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4)
(4)
1.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覆花湯主之。(方見十一卷)
〔衍義〕本文之注見前方藥。本草謂旋覆花主結氣。脅下滿。通血脈。去臟家熱。蔥管亦主寒熱。安胎。除肝邪。且更能主血。新絳疑是緋帛也。凡系帛皆理血。血色紅。用絳尤切於活血。肝為藏血。主生化。故衝任之脈成月事。及胞胎者。皆統屬之。三味入肝理血。除邪散結。豈非以氣陽也。血陰也。氣少則無陽。無陽則寒。血虛則無陰。無陰則熱。兩虛相搏。以害其肝之生化歟。所以用是湯。先解其結聚之邪也。而溫補其虛寒者。必另有法矣。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注之。(方缺)
〔衍義〕氣倡而血從。則百脈流動。以候其天癸。苛有邪以阻之。則血不從其氣而自陷於血海。血海者。腎主之。腎寒水也。色黑。是以漏下黑矣。猶內經所云結陰下血也。方雖不全見。膠艾二物亦足治之。艾火皮膚灸之。尚能內入。況服之而不自陽引入於陰乎。姜以散其陰。開通腠理。致津液行氣也。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恐是經字)後者。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
大黃甘遂湯方
大黃(四兩) 甘遂(二兩) 阿膠(二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其血當下。
〔衍義〕內經謂水入經。其血乃成。則血由水化。今乃言血與水並何哉。嘗思水有清濁。清則入經化血。濁則為溺為唾。苟因氣之濁亂者入之。則不能化血而為血害。其清者。初雖為水而色白。至於坎離之變。從火化而變赤。如月之稟日光為盈虧。與陽隨動。流轉上下。行諸經脈。與水性異矣。水性惟能潤下。苟下流不通。必注於澤。所以水失其道。入於肌表者。作身腫。入於筋骨者。作肢節腫。此入於血室。故作少腹如敦狀。然血室雖與膀胱異道。膀胱是行水之府。水蓄血室。氣有相感也。故膀胱之氣亦不化。而小便微難矣。若小便自如而少腹如敦者。則不謂之水並。當是他邪血積可知矣。用甘遂取其直達水停之處。大黃蕩瘀血。阿膠引為血室嚮導。且補其不足也。
婦入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
抵當湯方(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
水蛭(三十個熬) 虻蟲(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酒浸)
上四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衍義〕傷寒論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大便黑色。抵當湯主之。發熱下之不解。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亦宜是湯。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宜抵當丸。三者有病狀而後立方。今只云經水不利下。豈遂血蓄不通而非虛損耶。此必有蓄血情狀。而出是方也。
白話文: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寸口脈弦而大,弦表示氣血不足,大表示氣虛。氣血不足則為寒證,氣虛則為虛證。寒證和虛證互相影響,這就叫做「革」。婦女則會出現月經量少、陰道出血等症狀。旋覆花湯主治此症。(方劑見第十一卷)
本文的註解可參考之前的藥方。本草書記載旋覆花能治療氣鬱、脅肋脹滿、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臟腑熱邪;蔥管也能治療寒熱、安胎、去除肝臟邪氣,而且還能治療出血。新絳(一種紅色)疑似緋帛(紅色絲綢),凡是紅色絲綢都具有調理血液的作用,血色紅潤,用紅色藥物尤其適合活血。肝臟負責儲藏血液,主導血液的生成和變化,所以衝任二脈的經血以及胎兒的血液都歸肝臟統轄。旋覆花湯中的三味藥材入肝經,調理血液,去除邪氣,散解瘀結,難道不是因為氣屬陽,血屬陰嗎?氣少則陽氣不足,陽氣不足則寒;血虛則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熱。兩種虛證互相影響,損害肝臟的生化功能。所以使用這個湯劑,先解除瘀結的邪氣,而溫補虛寒則需要另外的方法。
婦人經期出血量少,陰道出血呈黑色,且持續不止,用膠薑湯治療。(方劑缺失)
氣機旺盛則血脈暢通,才能按時來月經。如果有邪氣阻礙,則血液就不能順著氣機運行,而自行淤積在血海。血海由腎臟主導,腎臟屬水,顏色偏黑,所以出血呈黑色,如同《內經》所說的「結陰下血」。雖然方劑不完整,但膠艾二物足以治療此症。艾草用於灸療,都能深入內部,何況內服更能將藥力由陽經引入陰經呢?生薑則能散寒,疏通經絡,促進津液運行。
婦女小腹脹滿,像鼓一樣,小便略微困難但不口渴,產後出現這種症狀,這是水和血都積聚在血室的緣故。大黃甘遂湯主治此症。
大黃甘遂湯方
大黃(四兩) 甘遂(二兩) 阿膠(二兩)
以上三味藥,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一次服用。瘀血就會排出。
《內經》說水入經絡,才能化為血,說明血是由水化生的。現在卻說血和水同時積聚,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認為水有清濁之分,清者入經絡化為血液,濁者則成為尿液或唾液。如果由於氣機紊亂而進入濁水,就不能化為血液反而會損害血液;清者雖然起初是水,顏色潔白,但經過坎離(陰陽)轉化,經過火的溫煦而變成紅色,如同月亮吸收日光而盈虧,隨著陽氣的變化而運行,上下流轉,運行於經脈,與水的特性不同了。水的特性只是向下流淌,如果向下流淌的通道不通,必然積聚在低窪的地方。所以水失其常道,進入肌膚表層則引起全身浮腫,進入筋骨則引起關節腫脹。這次進入血室,所以小腹脹滿像鼓一樣。然而,血室和膀胱雖然通路不同,膀胱是儲藏尿液的地方,水積聚在血室,氣機互相影響,所以膀胱之氣也不通暢,小便略微困難了。如果小便通暢而小腹脹滿像鼓一樣,則不能稱為水與血同時積聚,應當是其他的邪氣或瘀血積聚。用甘遂能直達水液停滯的地方,大黃能排除瘀血,阿膠能引導藥力進入血室,並補充血室的不足。
婦女經血運行不通暢,抵當湯主治此症。
抵當湯方(也治療男性膀胱脹滿急痛,伴有瘀血者)
水蛭(三十個,熬製) 虻蟲(三十枚,熬製去翅足)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酒浸)
以上四味藥,研磨成粉末。用水五升,煎煮至三升,過濾去渣,溫服一升。
《傷寒論》中陽明病,患者健忘,必然有瘀血,大便黑色,抵當湯主治此症;發熱,下利不止,六七天不大便,有瘀血,也應該服用此湯。傷寒有熱,小腹脹滿,應該小便不利,現在反而小便通暢,是因為有瘀血,應該服用抵當丸。這三種情況都有相應的病症,然後才確定方劑。現在只說經血運行不通暢,難道是瘀血阻滯不通,而不是虛損嗎?這必然有瘀血的症狀,所以才使用這個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