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1)

回本書目錄

(1)

1.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論曰: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然。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每溺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各隨證治之。


百合病,發汗後者,百合知母湯主之。


百合知母湯方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錢,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後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百合病下之後者,滑石代赭湯主之。


滑石代赭湯方

百合(七枚,擘)、滑石(三兩,碎綿裹)、代赭石(如彈丸大一枚,碎綿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後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溫服。


百合病吐之後者,百合雞子湯主之。


百合雞子湯方

百合(七枚,擘)、雞子黃(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內雞子黃攪勻,煎五分,溫服。


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


百合地黃湯方

百合(七枚,擘)、生地黃(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內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


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餅。勿以鹽豉也。


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蔞牡蠣散主之。


栝蔞牡蠣散方

栝蔞根、牡蠣(熬,等分)。

上為細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變發熱者(一作發寒熱),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兩,炙)、滑石(三兩)。

上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微利者,止服。熱則除。


〔衍義〕所謂「百脈一宗,悉致其病」者,然則經脈十二,絡脈十五,此云百脈,果何脈歟?蓋脈者血之府,即是血行於脈,灌溉表裡,聯絡俞會,遍布形體。言其百者,舉夫數之眾多也,猶言百骸爾。且又脈之循行,與天地合度,應水漏百刻,是故脈之流行者,各有定位,因之而為百脈亦宜矣。又何其一宗而悉致病耶?蓋盡歸於手心主也。手心主者,主血主脈,而心又為火之主。心君也,君不用事而手心主代之。由是手心主得專行一身陰血之生化,因號之為母氣,百脈皆宗之。若火淫則熱,熱蓄不散則積,積則毒生而傷其血。熱毒之血流於脈,本因母氣之淫邪。是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

考之《內經》,有解㑊證,與此百合證無少異。解㑊既屬之熱中無血,百合豈非亦是熱中無血者乎?請試逐病論之:血屬陰,陰者腎水之所主。《內經》曰:「腎虛則飢不欲食。」故欲食復不能食也。陰虛者惡煩,所以常默默也。衛氣者,夜行陰則寐。今衛氣因陰虛不得降,故欲臥而不得臥也。足得血則能步,血既病,於是欲行不能行也。飲食者,由血氣運化而後安。脾屬血而喜香,血時和則食美,時不和則聞食臭也。氣陽而血陰,若氣盛則熱,氣衰則寒。今病在血,不幹於氣,所以雖如寒而無寒,雖如熱而無熱也。血氣和合則流通,不和則塞。塞則熱,上熱為口苦,下熱為便赤也。藥雖治病,然必藉胃氣以行之。若毒血在脾胃經絡,而閉塞之,藥雖入,亦莫行也。胃弱不安於藥者,得藥則反劇吐利,有如鬼神之為祟也。病不在皮肉筋骨,則身如和,惟熱在於血而血虛,故脈微數也。脈之微數,陰之虛也。陰虛則腎虛。腎與膀胱為表裡,腎虛則膀胱不得引精於腎而亦虛。膀胱之脈使下入會陰,上至巔,為諸陽主氣。今溺而膀胱之脈,為氣下泄。輕則不能舉之於上而上虛,上虛則淅然。頭眩重虛,氣逆上於巔,而為頭痛。以此之輕重,則可知愈日之遠近也。夫病有定所,則可言定期。今以百脈之痛,流轉無定處,故其證之發現,亦無定期。或未病而見,或數日一月而見。用是以察其病之表裡淺深,出見形狀,如下文之陰陽見者,隨證而救之。故以所列方觀之,日華子謂百合安心定膽,益志五臟,為能補陰也。治產後血眩暈,為能去血中熱也。除痞滿,利大小便,為能導滌血之瘀塞也。而是證用之為主,蓋可見瘀積者矣。

若汗之而失者,是涸其上焦津液,而上焦陽也。陽宜體輕之藥,故用知母佐以救之。知母瀉火,生津液,潤心肺。若下之而失者,則損其陰,瘀血下積,而下焦陰也。陰宜鎮重之劑,故用滑石、代赭佐以救之。滑石開結利竅,代赭除脈中風痹瘀血。若吐而失者,則損上中二焦之血,用雞子黃補血,佐以救之。若不經吐下發汗,未有所治之失,病形得如初者,但佐之生地黃汁,補血涼血。涼則熱毒消,補則新血生,蘊積者行,而自大便出,如黑漆矣。其一月不解,百脈壅塞,津液不化而成渴者,故用百合洗,則一身之脈,皆得通暢而津液行。其渴自止。勿食鹽豉,以味鹹而凝血,且走之也。若渴不瘥,是中無津液,則以栝蔞牡蠣主之。若變發熱者,乃因脈塞鬱而成熱。以硝石通利,佐之滑石性涼,又可治熱血之積塞者。自微利而出,故熱除矣。夫百合病,自見《金匱要略》。後諸方書,皆不收。獨朱奉議收之,謂傷寒變成斯疾。此乃病由之一端爾。竊嘗思之,是病多從心主。或因情慾不遂,或因離絕菀結,或憂惶煎迫,致二火鬱之所成。百脈既病,故百體皆不安,所以見不一之病狀。自今觀之,諸方書不收百合病,乃有勞瘵之名。殆將以百合病與勞瘵同形狀,或瘀血積於脈亦同,因而不收。但並其方而棄之,深為可惜。於脈病救之二法遂不明於世矣。

