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補方 (1)
補方 (1)
1. 補方
苦參湯方(治狐惑蝕於下部咽乾洗之要略目錄云龐氏方二注同)
苦參(半斤) 槐白皮(四兩) 狼牙根(四兩)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
小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去皮) 厚朴(二兩炙去皮) 枳實(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三服。
附子湯方
附子(二枚生用去皮) 茯苓(三兩) 白芍(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四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以上四方。二注有目缺方。
天雄散方(要略眉詮喻先生曰治上焦陽虛)。
天雄(三兩炮) 白朮(八兩) 桂枝(六兩) 龍骨(三兩)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千金翼炙甘草湯方。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兩炙) 桂枝(三兩) 生薑(三兩) 麥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參(二兩) 阿膠(二兩) 大棗(三十枚) 生地黃(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肘後獺肝散方。治冷勞;又主鬼疰;一同相染。
獺肝(一具)
炙乾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千金甘草湯方(要略注曰治肺痿之熱由於虛不可直攻)。
甘草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減半。分溫三服。
千金生薑甘草湯方。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薑(五兩) 人參(三兩) 甘草(四兩) 大棗(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方。
生薑(二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枚) 皂莢(一枚去皮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外臺桔梗白散方。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
桔梗(三分) 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上三味為散。強人飲服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者吐膿;在膈下者瀉出。若下多不止,飲冷水一杯則定。
千金葦莖湯方。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
葦莖(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粒) 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葦莖,得五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當吐如膿。
外臺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兩) 黃芩(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半夏(六枚) 大棗(六枚) 生薑(一兩半) 桂枝(一兩半) 芍藥(一兩) 甘草(一兩)
白話文:
[補方]
苦參湯:治療下體潰爛,咽喉乾燥的方劑。(此方出自龐氏方,另有兩個版本記載)
藥材:苦參(半斤)、槐白皮(四兩)、狼牙根(四兩)
桂枝湯:
藥材: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開)
用法:將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七升,小火慢煮,取三升藥汁過濾,溫服一升。服藥後,立即喝一升多稀粥,以增強藥效。
小承氣湯:
藥材:大黃(四兩,去皮)、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炙)
用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加水四升,煮成一升二合(合為古代容量單位)藥汁過濾,分三次溫服。
附子湯:
藥材:附子(二枚,生用,去皮)、茯苓(三兩)、白芍藥(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
用法:將以上五味藥材,加水八升,煮成三升藥汁過濾,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以上四個方劑,另有兩個版本記載,但部分內容缺失。
天雄散:治療上焦陽虛的方劑。(此方出自眉詮喻先生)
藥材:天雄(三兩,炮製)、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半錢匕(錢匕為古代容量單位),一日三次,若無效,可酌情增加用量。
炙甘草湯(出自《千金翼》):治療虛勞不足,汗出氣悶,脈搏結代,心跳,活動如常,病程不超過百日,危急者十一日內死亡。
藥材:甘草(四兩,炙)、桂枝(三兩)、生薑(三兩)、麥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參(二兩)、阿膠(二兩)、大棗(三十枚)、生地黃(一斤)
用法:將以上九味藥材,加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除阿膠,取三升藥汁過濾,再加入阿膠使其溶解,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獺肝散(出自《肘後方》):治療寒邪導致的勞損,以及鬼疰(一種邪祟)引起的疾病,兩種病症同時發生。
藥材:獺肝(一個)
用法:將獺肝烘乾研磨成粉末,每次用溫水送服方寸匕(方寸匕為古代容量單位),一日三次。
甘草湯(出自《千金方》):治療肺痿(肺部虛弱)引起的熱症,因病症由虛弱引起,不可直接攻邪。
藥材:甘草
用法:將甘草加水三升,煮至減半,分三次溫服。
生薑甘草湯(出自《千金方》):治療肺痿引起的咳嗽、咳唾不止、唾液過多、咽喉乾燥、口渴。
藥材:生薑(五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大棗(十五枚)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七升,煮成三升藥汁,分三次溫服。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出自《千金方》):
藥材:生薑(二兩)、甘草(二兩)、大棗(十枚)、皂莢(一枚,去皮,炙焦)
用法:將以上五味藥材,加水七升,小火慢煮,取三升藥汁,分三次溫服。
桔梗白散(出自《外臺秘要方》):治療咳嗽胸悶,畏寒,脈搏頻數,咽喉乾燥但不口渴,時常咳出腥臭濁痰,久病咳出膿痰如米粥狀(肺癰)。
藥材:桔梗(三分)、貝母(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成膏狀)
用法:將以上三味藥材混合成散劑,體質強壯者每次服半錢匕,體質虛弱者減量。病在膈膜以上者會咳出膿痰,在膈膜以下者會排出膿痰。如果下瀉過多不止,喝一杯冷水即可止瀉。
葦莖湯(出自《千金方》):治療咳嗽伴有輕微發熱,胸悶煩躁,胸中感覺刺痛(肺癰)。
藥材:葦莖(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粒)、瓜瓣(半升)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一斗,先煮葦莖至五升,過濾後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二升,每次服一升,服用後會咳出膿痰。
柴胡桂枝湯(出自《外臺秘要方》):治療心腹突然劇痛。
藥材:柴胡(四兩)、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半夏(六枚)、大棗(六枚)、生薑(一兩半)、桂枝(一兩半)、芍藥(一兩)、甘草(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