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4)
(4)
1. 水氣病脈證第十四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緊即惡寒。水不沾流。走於腸間。
〔衍義〕脈弦為水。緊為寒。衛氣喜溫而惡寒。水寒則衛氣無以溫分肉。肥腠理。故惡寒也。然肺者榮衛之主。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氣化出溺。今衛氣不行。即肺之治節不行。治節不行。則輸化之職廢。故不得沾流水道。反走腸間。腸、大腸也。大腸與肺合。若上條之走皮膚。皮膚亦肺所主。二者對出。以明肺之不調。則隨其所屬而為病耳。
少陰脈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難。脈得諸沉。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死。
〔衍義〕脈可一法取之乎。不可也。此脈沉有水。脈出為死者。是脈不可出而浮大也。試以氣強為水者觀之。非脈之浮大者乎。而風水皮水脈皆浮。懷孕婦病水亦浮。水病豈獨取沉脈為例哉。此條之論。蓋獨為少陰病水耳。少陰者。至陰盛水也。合四時主冬。故脈沉。水之象當然也。少陰經氣當然也。當沉。故不可出。出則少陰經氣外絕。死之徵矣。凡言浮沉遲數之脈。為其各有所由。故不可以一法取之也。雖然。腎臟獨病。其水則沉。兼風則不沉。所為出者。非獨為浮也。為經氣離出其臟。沉之亦無有也。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衍義〕內經色澤者。病溢飲。溢飲者。渴而多飲。易入肌皮腸胃之外。注云。是血虛中濕。又曰。水、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也。故水在腹。便目下腫也。靈樞曰。水始起也。目下微腫如蠶。如新臥起之狀。其人初由水穀不化津液。以成消渴。必多飲。多飲則水積。水積則氣道不宣。故脈浮矣。所積之水。溢於腸胃之郭。則腹大。三焦之氣不化。則小便難。若脈沉絕者。知其水積在內已甚。脈氣不發故也。必下其水。乃可愈。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陰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
〔衍義〕下利血虛液少。故渴。渴而暴飲。水停不散。故小便不利。溢於內外。以成腫滿。故小便利而汗出。則所停之水行。而腫滿愈矣。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衍義〕心、君火也。其氣蕃茂。遇寒水則屈伏。今水客於心。火氣鬱蕃。不得發於分肉。則身重。不充盛於氣海。則少氣。煩熱內作。則躁而不得眠也。火氣不舒。其味從郁所化而過於苦。水積於外。其味從濕所化而過於咸。鹹味歸陰。苦乃從咸潤下。入於胞囊。故陰腫也。如病腎水者。止以咸滲泄。但陰下濕而已。此因苦與咸相合。苦性堅。因火與水相搏。所以鹹味不得滲泄。而結為陰腫矣。
白話文:
水氣病脈證第十四
寸口脈弦而緊,弦表示衛氣運行不暢,緊則表示惡寒,水液停滯不流,反而運行到腸道之間。
脈弦代表水液,緊代表寒邪。衛氣喜溫惡寒,水寒則衛氣無法溫煦肌膚,滋潤腠理,所以惡寒。肺是榮衛之主,主司通調水道,將水液下輸膀胱,氣化排出體外。現在衛氣運行不暢,也就是肺的調節功能失常,調節功能失常,則輸化水液的功能廢弛,所以水液無法順利通行水道,反而運行到腸道之間。腸,指大腸,大腸與肺經相表裡,如同之前所述的水液運行到皮膚,皮膚也是肺所主司的部位,這兩種情況互相印證,說明肺氣失調,則會根據其所屬臟腑而發病。
少陰脈緊而沉,緊表示疼痛,沉表示水液停滯,小便不利。脈象沉而見水液,應當考慮有水腫。身體腫脹沉重,水病脈象浮現則預示死亡。
脈象診斷不能一概而論。此處所指的脈象沉而有水,脈象浮現則死亡,是指脈象不能浮大,而是沉陷。試想一下氣盛而致水腫,那脈象豈不是浮大?而風水、皮水、以及孕婦水腫的脈象都是浮的,水病難道只能以沉脈為例嗎?這一條的論述,僅僅是針對少陰病水而言。少陰經,至陰盛水之經,主冬,所以脈象沉,這是水的象徵,也是少陰經氣的特性,脈象當沉,所以不能浮出。浮出則少陰經氣外洩,是死亡的徵兆。總之,關於浮沉遲數等脈象,各有其原因,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儘管如此,腎臟單獨生病,其水腫脈象則沉;如果兼有風邪,則脈象不沉。脈象浮現,並非單純因為浮,而是因為經氣離開臟腑,沉脈也就不存在了。
水病人,眼瞼下方有臥蠶狀隆起,面色光澤,脈象微弱,患者口渴,患水腫,腹部膨大,小便不利。脈象沉而絕,表示水液積聚嚴重,可以服用瀉下藥物。
內經記載,面色光澤者,病為溢飲。溢飲是指口渴多飲,容易侵入肌膚、腸胃之外。注釋說,這是血虛濕盛。又說,水屬陰,眼瞼下方也屬陰,腹部是至陰之處,所以水在腹部,則眼瞼下方腫脹。靈樞經說,水病初期,眼瞼下方微腫,像蠶一樣,像剛睡醒的樣子。患者最初是水穀不化,津液不足,因而口渴,必然多飲,多飲則水液積聚,水液積聚則氣道不通暢,所以脈象浮。積聚的水液溢於腸胃之外,則腹部膨大;三焦之氣失於運化,則小便不利。如果脈象沉而絕,則知道水液積聚在內已很嚴重,脈氣不暢通,所以必須瀉下水液才能痊癒。有人問:瀉下後口渴飲水,小便不利,腹部脹滿腫脹是什麼原因?答:這屬於水病。如果小便通暢,或者汗出,則自然會痊癒。
瀉下後血虛津液減少,所以口渴;口渴而暴飲,水液停滯不散,所以小便不利;水液停滯於內外,形成腫脹,所以小便通暢,汗出,則停滯的水液運行,腫脹也就痊癒了。
心水,患者身體沉重而氣短,不能臥臥,煩躁不安,陰部腫脹。
心屬君火,其氣旺盛,遇寒水則受阻。現在寒水客於心,火氣鬱結,不能發散於肌膚,所以身體沉重;火氣不能充盛於氣海,所以氣短;煩熱內生,所以煩躁不安而不能睡眠。火氣不舒,其味由鬱所化而偏苦;水液積聚於外,其味由濕所化而偏鹹。鹹味歸於陰,苦味則由鹹而潤下,進入胞囊,所以陰部腫脹。如果病在腎水,只用鹹味利水滲濕即可,僅僅是陰部濕潤而已。此病由於苦與鹹相合,苦性堅硬,由於火與水相搏,所以鹹味不能滲泄,而結為陰部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