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二注》~ 卷二十一 (1)
卷二十一 (1)
1. 卷二十一
None
2.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論一首脈證六條方八首)
問曰。
新產婦人。
有三病。
一者病痙。
二者病鬱冒。
三者大便難。
何謂也。
師曰。
新產血虛。
多汗出。
喜中風。
故令病痙。
亡血復汗。
寒多。
故令鬱冒。
亡津液胃燥。
故大便難。
〔補註〕陰與陽。
固相資者也。
故曰陽生陰長。
又曰陽根於陰。
夫血陰也。
汗為血液。
則亦為陰。
假如血去多。
則汗亦少矣。
白話文:
論一首脈證六條方八首:產婦三病
問曰:
新產的婦人,有哪三種病?
一者病痙。 二者病鬱冒。 三者大便難。
這些病症是如何造成的呢?
師曰:
新產婦血虛,容易流汗,又容易中風,所以會出現痙攣的病症。
因為失血又流汗,體內寒氣較多,所以會出現鬱冒的病症。
由於失了津液,胃部乾燥,所以會出現大便困難的病症。
〔補註〕
陰與陽,是互相依存的。
所以說「陽生陰長」,也說「陽根於陰」。
血是陰,汗是血液所化,也屬於陰。
如果血流失太多,那麼汗也會減少。
乃偏易出者何哉。
血大虛。
則衛外之陽因而不固。
必多汗而腠理疏也。
疏則邪易入之。
血既不足以養脈。
乃風入又足以燥其血液。
故令病痙。
若汗多者亡陽。
陽亡必畏寒。
寒多遂令鬱冒。
至若陰氣既虛。
津液必少。
胃中燥結。
大便轉難。
容或有之。
然三者總因血虛所至。
乃若不明其理而復出汗下。
未有不至於危亡者。
故聖人先以新產血虛立言。
使後世之工。
即出於中才以下。
白話文:
為何容易出汗呢?
這是因為血虛。
血虛,則衛護外邪的陽氣就不堅固,
必然多汗,而且肌膚腠理疏鬆。
腠理疏鬆,邪氣就容易入侵。
血液不足以滋養血管,
再加上風邪入侵,更會耗損血液津液。
因此就會引起痙攣的病症。
如果出汗太多,就會損傷陽氣。
陽氣損傷,必然畏寒。
寒氣過多,就會導致氣機鬱結,頭昏腦脹。
至於陰氣虛弱,
津液必然不足,
胃中乾燥結滯,
大便也會變得困難。
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出現,
但這三種情況都是由血虛引起的。
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反而繼續出汗或瀉下,
沒有不危及生命的。
所以聖人先就產後血虛提出了論述,
讓後世醫者,
即使是中等水平以下的醫生,
也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亦必從養陰起見也已。
產婦鬱冒。
其脈微弱。
不能食。
大便反堅。
但頭汗出。
所以然者。
血虛而厥。
厥而必冒。
冒家欲解。
必大汗出。
以血虛下厥。
孤陽上出。
故頭汗出。
所以產婦喜汗出者。
亡陰血虛。
陽氣獨盛。
故當汗出。
陰陽乃復。
大便堅。
嘔不能食。
小柴胡湯主之。
〔補註〕產婦脈證極虛種種者。
其理可得而晰言之也。
婦人主血。
白話文:
【補註】
產婦脈象極度虛弱,各種症狀皆有,其道理是可以清楚明白地說明的。
婦女以血為本。
重在衝脈。
沖者。
肝幕也。
血去既多。
邪中特易。
邪入則必逆冷畏寒。
由於遏抑。
是血氣虧於中。
陰邪冒於外。
卒難解也。
而其所以難解者。
正以血虛不能作汗。
而非汗復不解。
故欲解者。
必大汗出。
而後邪始退。
正始越也。
此言周身之汗者也。
亦有血虛下厥。
而陽氣孤而無偶。
遂上升而汗亦出。
則其汗又頭以下不得汗也。
總由血虛陰亡。
其陽獨盛。
白話文:
重在衝脈。
衝脈,是關鍵所在。
衝,指的是肝幕。
當血液流失過多時,
很容易受到邪氣的入侵。
邪氣入侵,就會導致逆冷畏寒。
這是因為氣血受阻,
導致氣血虧虛,
陰邪從內而外侵犯。
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之所以難以治療,
是因為血虛導致無法出汗,
