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卷十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7)

1.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方見上)

〔衍義〕脈經以弦為水氣、為厥逆、為寒、為飲。風脈亦弦,若咳者,如水氣、如厥逆、如寒、如風,皆能致咳。欲於弦脈而分諸邪,不亦難乎?設或水邪之弦稍異,果何象乎?前條懸飲者沉弦,別論支飲者急弦,二者有沉急之不同,而咳脈之弦,豈一字可盡?仲景嘗論水蓄之脈曰沉潛,今謂為水,其弦將彷彿有沉潛之象乎?將有沉急之象乎?凡遇是證是脈,必察色聞聲,問所苦,灼然合脈之水象,然後用是方下之。獨據脈,恐難憑也。

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宜十棗湯。(方見上)

〔衍義〕心肺在上,主胸中,陽也;支飲乃水類,屬陰。今支飲上入於陽,動肺則咳,動心則煩,搏擊膈氣則痛。若陽虛不禁其陰之所逼者,則榮衛絕而神亡,為之卒死矣。不卒死猶延歲月,則其陽不甚虛,乃水入於肺,子乘於母所致也。

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

〔衍義〕三脈固為支飲之咳,然諸邪之病,皆不越此。《內經》曰:「久病脈弱者生,實大者死。」又脈大則病進。蓋弱脈邪氣衰,實大邪氣盛。久病者正氣已虛,邪氣亦衰,雖重可治。若邪盛加之脈數,火復刑金,豈不死乎?其脈虛苦冒者,蓋胸中乃發越陽氣之地,支飲停積,阻其陽氣,不得升於上,又不得充於下與陰接,惟從支飲浮泛眩亂,頭清道,故苦冒也。治其飲,則陽氣行而可愈矣。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方見上)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

桂苓五味甘草湯方

茯苓(四兩)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以治其咳滿。

苓甘五味姜辛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細辛(三兩) 乾薑(三兩) 五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故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二兩) 細辛(二兩) 乾薑(二兩) 五味(半升)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髮其陽故也。

白話文:

咳嗽的脈象與治療方法

咳嗽患者,脈象弦急,表示体内有水饮。十棗湯可以治療。(方劑詳見前文)

脈象弦急,在《脈經》中被認為是水氣、厥逆、寒邪、水饮的表現。風邪的脈象也弦急。咳嗽的原因可能是水氣、厥逆、寒邪或風邪,這些邪氣都能導致咳嗽。要從弦急的脈象中區分這些不同的邪氣,相當困難。即使是水邪導致的弦脈,其表現也可能略有不同。例如,懸飲的脈象是沉弦,支飲的脈象是急弦,兩者在沉急程度上有所差異。因此,咳嗽的脈象並不能單純地用一個字來概括。張仲景曾說水蓄的脈象是沉潛,現在說咳嗽的脈象是弦急,那麼這種弦急是否帶有沉潛或沉急的徵象呢?遇到這種症狀和脈象,必須仔細觀察患者的面色、聽其聲音、詢問其病情,明確符合水飲脈象後,才能使用此方。單憑脈象下藥,恐怕難以準確。

患有支飲,咳嗽煩躁,胸痛,但不會突然死亡,病情可持續一百天或一年,宜用十棗湯。(方劑詳見前文)

心肺位於上焦,主宰胸部,屬陽;支飲屬水,屬陰。支飲上犯陽氣,影響肺則咳嗽,影響心則煩躁,阻塞膈肌則胸痛。如果陽氣虛弱,無法抵禦陰邪的侵犯,則榮衛氣血衰竭,神識昏迷而猝死。如果沒有猝死,而能延續數月或一年,說明陽氣並未虛衰到極點,只是水飲入肺,陰邪乘據陽氣所致。

久咳數年,脈象虛弱者可以治療;脈象實大而數者,則難以治愈。脈象虛弱的患者,往往會感到頭昏腦脹,這是因為他們本就存在胸中支飲。治療支飲引起的咳嗽。

三種脈象都可能是支飲引起的咳嗽,但各種邪氣引起的疾病,都不會超出這個範圍。《內經》說:久病脈象虛弱者可以活,脈象實大者則會死;脈象大則病情加重。這是因為脈象虛弱表示邪氣減弱,而脈象實大則表示邪氣盛。久病者正氣已虛,邪氣也相對減弱,雖然病情嚴重,但仍可治療。如果邪氣盛,加上脈象數疾,火邪又傷及金氣,則難以活命。脈象虛弱且頭昏腦脹的患者,是因為胸部是陽氣發散的地方,支飲停積阻礙陽氣上升,也無法下達陰部,只能在支飲的影響下浮動,頭腦昏沉,因此頭昏腦脹。治療支飲,則陽氣運行,疾病即可痊癒。

咳嗽氣逆,倚息不能平臥,用小青龍湯。(方劑詳見前文)

服用小青龍湯後,如果出現唾液增多、口乾、寸脈沉、尺脈微弱、手足厥冷、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麻痹、面部潮紅如醉酒狀,以及陰部下流、小便困難、時而頭昏腦脹等症狀,則應服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療氣衝。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方劑:(劑量單位略)

如果氣衝症狀減輕,但咳嗽加重,胸部滿悶,則應服用去桂枝,加乾薑、細辛的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療咳嗽胸滿。

苓甘五味姜辛湯方劑:(劑量單位略)

如果胸滿症狀消失,但又出現口渴,氣衝症狀再次出現,這是因為細辛、乾薑屬溫熱藥,服用後會導致口渴,但口渴反而減輕,則說明是支飲所致。支飲會導致頭昏腦脹,頭昏腦脹者常會嘔吐,嘔吐後可服用半夏以去除水飲。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方劑:(劑量單位略)

如果水飲去除,嘔吐停止,但患者形體腫脹,則應加入杏仁治療。雖然此症狀應服用麻黃湯,但因患者已出現麻痹症狀,故不服用麻黃湯。如果勉強服用麻黃湯,則會加重厥冷症狀。這是因為患者血虛,麻黃會助長陽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