白話文: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百合病,是全身經脈都受到影響的一種疾病。患者想吃東西卻吃不下,總是默默不語,想躺下卻躺不下,想走動卻走不動。食慾時好時壞,有時聞到食物的味道就覺得臭。感覺好像著涼但又不完全是著涼,好像發熱但又不完全是發熱,口苦,小便顏色深紅。一般的藥物都無法治療,服藥反而會加劇嘔吐腹瀉,像是被鬼神作祟一樣。身體表面看似平和,脈搏微弱而快速。如果排尿時頭痛,需要六十天才會痊癒;如果排尿時不頭痛,只是感覺身體冷颼颼的,則需要四十天痊癒;如果排尿順暢,只是頭暈目眩,則需要二十天痊癒。這種病症,有的在發病前就有所預兆,有的發病四五天後出現症狀,有的發病二十天或一個月後才慢慢顯現,治療方法要根據不同的症狀而定。

發汗後出現百合病症狀的,用百合知母湯治療。

百合知母湯:百合七枚掰開,知母三錢切片。先用水清洗百合,浸泡一夜,待有白色泡沫出現後,倒掉水,再用兩升泉水煎煮百合,煎至一升,過濾掉藥渣。另用兩升泉水煎煮知母,煎至一升,過濾掉藥渣。然後將兩種藥液混合,再煎煮至一升五合,分次溫服。

下痢後出現百合病症狀的,用滑石代赭湯治療。

滑石代赭湯:百合七枚掰開,滑石三兩打碎用棉布包好,代赭石如彈丸大小一顆,打碎用棉布包好。先用水清洗百合,浸泡一夜,待有白色泡沫出現後,倒掉水,再用兩升泉水煎煮百合,煎至一升,過濾掉藥渣。另用兩升泉水煎煮滑石和代赭石,煎至一升,過濾掉藥渣。然後將兩種藥液混合,再次煎煮至一升五合,分次溫服。

嘔吐後出現百合病症狀的,用百合雞子湯治療。

百合雞子湯:百合七枚掰開,雞蛋黃一個。先用水清洗百合,浸泡一夜,待有白色泡沫出現後,倒掉水,再用兩升泉水煎煮百合,煎至一升,過濾掉藥渣。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再煎煮五分,溫服。

沒有經過嘔吐、下痢、發汗等處理,病症仍然像剛開始一樣的,用百合地黃湯治療。

百合地黃湯:百合七枚掰開,生地黃一升。用水清洗百合,浸泡一夜,待有白色泡沫出現後,倒掉水,再用兩升泉水煎煮百合,煎至一升,過濾掉藥渣。加入生地黃汁,煎至一升五合,分次溫服。病情好轉後,不要再服用。大便通常會像黑漆一樣。

百合病一個月未癒,出現口渴症狀的,用百合洗方治療。

百合洗方:用一升百合,加一斗水浸泡一夜,用來洗身。洗完後,吃煮熟的餅,不要加鹽和醬油。

百合病,口渴症狀未癒的,用栝蔞牡蠣散治療。

栝蔞牡蠣散:栝蔞根和牡蠣(炮製後,用量相等)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指幅匕,一天三次。

百合病,出現發熱症狀(或寒熱交替)的,用百合滑石散治療。

百合滑石散:百合一兩炙烤,滑石三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指幅匕,一天三次。如果出現輕微腹瀉,就停止服用。發熱症狀就會消除。

