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金匱玉函經二注》~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中風歷節病脈證治第五

防己地黃湯 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

防己(一分) 桂枝(三分) 防風(三分) 甘草(一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漬之一宿。絞取汁。生地黃二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衍義〕狂走譫語有熱。脈長者則陽明。若此無寒熱。其脈浮者。非其證也。然脈浮者。血虛從邪。並於陽而然也。內經曰。邪入於陽則狂。此狂者。謂五臟陰血虛乏。魂魄不清。昏動而然也。桂枝、防風、防己、甘草。酒浸其汁。用是輕清。歸之於陽。以散其邪。用生地黃之涼血補陰。熟蒸以歸五臟。益精養神也。蓋藥生則散表。熟則補衰。此煎煮法也。又降陰法也。陰之不降者。須少升以提其陽。然後降之。方可下。不然則氣之相併。不得分解矣。

頭風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 鹽(等分)

上二味。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上。令藥力行。

〔衍義〕頭者諸陽之所會。太陽為之長。若風寒濕客之。諸陽不得流通。與邪壅塞於巔而作痛。故用附子性之走者。於疾處散其邪。以鹽味之潤下。從太陽膀胱水性者佐之。用以引諸藥下降。則壅通而病愈矣。

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

〔衍義〕腎主水。骨與之合。水性下。故脈沉者。病在骨也。肝藏血。筋與之合。血性濡。血虛則脈弱。故脈弱者病在筋也。心主汗。汗出入水。其汗為水所主。心氣不得越。因而傷之。水汗相搏。聚以成濕。濕成則內應於脾。脾、土也。土克腎水。是以濕傷其骨。關節者。骨之所湊。筋之所束。故濕獨善流關節。以克其所勝。侮其不勝。然水汗所郁之濕。久變為熱。濕熱相蒸。濕屬土。土色黃。是以歷節發出黃汗也。

趺陽脈浮而滑。滑則穀氣實。浮則汗自出。

〔衍義〕趺陽胃脈屬土。土濕所化也。脈經謂浮滑為有宿食。此雖非宿食之谷。然滑乃陽盛也。內經曰。食入於胃。長氣於陽。是乃飲食肥美所長之陽。成其濕熱之氣。宜乎亦得稱以谷也。脈浮汗自出者。內經曰。汗者谷之精氣。今谷之盛陽。出之於表。浮為衛虛。不能固腠理。因自汗出也。

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衍義〕少陰脈者。太衝腎脈也。腎脈本沉。因飲食當風使之浮。浮則腎傷。腎屬陰。主血。傷必不足而脈弱也。肥人本多氣多血。其脈充盛。今反澀。由其血不足也。小者氣衰也。由飲酒所致。蓋因酒濕熱有毒。飲之過則傷衛傷榮。迫津為汗。汗出當風。乘虛入客。與衛相干。則短氣自汗出。入傷筋骨。則歷節疼痛。不可屈伸。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白話文:

中風歷節病脈證治第五

防己地黃湯用於治療患者症狀如狂躁、胡言亂語、獨自說話不停,沒有寒熱症狀,脈象浮。

藥方組成: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風三分、甘草一分。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用一杯酒浸泡一夜,絞取汁液。取生地黃二斤,切碎後蒸煮,直至如同米飯般熬煮很久,用銅器盛裝汁液,再次絞取地黃汁液,混合後分次服用。

衍義:狂躁奔走、胡言亂語伴有發熱,脈象長者屬於陽明病。但此例沒有寒熱,脈象浮,並非陽明病的症狀。然而脈象浮者,是血虛導致邪氣侵入陽氣所致。《內經》說:「邪氣入陽則狂。」這裡的狂躁,是指五臟陰血虛弱,魂魄不清,神志昏亂所致。桂枝、防風、防己、甘草用酒浸泡取汁,利用其輕清的特性,使藥力上達陽氣,以散發邪氣;用生地黃涼血補陰,熟蒸後使藥力能滋養五臟,益精養神。藥物生用則散表,熟用則補虛,這是煎煮方法,也是滋陰降火的療法。陰氣不足者,需先略微升提陽氣,然後才能使其下降,否則氣機就會互相阻礙,難以疏通。

頭風摩散方

藥方組成:炮製過的大附子一枚、鹽等量。

用法:將以上二味藥磨成細末,用藥末少量塗抹患處按摩,使藥力滲透。

衍義:頭部是諸陽彙聚之處,太陽經氣在此最為旺盛。如果風寒濕邪侵襲,諸陽氣機不通暢,邪氣阻塞於頭頂而導致疼痛。因此使用走竄性強的大附子,在患處散發邪氣;用鹽味潤下,配合太陽膀胱經水性的特性,引導藥物下降,則阻塞得以疏通,疾病痊癒。

寸口脈沉而弱,沉主骨,弱主筋,沉則與腎相關,弱則與肝相關。汗液出入如水,如同水傷心,歷節伴隨黃色汗液排出,故名為歷節。

衍義:腎主水,與骨骼相通,水的特性向下,所以脈象沉者,病在骨骼。肝藏血,與筋絡相通,血液的特性是濡養,血虛則脈象弱,所以脈象弱者病在筋絡。心主汗,汗液出入如水,汗液由水所主,心氣不能舒暢則受損。水液和汗液相搏,聚集而成濕邪,濕邪內傷脾臟,脾屬土,土克腎水,所以濕邪損傷骨骼。關節是骨骼交接、筋絡束縛之處,所以濕邪最容易侵犯關節,剋制其所勝,侮辱其所不勝。然而水液汗液鬱積的濕邪,久而久之會化為熱邪,濕熱交蒸,濕屬土,土色黃,所以歷節病會排出黃色汗液。

趺陽脈浮而滑,滑則谷氣實,浮則汗自出。

衍義:趺陽脈屬胃經,胃經屬土,土是濕邪所化生的。脈象浮滑說明有宿食。雖然這不是宿食的穀物,但滑脈是陽氣盛的表現。《內經》說:「食入於胃,長氣於陽。」這是飲食肥甘厚膩滋養陽氣所致,形成濕熱之氣,因此也可以用穀氣來形容。脈象浮而自汗,是指《內經》所說「汗者谷之精氣」,現在穀氣盛而陽氣外泄,浮脈是因為衛氣虛弱,不能固護肌膚腠理,所以自汗。

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則疼痛如掣。肥胖者脈象澀小,氣短,自汗,歷節疼痛,肢體不能屈伸,這些都是飲酒後汗出當風所致。

衍義:少陰脈是太衝腎經的脈象,腎經脈象本應沉,因為飲食後當風,使脈象浮,浮則腎氣受損,腎屬陰,主血,受損則必然血不足而脈象弱。肥胖者本應氣血充盈,脈象充盛,現在卻澀小,是因為血不足。脈象小是氣虛,都是飲酒所致。因為酒性濕熱有毒,飲酒過度則傷及衛氣和營血,迫使津液外泄成汗。汗出遇風,邪氣乘虛而入,與衛氣相搏,則氣短自汗,損傷筋骨,則歷節疼痛,肢體不能屈伸。諸肢節疼痛,身體消瘦,腳腫如脫,頭暈氣短,溫溫欲吐,可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