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卷九 (1)
卷九 (1)
1. 卷九
2.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論一首脈證六條方九首)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補註〕痹者,痞閟而不通也。經云:「通則不痛。」故惟痛為痹。而所以為痹者,邪入之。其所以為邪入者,正先虛也。故曰:「脈取太過不及。」不及為陽微,太過即陰弦。陽虛故邪痹於胸,陰盛故心痛。仲景已自申說甚明。乃知此證,總因陽虛,故陰得以乘之。設或不弦,則陽雖虛而陰不上干可知也。然胸痹有微甚之不同,則為治因亦異。微者但通上焦不足之陽;甚者且驅其下焦厥逆之陰。通陽者,以薤白、白酒、半夏、桂枝、人參、杏仁之屬。不但苦寒不入,即清涼盡屏。蓋以陽通陽,陰分之藥不得預也。甚者用附子、烏頭、蜀椒大辛熱,以驅下焦之陰。惟陰退而陽可以漸復耳。可不留意乎?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補註〕陽不足,則陰上入而為寒;陰不足,則陽下陷而為熱。陰陽未嘗偏勝,故無寒熱如平人。然短氣不足以息者,是邪痹於中,而滯其升降之氣。不可信其中虛而輒補之,以蹈實實之戒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補註〕寒濁之邪,滯於上焦,則阻其上下往來之氣,塞其前後陰陽之位,遂令為喘息,為咳唾,為痛,為短氣也。陰寒凝泣,陽氣不復自舒,故沉遲見於寸口,理自然也。乃小緊數復顯於關上者何耶?邪之所聚,自見小緊;而陰寒所積,正足以遏抑陽氣,故反形數。然陽遏則從而通之。栝蔞實最足開結豁痰。得薤白、白酒佐之,既辛散而復下達,則所痹之陽自通矣。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 薤白(三兩)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一服。
〔補註〕胸痹痹在氣,氣在上焦。故即不言脈,而與上條無異。即證亦不甚相異也。所異者,止不得臥耳。經云:「晝行於陽則寤,夜行於陰則寐。」然則不得臥,以氣之行於陽而不行於陰故也。經以小半夏湯覆杯即臥,非半夏為得寐藥也。特以草生於夏,夏半為一陰初生,由陽入陰,使氣歸於肝,而血亦入焉。故於本湯增此一味,而能事畢矣。可不謂神乎?
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 厚朴(四兩) 薤白(半升) 桂枝(一兩) 栝蔞(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白話文: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老師說:診脈時要掌握脈象的過與不及。陽氣虛弱,陰氣弦緊,就會出現胸痹疼痛。原因是身體極度虛弱。現在陽虛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是因為陰弦的緣故。
(補註)痹是指氣血阻塞不通。經書說:「通則不痛」,所以只有疼痛才叫痹症。而導致痹症的原因是邪氣入侵,邪氣入侵的原因是正氣先虛。所以說,診脈要掌握過與不及,不及是陽氣虛弱,過則是陰氣弦緊。陽虛則邪氣痹阻於胸,陰盛則心痛。仲景先生已經詳細說明了,這個證候總的來說是因為陽氣虛弱,所以陰氣得以乘虛而入。如果脈象不弦緊,那麼即使陽氣虛弱,陰氣也不會上犯,這是可以知道的。然而,胸痹的輕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輕微者只需補益上焦不足的陽氣;嚴重者還需驅散下焦的厥逆之陰。補益陽氣的藥物,不用苦寒之品,也要避免清涼之藥,因為要用溫陽的藥物來溫通陽氣,陰寒的藥物不能使用。嚴重者則要用附子、烏頭、蜀椒等大辛熱藥物來驅散下焦的陰寒,只有陰寒退去,陽氣才能慢慢恢復。這一點不可不注意!
普通人沒有寒熱,只是短氣呼吸不足,這是實證。
(補註)陽氣不足,陰氣就會上升而導致寒象;陰氣不足,陽氣就會下降而導致熱象。陰陽並未偏勝,所以沒有寒熱,就像普通人一樣。然而,短氣呼吸不足,這是邪氣痹阻於中,阻礙了氣機的升降,不能認為是氣虛而盲目補益,以免加重實證。
胸痹的病人,會出現喘息、咳嗽、咳痰、胸背疼痛、短氣等症狀,寸口脈沉而遲,關上脈略緊而數,用栝蔞薤白白酒湯治療。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碎)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以上三味藥材,一起煎煮,取二升藥液,分溫服,兩次服完。
(補註)寒濕邪氣阻滯在上焦,就會阻礙氣機的上下往來,阻塞前後陰陽的部位,從而導致喘息、咳嗽、咳痰、疼痛、短氣等症狀。陰寒凝滯,陽氣不能舒展,所以寸口脈沉遲,這是很自然的。而關上脈略緊而數,這是因為邪氣聚集的地方,脈象自然會略緊;而陰寒積聚,足以抑制陽氣,所以脈象反而變數。既然陽氣受阻,就要疏通它。栝蔞實最能開結豁痰,加上薤白、白酒,辛散又能下達,則痹阻的陽氣就能通暢了。
胸痹不能臥床,心痛徹背,用栝蔞薤白半夏湯治療。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碎) 薤白(三兩)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以上四味藥材,一起煎煮,取四升藥液,溫服一升,每日一服。
(補註)胸痹的病在氣,氣在上焦,所以不論及脈象,與上一條症狀沒有太大區別,證候也差不多。不同之處僅在於不能臥床。經書說:「白天陽氣行於陽,人就醒著;晚上陰氣行於陰,人就睡著。」所以不能臥床,是因為氣機運行於陽而不能運行於陰。經書中用小半夏湯,服後就能臥床,並不是因為半夏能讓人入睡,只是因為半夏生長在夏季,夏季的後半段是一陰初生,由陽轉陰,使氣歸於肝,血也歸於肝,所以在此方中增加這一味藥,就能達到療效。這不能不說是神奇啊!
胸痹,心中痞悶,氣結於胸,胸悶,脅下氣逆上衝心口,用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人參湯也可治療。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 厚朴(四兩) 薤白(半升) 桂枝(一兩) 栝蔞(一枚,搗碎)
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五升,先煎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幾次,分溫服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