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2)
(2)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膠艾湯方
阿膠(二兩) 艾葉(三兩) 甘草(二兩) 當歸(三兩) 芎藭(二兩) 芍藥(四兩) 乾地黃(六兩)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衍義〕經水與結胎,皆衝任也。衝任乃腎用事者也。腎屬坎,坎者時與離會,則血滿經水行,猶月之稟日光為盈虧也。精有所施,心神內應,血即是從。故丁壬合而坎離交,二氣凝結,變化衃胎矣。然持守其陰陽交合,長養成胎者,皆坤土資之也。陰陽抱負,則坤土堤防,故不漏。若宿有瘀濁客於衝任,則陰自結而不得與陽交合,故有半產漏下不絕也。若妊娠胞阻者,為陽精內成胎,陰血外養胞,負坤土失其堤防,用此方皆治之。芎、歸辛溫,宣通其陽血;芍藥味酸寒,宣通其陰血。阿膠之甘溫,《內經》曰:「肺合外皮毛,皮毛生於腎水。」東垣謂其入於太陰、足少陰、厥陰。嘗思:在身氣化成形,金石草木之藥,終不如血肉之資養同類者以養之。此方用阿膠安胎補血,塞其漏泄宜矣。甘草和陰陽,通血脈,緩中解急,其氣內入,開利陰血之結而通於陽。地黃猶是補腎血之君藥也,調經止崩,安胎養血。妙理無出此方。然加減又必從宜。若脈遲緩,陰勝於陽,則加乾薑、官桂;若數大,則宜加黃芩。
婦人懷妊,腹中㽲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朮(四兩) 澤瀉(半斤) 芎藭(三兩)
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衍義〕此與胞阻痛者不同。因脾土為木邪所克,穀氣不舉,濁淫下流,以塞搏陰血而痛也。用芍藥多他藥數倍以瀉肝木,利陰塞,以與芎、歸補血止痛;又佐茯苓滲濕以降於小便也。白朮益脾燥濕;茯、澤行其所積,從小便出。蓋內外六淫,皆能傷胎成痛,不但濕而已也。
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
乾薑 人參(各一兩) 半夏(二兩)
上三味,末之。以生薑汁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三丸,日三服。
〔衍義〕此即後世所謂惡阻病也。先因脾胃虛弱,津液留滯,蓄為痰飲;至妊二月之後,胚化成胎,濁氣上衝,中焦不勝其逆,痰飲遂湧,嘔吐而已。中寒乃起。故用乾薑止寒,人參補虛,半夏、生薑治痰散逆也。
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當歸 貝母 苦參(各四兩)
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衍義〕小便難者,膀胱熱鬱,氣結成燥;病在下焦,不在中焦,所以飲食如故。用當歸和血潤燥。《本草》貝母治熱淋。以仲景陷胸湯觀之,乃治肺金燥郁之劑;肺是腎水之母,水之燥郁,由母氣不化也。貝母非治熱,郁解則熱散;非淡滲利水也,其結通則水行。苦參長於治熱,利竅逐水;佐貝母入行膀胱以除熱結也。
白話文: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膠艾湯方:
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芎藭各三兩,芍藥四兩,乾地黃六兩。以上七味藥材,加水五升、清酒三升一起煎煮,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待阿膠溶化後,溫服一升,每日三次,病情未癒,可重複服用。
此方治療經水與懷孕,皆與衝任二脈有關,衝任二脈的運作依靠腎臟。腎臟屬坎,坎與離相合,則經血充盈,如同月亮盈虧受日光影響一樣。精子著床,心神內應,血液自然而來,丁壬合而坎離交,二氣凝結,便化生胎兒。然而,維持陰陽交合,使胎兒成長的,是坤土(脾土)的滋養。陰陽相抱,坤土才能像堤防一樣,防止漏血。若衝任二脈原先就有瘀血阻滯,則陰氣凝聚,無法與陽氣交合,就會出現半產、漏下不止等情況。妊娠胞阻,是指陽精已成胎,陰血則在外滋養胎兒,坤土的堤防作用失常,此方都能治療。芎藭、當歸辛溫,能疏通陽血;芍藥酸寒,能疏通陰血;阿膠甘溫,能補血安胎,防止漏血;甘草調和陰陽,通血脈,緩解急症;地黃是補腎血的要藥,能調經止崩、安胎養血。此方妙用無窮,但加減藥物需視情況而定。脈象遲緩,陰盛於陽,則加乾薑、官桂;脈象數大,則加黃芩。
婦人懷妊,腹部隱痛,當歸芍藥散主治。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白朮各四兩,澤瀉半斤,芎藭三兩。以上六味藥材研成細末,每次取一匙,用酒調服,每日三次。
此方與胞阻疼痛不同,是由於脾土受肝木克制,穀氣不升,濁氣下流,阻塞陰血而致痛。方中芍藥用量多於其他藥物數倍,以瀉肝木,利陰塞;並佐以芎藭、當歸補血止痛;茯苓滲濕,利小便;白朮健脾燥濕,茯苓、澤瀉則利水消腫。內外六淫皆能傷胎致痛,並非僅限於濕邪。
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治。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以上三味藥材研成細末,用生薑汁和成丸藥,如梧子大小,每次服十三丸,每日三次。
此即後世所稱的妊娠惡阻。因脾胃虛弱,津液停滯,化為痰飲,孕期二月後,胚胎成形,濁氣上逆,中焦承受不住,痰飲湧出,導致嘔吐。因中寒而起,故用乾薑溫中散寒,人參補益氣虛,半夏、生薑化痰散逆。
妊娠小便困難,飲食如常,當歸貝母苦參丸主治。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以上三味藥材研成細末,用煉蜜製成丸藥,如小豆大小,每次服三丸,可加至十丸。
小便困難,是膀胱熱鬱,氣機阻滯,病在下焦而非中焦,故飲食如常。方中當歸和血潤燥;貝母,根據《傷寒論》陷胸湯可知,能治肺金燥鬱,肺是腎水之母,水之燥鬱,是母氣不化所致;貝母並非直接清熱,而是鬱解則熱散,並非淡滲利水;苦參善於清熱,利竅逐水,與貝母相配,以通利膀胱,消除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