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3)
(3)
1. 水氣病脈證第十四
〔衍義〕內經三陰結謂之水。三陰乃脾肺少陰腎也。蓋胃為五臟六腑之海。十二經皆受氣焉。脾為之行津液者。臟腑經絡。必因脾。乃得稟水穀氣。今脾之陰不與胃之陽和。則陰氣結伏。津液凝聚不行。而關門閉矣。關閉則小便不利。不利則水積。積則溢。面目一身。水從脾氣所結。不與胃和。遂從土色發黃腫。結自三陰。故曰里水。其脈沉也。如小便自利。則中上焦之津液。從三陰降下而亡。故渴也。是湯見後。
趺陽脈當伏。今反緊。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醫反下之。下之即胸滿短氣。
〔衍義〕趺陽脈當伏者。非趺陽胃氣之本脈也。為水蓄於下。其氣伏。故脈亦伏。脈法曰。伏者為水。急者為疝瘕。小腹痛。脈當伏而反緊。知其初有寒疝瘕痛。先病者治其本。先當溫其疝瘕。治寒救陽而後行。可也。若反下之。是重虛在上之陽。陽氣不布化。而成胸滿短氣也。
趺陽脈當伏。今反數。本自有熱。消穀。小便數。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衍義〕此與上條一寒一熱。互舉其因。此為熱消穀。不能上化精微。熱濁下流。致膀胱不化。小便蓄成積水。故脈不伏而從熱反數也。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搏。名曰沉。趺陽浮脈而數。脈浮即熱。數脈即止。熱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
〔衍義〕寸口、趺陽合診者何。寸口者。肺脈所過。趺陽者。胃之所過。候脾肺合病。必是二處也。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即熱者何。浮為衛。衛為陽。衛不與榮和。其陽獨在脈外。故浮脈即熱矣。遲脈即潛者何。遲為榮。榮、陰也。榮不從衛。匿行脈中。陰行遲。故遲脈即潛矣。熱潛相搏。名曰沉者何。脈者氣藏也。榮衛之出陽入陰。乃皆肺臟主之。故百脈朝之也。今榮衛不和。熱潛之邪相搏而至。則肺臟之氣不得布。故結而沉矣。趺陽脈浮而數。浮脈即熱者何。脾土中焦。與胃為表裡。脾、陰也。胃、陽也。脾與胃行津液化血者也。胃經之陽。不與脾經之陰合。失陰之陽獨在表。故脈浮即熱矣。數脈即止者何。脈者血之府。血陰也。血實則脈實。陰失則脈緩。今脾經之陰血虛不足。脈被氣促而數。數則陰血不得周流於脈。故脈數即止矣。熱止相搏。名曰伏者何。藏之於經。表裡相資者也。臟在裡。以藉經脈之運動。今二經以熱止之邪相搏。名曰水者何。脾肺。手足太陰經之臟也。夫陽為火。陰為水。今手足兩太陰持。所結沉伏之陰相搏。故化為水矣。內經曰。三陰結為水也。沉則絡脈虛者何。肺合皮毛。絡脈之在皮膚者。因肺氣沉。不發於外。榮血又潛。不入於內。絡脈虛矣。伏則小便難者何。小便以通行津液。今脾氣復不為胃行津液。則津液不入膀胱。故小便難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者何。小便難則水積。積則溢。溢則乘絡脈之虛。而走注於皮膚。故水病矣。在內經則曰。三陰結謂之水。仲景則舉經絡榮衛之變而條析之。以核病之源。察脈論證。其可不究心而消息之乎。
白話文:
水氣病脈證第十四
內經說三陰經絡阻塞就叫做水腫。這三陰分別是指脾經、肺經和腎經。胃是五臟六腑之氣血的匯聚之處,十二經脈都從它接受氣血的供給。脾臟負責運行體內的津液,臟腑經絡的運作都依靠脾臟來吸收水穀精華。如果脾臟的陰氣不能與胃部的陽氣協調,就會導致陰氣鬱結,津液停滯不流,如同關門閉鎖一般。關門閉鎖就會導致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會造成水液積聚,積聚就會溢出,於是面部和全身都會浮腫。因為水液積聚是脾氣與胃氣不相協調造成的,所以患者的面色會呈現土色,並伴有黃腫。由於水腫是三陰經絡阻塞造成的,所以稱為「里水」。其脈象沉緩。如果小便通暢,則上焦和中焦的津液就會向下流失,因而會感到口渴。這種情況在服用湯藥後會有所改善。