所謂全身經脈都受影響,是指雖然有十二經脈和十五絡脈,但這裡說的“百脈”,是指血液在經脈中運行,滋養全身,聯繫各個部位,遍佈全身,用“百”字只是形容數量很多,如同“百骸”一樣。經脈的運行規律與天地運行規律相合,應合著一天一百刻的時間,所以每條經脈的運行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因此,稱之為百脈也是恰當的。那麼,為什麼說所有經脈都受到影響呢?因為都歸屬於心臟。心臟主血脈,又是火的主宰,如果心臟功能失調,則由手少陰心經來代行其功能,因此手少陰心經就專門負責一身陰血的生化,稱之為母氣,百脈都依賴它。如果心火過旺,就會產生熱,熱積聚不散就會形成毒素,損傷血液,熱毒的血液流經經脈,根本原因在於母氣的邪氣入侵,所以說百脈都受到影響。根據《內經》的記載,解㑊證與百合病症狀非常相似,解㑊屬於熱盛無血,百合病是否也是熱盛無血呢?我們可以逐一分析:血屬陰,陰由腎水主宰,《內經》說腎虛則飢而不欲食,所以想吃卻吃不下;陰虛則煩躁,所以默默不語;衛氣夜間行於陰經,使人睡眠,現在衛氣因陰虛不能下降,所以想睡卻睡不着;足部得到血液才能行走,血液有病,所以想走卻走不動;飲食依靠血氣運化才能正常,脾臟屬血,喜香,血液調和則食物美味,血液不調和則聞到食物就覺得臭;氣屬陽,血屬陰,氣盛則熱,氣衰則寒,現在病在血,不關乎氣,所以雖然像著涼但又不完全是著涼,雖然像發熱但又不完全是發熱;血氣調和則流通,不調和則阻塞,阻塞則發熱,上焦發熱則口苦,下焦發熱則小便深紅;藥物雖然能治病,但必須藉助胃氣才能運行,如果毒血在脾胃經絡中阻塞,即使藥物進入,也無法運行;胃弱的人服用藥物會加劇嘔吐腹瀉,像是有鬼神作祟一樣;病不在皮肉筋骨,所以身體表面看起來平和;只有血液中存在熱毒,而血液虛弱,所以脈搏微弱而快速;脈搏微弱而快速,是陰虛的表現;陰虛則腎虛,腎與膀胱是表裡關係,腎虛則膀胱不能將精氣引到腎臟,也虛弱;膀胱經從會陰下行,向上至頭頂,是諸陽之主氣,排尿時,膀胱經氣向下泄,輕則不能向上提升,頭頂虛弱,則身體冷颼颼的,頭暈目眩,氣逆上沖頭頂,則頭痛。根據頭痛的輕重程度,可以判斷痊癒所需時間的長短。疾病有其固定的部位,才可以預測痊癒時間,現在百脈疼痛,流轉不定,所以病症的出現也沒有固定的時間,有的在發病前就出現,有的在幾天或一個月後才出現,因此要根據病情的表裡淺深,外在表現,來判斷治療方法。從下文的陰陽來說,要根據症狀來救治。從列出的處方來看,日華子認為百合可以安心定膽,益智五臟,能夠補陰,治療產後血眩暈,能夠去除血液中的熱毒,消除痞滿,通利大小便,能夠疏通血液瘀滯,因此用它來治療百合病,可以看出是治療瘀血的。如果發汗過度,則損傷了上焦的津液,上焦屬陽,陽性宜用輕浮的藥物,所以用知母來救治,知母瀉火,生津液,潤心肺;如果下痢過度,則損傷了陰,瘀血下積,下焦屬陰,陰性宜用鎮重的藥物,所以用滑石、代赭來救治,滑石開結利竅,代赭除脈中風痹瘀血;如果嘔吐過度,則損傷了上中二焦的血液,用雞蛋黃補血來救治;如果沒有經過嘔吐、下痢、發汗等處理,病症仍然像剛開始一樣,只需用生地黃汁來救治,補血涼血,涼則熱毒消,補則新血生,瘀積者得以運行,並從大便排出,像黑漆一樣;如果一個月未癒,百脈阻塞,津液不化而成渴,則用百合洗方,則全身經脈都能通暢,津液運行,口渴症狀就會自止,不要吃鹽和醬油,因為鹽味鹹,會凝血;如果口渴症狀未癒,是體內缺乏津液,則用栝蔞牡蠣散來治療;如果出現發熱症狀,是因經脈阻塞鬱結而成熱,用滑石通利,滑石性涼,又能治療熱血瘀積,從輕微腹瀉中排出,所以熱毒就會消除。百合病最早見於《金匱要略》,後來的醫書都不收錄,只有朱奉議收錄了它,認為傷寒變成了這種疾病,這只是其中一種病因。我私下思考,這種病多從心臟入手,可能是因為情慾不遂,可能是因為離別悲傷,可能是因為憂慮焦躁,導致心火鬱結而形成。百脈有病,所以全身都不舒服,所以出現各種不同的病症。現在看來,其他醫書不收錄百合病,可能是用勞瘵的名稱來代替,可能認為百合病和勞瘵症狀相似,或者血液瘀積於經脈也相似,所以不收錄,只是保留了處方而棄之,非常可惜,導致治療經脈疾病的兩種方法沒有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