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金匱玉函經二注》~ (3)

回本書目錄

(3)

1.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溫經湯方

吳茱萸(三兩) 當歸 芎藭 芍藥 桂枝 人參 阿膠 生薑 丹皮 甘草(各二兩) 半夏(半升) 麥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止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

〔衍義〕下利不止。病屬帶下。何也。婦人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七七太衝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經水遂止。今年五十。經絕。胞門閉塞。衝任脈不復。輸泄之時。所積於血。自胞門化為帶下。無所從出。大便屬陰。故就大便而下利矣。考大全良方集。是方出千金。治女人曾經小產。或帶下三十六病。以或字分為二。金匱以帶下屬半產瘀血。豈帶下三十六病。無濕熱之實邪。而盡屬於瘀血虛寒哉。蓋為帶脈居身形之半。凡十二經絡並奇經八脈。各挾寒熱之邪。過而傷之。動其衝任。則氣血為之不化。心腎為之不交。變成赤白漏下。治之必察始感何邪。何經受害。為虛為發何狀。脈見何象。令在寒暑隨宜。以權變治之可也。豈概云三十六病。盡切是方乎。終不若仲景之有原委。而可為後世法也。蓋小產是胞脈已虛。不能生新推陳。致血瘀積在下。而生髮之氣。起於下焦。固藏之政。亦司下焦。下焦瘀積在下。而既結於陰。則上焦之陽不入矣。遂成少腹裡急。腹滿。四藏失政。則五液時下。其陽至暮。當行於陰而不得入。獨浮於上。為發熱。為掌上熱。為唇口乾燥。故必開痹破陰結。引陽行下。皆吳茱萸主之。益新推陳。又芎歸為臣。丹皮佐之。然推陳藥固多。獨用丹皮者。易老謂其能治神志不足。血積胞中。心腎不交。非直達其處者。不能通其神志之氣。用半夏以解寒熱之結。阿膠、人參補氣血之不足。麥冬助丹皮。引心氣入陰。又治客熱唇口乾燥。桂枝、生薑發達生化之氣。甘草益元氣。和諸藥。婦人小腹寒不受胎者。崩中去血。皆因虛寒結陰而陽不得入耳。儘可治之。設有脈沉數。而陽乘陰者。亦為帶下不成孕。崩中去血等證。又烏可用是治之。必須脈辨也。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根散方 陰㿗腫亦治之。

土瓜根 芍藥 桂枝 䗪蟲(各二兩)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衍義〕此亦因瘀血而病者。經水即不利。一月再見之不同。皆衝任瘀血之病。土瓜根者。能通月水。消瘀血。生津液。津生則化血也。芍藥主邪氣腹痛。除血痹。開陰寒。桂枝通血脈。引陽氣。䗪蟲破血積。以消行之。非獨血積衝任者有是證。肝藏血。主化生之氣。與衝任同病。而脈循陰器。任督脈亦結陰下。故皆用是湯治之。㿗腫非惟男子之睪丸。婦人之陰戶亦有之。多在產時瘀血。流入作痛。下墜出戶也。

白話文:

婦人年五十,患下痢數十日不止,傍晚發熱,小腹脹痛且緊,腹部脹滿,手掌發熱,口唇乾燥。這是因為帶下病症,因其曾有小產經歷,瘀血停留在小腹未消所致。口唇乾燥正是瘀血的徵兆。治療應以溫經湯為主。

溫經湯的藥方如下:吳茱萸三兩,當歸、川芎、白芍、桂枝、人參、阿膠、生薑、丹皮、甘草各二兩,半夏半升,麥冬(去心)一升。以上十二味藥材,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此方也能治療婦女小腹寒冷、久不受孕,以及崩漏出血過多或月經不調等症狀。

下痢不止,屬於帶下病症的原因是:女子年二七(十四歲)天癸(月經)來潮,任脈通暢,太衝脈旺盛,月經按時來臨;年七七(四十九歲)太衝脈衰,天癸枯竭,經脈不通,月經停止。如今患者年五十,經已停閉,胞宮閉塞,衝任二脈功能衰退,積存在體內的血液無法排出,從胞宮轉化為帶下,因無處排出,而從大便排出,導致下痢。

古方中將帶下症歸於小產後的瘀血,但帶下病症未必都只是瘀血虛寒所致,也可能伴有濕熱等實邪。帶脈位於身體中線,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都可能受寒熱邪氣侵犯,影響衝任二脈,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心腎不能相互協調,造成赤白帶下。治療時應仔細辨證,觀察病因、受損經脈、虛實寒熱、症狀和脈象,隨證施治,切不可一概而論。

小產會導致胞脈虛弱,不能及時更新血液,造成瘀血積聚在下焦,影響下焦生髮之氣與固藏功能。下焦瘀血積聚在下,阻礙上焦陽氣下行,因此出現小腹脹痛且緊、腹部脹滿等症狀。臟腑功能失調,則五液(津液)時時排出。傍晚時分,陽氣應下行於陰而不能,反而浮於上焦,故而發熱,手掌發熱,口唇乾燥。治療必須疏通經絡,消除陰寒凝結,引導陽氣下行,吳茱萸便有此功效,並能促進新陳代謝。當歸、川芎輔助,丹皮佐之。丹皮雖是促進新陳代謝的藥物,但獨用丹皮的原因是,古人認為它能治療神志不足、胞中血瘀、心腎不交等症狀,只有它才能通達神志之氣。半夏用於解除寒熱凝結;阿膠、人參補益氣血;麥冬輔助丹皮,引導心氣下行,治療因客熱引起的口唇乾燥。桂枝、生薑促進生化之氣;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婦女小腹寒冷,久不受孕,崩漏出血,都是因為虛寒凝結,陽氣不能下行所致,均可用此方治療。如果脈象沉數,陽氣亢盛於陰,也可能出現帶下、不孕、崩漏等症狀,也可使用此方,但需仔細辨別脈象。

帶下、月經不通,小腹脹痛,一個月出現兩次月經者,可用土瓜根散治療。

土瓜根散的藥方如下:土瓜根、白芍、桂枝、䗪蟲各二兩。研末,酒送服,每次方寸匕(約3克),每日三次。(陰部腫痛也可用此方治療)

此方也是針對瘀血所致的病症,但與前者不同的是,月經不通,一個月出現兩次。都是衝任二脈瘀血所致。土瓜根能通經血,消瘀血,生津液,津液充足則能化生血液。白芍主治邪氣腹痛,祛除血痹,溫通陰寒;桂枝通血脈,引導陽氣;䗪蟲破血消積。不僅衝任二脈瘀血有此症狀,肝臟藏血,主司生化之氣,與衝任二脈病症相同,脈絡循行於陰器,任督二脈也結於陰下,因此可用此方治療。陰部腫痛不僅是男子的睪丸,女子陰戶也有,多因產後瘀血流入所致,疼痛墜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