膠七分、乾薑三分、白蘞二分、防風六分、大棗(一百枚製成膏)。

將以上二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藥,如彈子大小。空腹用酒送服一丸,一百丸為一療程。

(註解)虛勞不足的症狀最容易產生風邪。如果不加以調理,必定導致陽氣一天天不足,那麼負責氣血運行和變化的功能,豈不是會停滯不前嗎?因此,需要從手足太陰、少陰經上下同時補益,但仍以中焦脾胃為主,務必使三焦都得到滋養,使營衛之氣調和,則各種風邪自然會消失。像桂枝、柴胡、防風,都是用來固表升陽的,功效很大,並不是用這些藥來驅除風邪,反而會耗損津液。

虛勞、心煩失眠,可用酸棗仁湯治療。

酸棗仁湯配方:

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茯苓二兩、川芎二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八升水煎煮酸棗仁至六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

(註解)根據《嘉言》對此方的論述, 《素問》說陽氣耗損則會心煩勞累,精氣虧損,暑熱積聚於夏季,使人煩躁發熱。由此可見,虛勞心煩是心腎不交的病症。腎水不能上濟於心火,心火無制,所以煩躁而失眠,不只是夏天才會這樣。這個方子用酸棗仁為主藥,並用知母滋養腎陰作輔藥,茯苓、甘草調和藥性,川芎入血分,以解心火之燥煩。

五勞虛損至極度消瘦,腹部脹滿不能進食,因飲食、憂慮、飲酒、房事、飢餓、勞累、經絡營衛氣虛損等原因導致體內有瘀血,肌膚甲錯,眼睛黯黑,需要緩解兼顧補虛,可用大黃蟲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