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金匱玉函經二注》~ (5)

回本書目錄

(5)

1. 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黃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

茵陳五苓散方

茵陳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

上二味和。先食飲方寸匕。日三服。

〔衍義〕此亦治黃疸。不言他證。與豬膚髮煎並出者。彼以燥在血。此以燥在氣也。夫病得之汗出入水。何以成燥。曰濕熱相紐而不解。則肺金治節之政不行。津液不布而成燥也。燥郁之久。濕熱蒸為黃疸矣。本草茵陳治熱結黃疸。小便不利。故主之也。燥因熱勝。梔子柏皮湯。因濕鬱。茵陳五苓散。然非徒治濕而已。亦潤劑也。桂枝開腠理。致津液通氣。白朮茯苓生津。皆可潤燥也。古人論黃疸。有濕黃。有熱黃。濕黃者。色如熏黃。熱黃者。色如橘子色。更有陽黃。有陰黃。陽黃者。大黃佐茵陳。陰黃者。附子佐茵陳。此用五苓散佐者。因濕熱鬱成燥也明矣。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宜大黃硝石湯。

大黃硝石湯方

大黃 硝石 黃柏(各四兩) 梔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硝。更煮。取一升。頓服。

〔衍義〕邪熱內結。成腹滿。自汗。大黃、硝石。蕩而去之。膀胱內熱。致小便不利而赤。黃柏、梔子。涼以行之。此下黃疸重劑也。

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衍義〕小便不變。欲自利者。內有濕。飲積而熱未盛也。脾太陰濕甚。土氣不化則滿。脾濕動肺則喘。有似支飲之狀者。故不可除其熱。熱除則胃中反寒。寒氣上逆為噦矣。半夏、生薑。能散逆去濕。消痰止噦。此湯用在除熱之後。非治未除熱之前者也。

諸黃。腹滿而嘔者。宜柴胡湯。

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人參 甘草 黃芩(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三兩切)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服。日三服。

〔衍義〕邪正相擊。在裡則腹滿氣逆。在上則嘔。上猶表也。故屬半表半裡。小柴胡湯主之。柴胡、黃芩除裡熱。半夏散里逆。人參、甘草補正緩邪。生薑大棗和榮衛。合表裡。調陰陽也。又必隨證加減。法在傷寒論小柴胡湯後。

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衍義〕雜病中虛。致脾胃不化。濕熱蓄積而為黃。雖小便不利。亦當補瀉兼施。男子黃者。必由入內虛熱而致也。反見小便自利。為中下無實熱。惟虛陽浮沉為黃耳。故與治虛勞之劑補正氣。正氣旺。則榮衛陰陽和而黃自愈矣。

〔補註〕傷寒論中雲。小便利者。不能發黃。以熱從小便去故也。今便利而黃自若。則其黃亦必色淡氣虛。非誠有大熱也。故從補。不然。便即利矣。黃胡為乎來哉。與瘀血在脾者不侔也。與熱積膀胱者不侔也。此明系虛黃上泛。從中下二焦虛得之。然仲景微示房勞之意。而仍補中焦者。正以黃終歸土色也。

白話文:

黃疸病的脈症與治療方法

茵陳五苓散是治療黃疸的主方。

茵陳五苓散的組成:

茵陳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

將以上兩種藥材混合,飯前服用一湯匙,每日三次。

說明:此方也用於治療黃疸,不需考慮其他症狀。與豬膚髮煎同時出現的黃疸,前者是血分乾燥,後者是氣分乾燥。疾病因汗出、出入水液失調而導致乾燥,這是怎麼回事呢?濕熱交織在一起而不解,則肺金的調節功能失常,津液不能布散而導致乾燥。乾燥鬱結日久,濕熱蒸騰便形成黃疸。本草記載茵陳能治療熱結黃疸、小便不利,所以以此為主藥。乾燥是由於熱盛所致,可用梔子柏皮湯治療;若因濕鬱而致,則用茵陳五苓散。然而,此方不只是治療濕邪,也是潤燥的藥方。桂枝能疏通經脈,使津液通暢,氣機運行;白朮、茯苓能生津,都能潤燥。古人論述黃疸,有濕黃和熱黃之分,濕黃顏色像熏黃,熱黃顏色像橘子;還有陽黃和陰黃之分,陽黃用大黃配伍茵陳,陰黃用附子配伍茵陳。此方用五苓散配伍,是因為濕熱鬱結導致乾燥。黃疸伴隨腹脹、小便不利且赤色、自汗,這是表邪和裡實,應該瀉下,宜用大黃硝石湯。

大黃硝石湯的組成:

大黃、硝石、黃柏(各四兩)、梔子(十五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六升,煎煮取二升,去渣,加入硝石,再煎煮取一升,一次服用。

說明:邪熱內結,導致腹脹、自汗,大黃、硝石能蕩滌邪熱;膀胱內熱導致小便不利且赤色,黃柏、梔子能清熱利尿,這是治療黃疸的重劑。

若黃疸病患小便顏色無變化,想要腹瀉,腹脹且喘,不可祛除熱邪,若除熱則必會呃逆,呃逆可用小半夏湯治療。

說明:小便顏色無變化,想要腹瀉,表示體內有濕邪,飲邪積聚,但熱邪尚未盛。脾太陰濕邪過盛,土氣不能化生,則導致腹脹;脾濕犯肺則導致喘息,類似支飲的症狀,所以不可祛除熱邪,若除熱則胃中反而寒冷,寒氣上逆則導致呃逆。半夏、生薑能散寒除濕,消痰止呃逆。此湯用於除熱之後,而非在未除熱之前。

各種黃疸,伴隨腹脹嘔吐者,宜用柴胡湯。

柴胡湯的組成:

柴胡(半斤)、半夏(半升)、人參、甘草、黃芩(各三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切片)

將以上六味藥材,加水六升,煎煮取三升,分次溫服,每日三次。

說明:邪正相爭,在裡則腹脹氣逆,在上則嘔吐,上指表證,所以屬於半表半裡證,用小柴胡湯治療。柴胡、黃芩除裡熱;半夏散除裡逆;人參、甘草補益正氣,緩解邪氣;生薑、大棗調和營衛,調和表裡,調整陰陽。此外,還要根據具體症狀加減,方法參考傷寒論中小柴胡湯的用法。

男子黃疸,小便自利,應服用虛勞小建中湯。

說明:雜病導致虛弱,致使脾胃失和,濕熱積聚而形成黃疸。即使小便自利,也應補瀉兼施。男子黃疸,必然是由於內虛熱所致。反而出現小便自利,說明中下焦無實熱,只是虛陽浮沉而導致黃疸。所以用治療虛勞的藥方來補益正氣,正氣旺盛,則營衛陰陽和諧,黃疸自然痊癒。

補充說明:傷寒論中說,小便通利者,不能發黃,因為熱邪從小便排出。現在小便通利卻仍然發黃,則黃疸顏色必定淡,氣虛,並非真正有盛熱,所以從補益入手。否則,小便就會通利,黃疸怎麼會產生呢?這與瘀血在脾臟者不同,與熱邪積聚在膀胱者也不同。這說明是虛黃上泛,由中焦、下焦虛弱所致。但仲景略微暗示房事勞損之意,而仍然補益中焦,正是因為黃疸最終歸屬於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