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4)

回本書目錄

(4)

1.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補註〕上中二焦所以受寒邪者,皆由於中氣素虛也。虛則陽氣不布,而所積者為寒飲,所沖者為寒氣,所濕者有影無形,為寒痛。故取辛熱之品以散其邪,甘溫之味以培其土,則中州已圮而復立矣。故名曰大建中。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湯方

大黃(三兩) 附子(三枚炮) 細辛(二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補註〕此寒邪之在中下二焦也。脅下屬厥陰之部分,於此偏痛,必有所積。積而至於發熱,其為實可知也。乃視其脈不滑數而緊弦,洵為陰脈,果是陰邪結於陰位矣。且緊屬痛,固因寒而痛;弦為實,亦因寒而實。故非下則實不去,非溫則寒不開。然肝腎同一治也。厥陰之實,系少陰之寒而實。苟不大用附子之熱,可獨用大黃之寒乎?入細辛者,通少陰之經氣也,以寒實於內而逼陽於外也。或里有寒,表有熱,俱未可定也。仲景於附子瀉心湯中,既用三黃,復用附子,以畏寒汗出,陽氣之虛在於外也。此大黃附子湯,陰氣之結深於內也。然則痞證用三黃,固正治之法;偏痛用大黃,豈非從治之法乎?合觀之,知有至理存焉矣。寒氣厥逆,赤丸主之。

赤丸方

烏頭(二兩炮) 茯苓(四兩) 細辛(一兩千金作人參) 半夏(四兩洗)

上四味末之,內真硃砂為色,煉蜜為丸,如麻子大。先食飲酒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補註〕寒氣厥逆,下傳於上,明系君火既衰,而腎家之真陽亦不足。故上逆者,兼有水泛以凌君火之意,為害不淺。況陰霾僭乘,濁流為患。於是以大熱大猛之力,始有補天浴日之量,兼用攝水氣,通陽氣,散陰氣,而不敢後也。然猶恐寒逆特甚,復以硃砂之赤色者,可以鎮君火;性重者,可以墜濁陰。名曰赤丸,殆畏水寒之侮火也。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熱;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寒疝繞臍痛。若發則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緊者,大烏頭煎主之。

大烏頭煎方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㕮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補註〕寒入既深,則陽氣閟而為痛;陰氣內凝,無沖和之度。使衛外者不固而不耐寒,中臟者既虛而不欲食。於是邪正兩不服,搏結於臍之偏旁而為疝也。所積既久,有所觸動,即復發作。然必自汗者何也?傷寒中衛,則不能有汗,謂邪自外入,蔽其氣也。若寒之在腹者,則自不令陽固乎外矣。又必手足厥冷者何也?寒邪中陰,則必至於厥逆,謂陰氣內深,遏其陽也。況痛並繞臍,則脾屬四肢,而真陽大衰矣。非用大熱大力,何以建驅除之功?於是思天下之熱且雄猛者,莫過烏頭;更非多用不可也。佐以蜜者,熱則必燥,益之以潤也。

白話文: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上焦和中焦之所以會受寒邪侵襲,都是因為中氣原本就虛弱。虛弱則陽氣不能散佈,所以積聚的變成寒飲,沖擊的變成寒氣,潮濕的則看不見摸不著,造成寒痛。因此要用辛熱的藥物來散去邪氣,用甘溫的藥物來滋養脾土,這樣就能使受損的中焦重新恢復功能,所以叫做大建中湯。

脅下偏痛,發熱,脈象緊弦,這是寒邪。要用溫熱的藥物使其下行,宜用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湯:

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炮製)、細辛二兩

以上三味藥,用水五升,煎煮至二升,分溫三次服用。體質強壯者,煎煮至二升半,分溫三次服用。服藥後,走四五里路再服用一次。

此寒邪位於中焦和下焦。脅下屬於厥陰經的分佈區域,在此處偏痛,必定有所積聚。積聚到一定程度就發熱,可知這是實證。觀察其脈象,不滑數而緊弦,確實是陰脈,證明是陰邪結聚在陰位。而且緊脈代表疼痛,弦脈代表實證,都是因為寒邪而引起的。所以如果不瀉下,實證就去除不了;如果不溫熱,寒邪就驅散不了。肝腎的治療方法相同,厥陰經的實證,是因少陰經的寒邪而致實,如果不用大量的附子來溫熱,單用大黃的寒涼之性怎麼行呢?加入細辛,是為了疏通少陰經的氣血,因為寒邪實證在內,逼迫陽氣在外。或者內有寒邪,外有熱象,都還不能確定。張仲景在附子瀉心湯中,既用三黃瀉火,又用附子溫陽,是為了治療畏寒出汗,陽氣虛弱在外的情況。而這個大黃附子湯,則是陰邪結聚在內的情況。那麼,痞證用三黃瀉下,是正治之法;脅下偏痛用大黃瀉下,豈不是從治之法嗎?綜合來看,這裡面蘊含著至高的道理。寒氣厥逆,可用赤丸治療。

赤丸:

烏頭二兩(炮製)、茯苓四兩、細辛一兩(千金方用人參代替)、半夏四兩(洗淨)

以上四味藥磨成粉末,加入朱砂染色,用蜂蜜製成丸藥,如麻子般大小。飯前飲酒後服用三丸,每日二次,夜間一次,若無效,可少量增加劑量,以有效為度。

寒氣厥逆,向下傳至上方,說明君火(心火)衰弱,腎臟的真陽之氣也不足。所以上逆,兼有水氣泛濫侵犯君火的意思,危害不淺。況且陰邪氣盛,濁邪為患,所以要用大熱大猛的藥力,才能有補天浴日的功效,同時還要收攝水氣,通暢陽氣,散解陰氣,不敢怠慢。然而,仍然擔心寒邪逆盛,所以又用朱砂的紅色,可以鎮壓君火,朱砂性重,可以墜降濁陰。因此叫做赤丸,大概是為了防止水寒之邪侵犯心火。

腹痛,脈象弦而緊。弦脈表示衛氣運行不暢,即惡寒;緊脈表示不想吃東西,邪正相搏,這就是寒疝。寒疝疼痛繞臍,發作時會自汗,手足厥冷,脈象沉緊,宜用大烏頭煎治療。

大烏頭煎:

烏頭(大的五枚,熬去皮,不用切碎)

以上藥物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去渣,加入蜂蜜二升,煎煮至水分蒸乾,取二升。體質強壯者服七合,體質虛弱者服五合。若無效,明日再服,不可一日服用二次。

寒邪入侵很深,陽氣被阻滯而疼痛,陰氣內凝,沒有溫和的程度,使衛外之氣不固而不能耐寒,臟腑之氣虛弱而不想吃東西,於是邪正兩不相容,搏結在臍周而形成疝氣。積聚已久,受到觸動,就會再次發作。為什麼必定自汗呢?因為傷寒邪氣侵犯衛氣,就不能出汗,因為邪氣從外入侵,阻蔽了衛氣。如果是寒邪在腹部,就不會使陽氣固守在外了。為什麼必定手足厥冷呢?因為寒邪侵犯陰氣,就會導致厥逆,這是因為陰氣深在內部,遏制了陽氣。況且疼痛繞臍,脾臟主管四肢,真陽之氣大衰了,不用大熱大力的藥物,怎麼能驅除邪氣呢?因此想到天下藥物中,最熱最猛烈的,莫過於烏頭,必須多用。輔以蜂蜜,是因為熱藥必定燥烈,用蜂蜜來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