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金匱玉函經二注》~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中風歷節病脈證治第五

礬石湯 治腳氣衝心。

礬石(二兩)

上一味。以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腳良。

〔衍義〕腳心病者。古人謂感水濕之邪。即內經痿痹厥逆證也。東垣有飲乳酪之說。予思足六經起於足五趾間。若天之六淫。飲食寒熱勞逸之氣。凡留滯於下者。皆足以致其腫痹不仁。屈伸不利。氣逆上衝也。豈獨水濕之邪。白礬味酸澀性燥。可去濕消腫。收斂逆氣。然腳氣衝心。水剋火也。豈細故哉。

附方

古今錄驗續命湯 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麻黃 桂枝 當歸 人參 石膏 乾薑 甘草(各三兩) 芎藭(一兩五錢)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勿當風。並治咳逆上氣。不得臥。面目浮腫。

〔衍義〕痱病者。榮衛氣血不養於內外。故身體不用。機關不利。精神不治。然是證。有虛有實。虛者。自飲食房勞七情得之。內經謂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是也。實者。是風寒暑濕感之。虛以實治。則氣血愈散。此方乃治實邪也。故麻黃為君。佐乾薑開寒痹。石膏解風痹。當歸和血。人參益氣。芎藭行血散風也。其並治咳逆上氣面浮者。亦為風寒所致也。

千金三黃湯 治中風手足拘急。百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日不欲飲食。

麻黃(五分) 獨活(四分) 細辛(二分) 黃耆(二分) 黃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熱加大黃二分。腹滿加枳實一枚。氣逆加人參三分。悸加牡蠣三分。渴加栝蔞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方術附湯 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精氣。

白朮(二兩)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兩炙)

上三味銼。每五錢匕姜五片。棗一枚。水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崔氏八味丸 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

乾地黃(八兩)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澤瀉 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 肉桂 附子(炮各一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方越婢加朮湯 治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屬風氣。下焦腳弱。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二兩) 甘草(二兩) 白朮(四兩) 大棗(十五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服三升。分溫三服。惡風。加附子一枚炮。

白話文:

中風歷節病脈證治第五

礬石湯:治療腳氣衝心(腳氣上衝至心臟)。

將礬石(二兩)用一斗五升的漿水煎煮三五沸,然後用藥液浸泡腳部。

腳心病古人認為是感受水濕之邪,也就是《內經》中所說的痿痹厥逆證。東垣(指醫家李東垣)有飲用乳酪的療法。我認為六經的病邪皆起於足部五趾之間,如同天上的六淫邪氣,飲食寒熱、勞逸失度等,凡是停滯於下焦的邪氣,都能導致肢體腫脹、麻木不仁、屈伸不利,以及氣逆上衝。豈止是水濕之邪!白礬味酸澀性燥,可以去除濕邪、消腫,並收斂逆氣。但是腳氣衝心,水剋火,豈是細微小事!

附方

古今錄驗續命湯:治療中風導致的肢體麻痺,身體不能自主活動,不能說話,渾身麻木不知疼痛處,或肢體拘緊不能轉側。

將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甘草(各三兩)、川芎(一兩五錢)、杏仁(四十枚)加水一斗煎煮至四升,溫服一升,使微微出汗,薄薄蓋住背部,靠著桌子坐著。出汗則病癒,不出汗則再服,忌諱風吹。此方也治療咳嗽氣逆上衝,不能平臥,面部浮腫。

此病是榮衛氣血不能滋養內外,所以身體不能活動,臟腑功能失調,精神萎靡不振。但此症有虛實之分。虛者,因飲食、房事、勞累、七情所致,《內經》稱為內奪而厥,即喑痱(一種中風)。實者,是風寒暑濕所感。虛證用實證的療法,則氣血更加散亂。此方是治療實邪的,所以麻黃為主藥,輔以乾薑溫通寒邪,石膏解表散風,當歸養血,人參益氣,川芎行血散風。它同時治療咳嗽、氣逆上衝、面部浮腫,也是因風寒所致。

千金三黃湯:治療中風導致的手足拘緊、全身關節疼痛、煩熱、心神不安、惡寒,數日不思飲食。

將麻黃(五分)、獨活(四分)、細辛(二分)、黃耆(二分)、黃芩(三分)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溫服。第一次服藥後微微出汗,第二次服藥後大量出汗。心熱者加大黃二分;腹部脹滿者加枳實一枚;氣逆者加人參三分;心悸者加牡蠣三分;口渴者加栝樓根三分;先有寒象者加附子一枚。

近效方術附湯:治療風虛導致的頭重眩暈,痛苦不堪,食不知味,用以溫暖肌膚、補益中氣、增強精氣。

將白朮(二兩)、附子(一枚半,炮製後去皮)、甘草(一兩,炙甘草)切碎,每次取五錢,加薑五片、棗一枚,用半盞水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

崔氏八味丸:治療腳氣上衝少腹,導致少腹麻木不仁。

將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肉桂、附子(炮製後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用酒送服,每日服用兩次。

千金方越婢加朮湯:治療傷寒表證,熱病導致津液耗損、皮膚腠理疏鬆、汗出過多,屬於風邪,下焦腳部無力。

將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二兩)、甘草(二兩)、白朮(四兩)、大棗(十五枚)加水六升,先煎煮麻黃,去上浮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若惡風者,加炮製過的附子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