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8)
(8)
1. 水氣病脈證第十四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方
黃耆(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解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醯代苦酒)
〔衍義〕汗本津也。津泄則衛虛。水血同類。陰也。水入則榮寒。寒則氣鬱。鬱則發熱。水熱相搏於分肉。則身腫。榮出中焦。榮之鬱熱。內蓄於脾。則津液不行而渴。衛虛。腠理不固。則汗出。脾土發熱。則黃色見於面如柏汁也。所以補衛為要。黃耆益氣。入皮毛。肥腠理。退熱止汗之功尤切。故為君。桂枝理血。入榮散寒。通血脈。解肌肉。用之調榮以和衛。故為臣。榮氣因邪所阻。不利於行。芍藥能收陰氣。故佐桂枝。一陰一陽以利其榮。苦酒醋也。用之使引入血分以散滯。注一方用美酒。美酒性熱入心。可以致煩。醋但刺心而不煩。未審孰是。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此榮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桂枝加黃耆湯方
桂枝(二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黃耆(二兩)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衍義〕黃汗病。由陰陽水火不既濟。陰陽者。榮衛之主。榮衛者。陰陽之用。陰陽不既濟。而榮衛亦不循行上下。陽火獨壅於上。為黃汗。陰水獨積於下。致兩脛冷。設陽火熱甚。及肌肉則發熱。陰水寒及筋骨。則歷節痛。若起居飲食過節之勞。必傷脾胃。將榮衛不充於腠理。而食入所長之陽。即與勞氣相搏。散出為汗。又或日暮氣門不閉。其津液常泄為盜汗也。凡汗出必當熱解。今汗已反發熱者。是邪氣勝而津液亡也。斯肌肉無以潤澤。久久必枯澀而甲錯。發熱不已。其熱逆於肉裡。乃生惡瘡。若邪正相搏於分肉間。則身重。汗出已。雖身重輒輕。然正氣又從汗散而虛。榮衛衰微。脈絡皆空。久久邪氣熱生風火。動於分肉脈絡間。必作身瞤。瞤即胸中痛者。由胸中屬肺金主氣。行營衛之部。氣海在焉。即虛之氣。不勝風火之擊。是以痛也。又從腰以上必汗出者。腰以上陽也。陽與榮衛俱虛。腠理不密。故津液被風火泄出也。腰以下陰也。為孤陰痹於下。故無汗。所以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者。即內經所謂痛痹逢寒之類也。劇則不能食。身疼煩躁。小便不利者。為榮衛甚虛。穀氣不充。不能食。榮衛不充於分肉。故身疼重。胃中虛。熱上注心中作煩躁。小便不利者。因津液從汗出故也。
白話文:
水氣病脈證第十四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方
此方用黃耆五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以苦酒一升、水七升混合,煮至三升,溫服一升,可治心煩。服用六七日即可痊癒。若心煩未解,是因苦酒阻滯所致。(另一方可用美酒和醋代替苦酒)
汗液本是津液,津液外泄則衛氣虛弱。水液和血液同屬陰性,水液入侵則導致經絡寒冷,寒則氣機鬱滯,鬱滯則發熱。水熱在肌肉組織中搏結,則身體腫脹。經絡之氣鬱熱,積聚於脾臟,則津液運行不暢而口渴。衛氣虛弱,肌膚腠理不固,則汗出。脾土發熱,則面色發黃,如同柏樹汁液的顏色。因此,補益衛氣為治療關鍵。黃耆益氣,能進入皮膚毛髮,滋養腠理,退熱止汗的功效尤為顯著,故為君藥。桂枝調和血液,進入經絡散寒,通利血脈,舒緩肌肉,用以調和經絡之氣以增強衛氣,故為臣藥。經絡之氣因邪氣阻滯而運行不利,芍藥能收斂陰氣,故佐桂枝,一陰一陽以利經絡之氣的運行。苦酒即醋,用以引導藥力進入血分,以散除瘀滯。另一方用美酒,美酒性熱,入心可致心煩,而醋則只刺痛心臟而不致心煩,其孰優孰劣尚待考證。
黃汗之病
兩腿自覺冰冷,如果同時發熱,屬於歷節病。飯後出汗,或經常在晚上臥床時盜汗,這是經絡之氣虛弱所致。如果汗出後反而發熱,久而久之身體必然出現皮膚粗糙龜裂的症狀;若發熱不止,必將生長惡瘡。如果身體沉重,汗出後頓時覺得輕快,久而久之則會出現肢體抽搐(瞤)。瞤即胸痛,又從腰以上必出汗,而腰以下不出汗,腰髖關節疼痛,如同皮下有物,嚴重者不能進食,身體疼痛沉重,煩躁不安,小便不利,此為黃汗,宜用桂枝加黃耆湯治療。
桂枝加黃耆湯方
此方用桂枝二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黃耆二兩,加水八升,煮至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用熱稀粥一升餘,以增強藥效,溫暖覆蓋取微汗。若不出汗,再服藥。
黃汗病是因陰陽水火失調所致。陰陽是榮衛的根本,榮衛是陰陽的運用。陰陽失調,則榮衛亦不能正常運行於上下。陽火獨盛於上,則為黃汗;陰水獨積於下,則導致兩腿冰冷。如果陽火熱盛,侵犯肌肉則發熱;陰水寒邪侵犯筋骨,則引起歷節疼痛。如果起居飲食失節勞累,必然傷及脾胃,使榮衛之氣不能充盈於腠理,而飲食所生的陽氣,又與勞氣相搏,散發而出即為汗。又或者日暮氣門不閉,津液常外泄而形成盜汗。凡汗出應當發熱消退,現在汗出反而發熱,是邪氣盛而津液耗損。因此肌肉得不到滋潤,久而久之必然乾燥粗糙而出現皮膚龜裂。發熱不止,熱邪逆於肌肉組織深處,則生長惡瘡。如果邪正相搏於肌肉組織之間,則身體沉重;汗出後,雖然身體沉重感減輕,但正氣又隨汗液外泄而虛弱,榮衛衰微,經絡空虛,久而久之邪氣化熱生風火,活動於肌肉組織經絡之間,必然導致肢體抽搐(瞤)。瞤即胸中疼痛,這是因為胸中屬肺金主氣,行榮衛之部,氣海在此,即虛弱之氣,不能抵禦風火之邪的侵襲,所以疼痛。又從腰以上必出汗,因為腰以上屬陽,陽氣與榮衛俱虛,腠理不密,故津液被風火邪氣泄出。腰以下屬陰,為孤陰被寒邪阻滯於下,故不出汗。所以腰髖關節疼痛,如同皮下有物,這正如內經所說的痛痹逢寒之類。嚴重者不能進食,身體疼痛煩躁,小便不利,這是因為榮衛極度虛弱,谷氣不充,不能進食;榮衛不充盈於肌肉組織,故身體疼痛沉重;胃中虛弱,熱邪上衝於心,則煩躁不安;小便不利,是因津液從汗液中外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