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金匱玉函經二注》~ 卷八 (2)
卷八 (2)
1.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補註〕汗本心之液。發汗而臍下痛悸者。心氣虛而腎氣動也。腎邪欲上凌心。故臍下先悸。取用茯苓直趨腎界以泄其水氣。故真武湯以此為君。尚能攝外散之水。坐收北方。況於少陰藏中欲作未作者耶。
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白話文:
上方四味藥,用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至減少二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汗液是心臟津液的來源,如果發汗後臍下疼痛心悸,是因為心氣虛弱,腎氣亢盛所致。腎臟的病邪想要上犯心臟,所以臍下先出現心悸。方劑中使用茯苓,直達腎臟經絡,以排除多餘的水氣,因此真武湯以茯苓為主藥。茯苓還能收攝體表散失的水分,猶如控制北方之水,更何況是在少陰經脈中尚未發作的病邪呢?
甘瀾水的製作方法:取水二斗,放在大盆中,用杓子攪動,水面會出現數千顆小水珠,這就是甘瀾水。
2. 卷八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