趺陽脈應該沉伏,但現在卻是緊弦的,這是因為患者本來就有寒疝或腹部腫塊,並伴有腹痛,醫生卻反而使用了瀉下之法。瀉下後,患者出現胸悶氣短。
趺陽脈應該沉伏,這並不是說趺陽脈(胃經脈)的本脈就該如此,而是因為水液蓄積在下焦,氣機鬱滯,所以脈象也沉伏。脈法中說,脈象沉伏代表水腫,脈象急促則代表疝瘕。小腹疼痛,脈象卻應該沉伏而反而是緊弦,說明患者本來就有寒疝或腫塊疼痛。治療時應該先治其本,先溫通寒疝,治療寒邪,救助陽氣,然後再進行其他治療,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反而使用瀉下之法,就會加重上焦陽氣的虛弱,陽氣不能正常布散,就會導致胸悶氣短。
趺陽脈應該沉伏,但現在卻是脈數,這是因為患者本來就有內熱,食慾亢進,小便次數增多,但現在卻小便不利,這是將要發展成水腫的徵兆。
這與上一條的情況正好相反,一條是寒邪,一條是熱邪,用以說明不同的病因。這一條是因熱邪導致食慾亢進,精微物質不能向上輸送,熱邪濁氣下注,導致膀胱不能正常排尿,小便蓄積形成水腫,所以脈象不沉伏,反而因為熱邪而脈數。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代表熱邪,遲脈代表陰邪潛藏。熱邪與陰邪互相搏結,就叫做沉脈。趺陽脈浮而數,浮脈代表熱邪,數脈代表陰血不足。熱邪與陰血不足互相搏結,就叫做伏脈。沉脈與伏脈互相搏結,就叫做水腫。沉脈代表絡脈虛弱,伏脈代表小便不利。絡脈虛弱和小便不利互相搏結,水液就會流注皮膚,這就是水腫。
寸口脈和趺陽脈合診的原因是:寸口脈是肺經脈氣所經過的地方,趺陽脈是胃經脈氣所經過的地方,診斷脾肺合病,就必須觀察這兩個部位的脈象。寸口脈浮而遲,浮脈代表熱邪的原因是:浮脈屬衛氣,衛氣屬陽,衛氣不與營氣協調,陽氣獨留在脈外,所以浮脈就代表熱邪。遲脈代表陰邪潛藏的原因是:遲脈屬營氣,營氣屬陰,營氣不從衛氣,潛行於脈中,陰氣運行遲緩,所以遲脈就代表陰邪潛藏。熱邪與陰邪互相搏結,就叫做沉脈的原因是:脈象是氣血的表現,營衛氣的出入,都由肺臟所主導,所以百脈都朝向肺臟。現在營衛不調,熱邪與陰邪互相搏結,肺臟之氣就不能正常布散,所以脈象就沉伏。趺陽脈浮而數,浮脈代表熱邪的原因是:脾土位於中焦,與胃經互為表裡,脾屬陰,胃屬陽,脾胃共同負責運行津液和化生血液。胃經的陽氣不與脾經的陰氣協調,失去陰氣的陽氣獨留在脈外,所以浮脈就代表熱邪。數脈代表陰血不足的原因是:脈象是血液的通道,血液屬陰,血液充盈則脈象充實,陰氣不足則脈象緩弱。現在脾經的陰血虛弱不足,脈象被氣促而變得數疾,數疾就代表陰血不能在脈中正常運行。熱邪與陰血不足互相搏結,就叫做伏脈的原因是:陰血藏於經脈,表裡互相資助,臟腑在內,依靠經脈的運行。現在兩經因為熱邪與陰血不足互相搏結。就叫做水腫的原因是:脾肺分別是手足太陰經的臟腑。陽氣為火,陰氣為水,現在手足兩太陰經的陰邪互相搏結,沉伏的陰邪互相搏結,所以就化為水腫。內經說三陰阻塞就叫做水腫。沉脈代表絡脈虛弱的原因是:肺氣通於皮毛,絡脈存在於皮膚,因為肺氣沉伏,不能發散於外,營血也潛伏,不能進入內部,所以絡脈就虛弱了。伏脈代表小便不利的原因是:小便依靠脾胃來運行津液,現在脾氣不能為胃運行津液,津液就不能進入膀胱,所以小便就困難了。絡脈虛弱和小便不利互相搏結,水液就會流注皮膚,這就是水腫的原因是:小便不利就會水液積聚,積聚就會溢出,溢出就會乘著絡脈虛弱,而流注於皮膚,所以就成了水腫。內經說三陰阻塞就叫做水腫,而張仲景則根據經絡營衛的變化來詳細分析,以探究疾病的根源,觀察脈象來判斷病情,這難道不值得我們用心去研究和領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