而汗出又是驅散邪氣的關鍵。
因此,想要治療,
必須大量出汗,
才能驅散邪氣,
恢復正氣。
以上所指的是周身出汗。
還有一種情況,是血虛導致下厥,
陽氣孤立無援,
向上升發,導致出汗。
這種出汗,頭以下則無法出汗。
總體來說,都是因為血虛,
陰氣虧損,
陽氣過盛所致。
汗出之後。
邪退正和矣。
然其津液一傷於血去。
復傷於汗多。
安得大便不堅乎。
假使大便堅而復有嘔不能食之證。
仍是表邪未去。
抑或血室受邪也。
小柴胡湯為正治之法矣。
病解能食。
七八日更發熱者。
此為胃實。
大承氣湯主之。
〔補註〕邪去則不歸於府。
自能食也。
七八日更發熱。
明系食滯於胃。
脾虛不能運之。
能不急下以救其津液乎。
然大虛者。
當小作湯。
要在臨證斟酌爾。
白話文:
流汗之後,邪氣退去,正氣恢復了。但由於體液損傷於血氣流失,又損傷於過度流汗,怎麼可能大便不硬呢?假如大便硬,又出現嘔吐不能進食的情況,這就表示表面的邪氣尚未完全消失,或者血室受邪氣影響。小柴胡湯是治療這種情況的正統方法。病症解除後能進食,七、八天後又發燒,這是胃積食了,大承氣湯可以治療。
邪氣消失就不會積聚在體內,自然能進食。七、八天後又發燒,很明顯是食物停滯在胃裡,脾虛弱無法運化,怎麼能不趕快服用下瀉藥來救治體液呢?但是虛弱的人,應該適量服用湯藥,重要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斟酌用藥。
產後腹中㽲痛。
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並治腹中寒疝。
虛勞不足。
〔補註〕產後本虛。
則寒易入。
今腹中為肝之幕。
為脾之統。
痛非正虛而邪實耶。
此湯原治寒疝。
取以治產後。
未常不可。
即以治虛勞。
又誰曰不宜。
產後腹痛。
煩滿不得臥。
枳實芍藥散主之。
枳實芍藥散方
枳實(燒令黑勿太過) 芍藥(等分)
上二味為散。
服方寸匕。
日三服。
並主癰膿。
以麥粥下之。
白話文:
產後腹中疼痛的治療
產後腹中隱痛。
當歸生薑羊肉湯可以治療。
這個湯方還可以治療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補註] 產後身體虛弱,容易受寒。
腹部是肝臟的屏障,也是脾臟的統率。
產後腹痛,不是正氣虛弱,而是邪氣入侵。
這個湯方原本是治療寒疝的,拿來治療產後,沒有問題。
用它來治療虛勞,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產後腹痛,胸悶難以平臥。
枳實芍藥散可以治療。
枳實芍藥散方
枳實(燒至發黑,不可過度) 芍藥(等量)
將以上兩味藥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服三次。
這個藥方還可以治療癰疽膿腫。
可以用麥粥送服。
〔衍義〕仲景凡治腹痛。
多用芍藥。
何也。
以其能治氣血積聚。
宣行腑臟。
通則痛止也。
陰氣之散亂成痛。
用此收之也。
以其能治血痹之痛也。
以其能緩中而止急痛也。
本草謂主邪氣腹痛。
故多用之。
蓋五氣之邪。
莫如厥逆。
肝木之性急暴。
一有不平。
則曲直作痛。
又肝為藏血之海。
瘀積則海不清。
而肝木之氣塞矣。
東方震木。
出於純陰。
則振起發生。
若出於散亂之陰。
白話文:
仲景治療腹痛,常常使用芍藥。這是因為芍藥能治療氣血積聚,使腑臟暢通,暢通則疼痛消止。陰氣散亂導致疼痛,使用芍藥可以收斂陰氣。芍藥還能治療血痹疼痛,緩解胃部不適,止住急劇的疼痛。本草書中記載芍藥可以治療邪氣引起的腹痛,所以仲景常用它。這是因為五氣邪氣中,最容易導致厥逆的是肝木。肝木的特性急躁暴烈,一有不順,就會引起疼痛。又因為肝臟是藏血的地方,若有瘀血積聚,則肝血不流通,肝木之氣也會受到阻礙。東方震木,生於純陰,能使萬物生長。如果生於散亂的陰氣之中,就會導致陰氣散亂,引起疼痛。
則肝本之氣旺矣。
木強直。
更值邪氣。
則肝木與搏擊矣。
由此三者而言。
芍藥所治。
皆肝木也。
雖曰治之而亦補之。
木之味酸。
芍藥亦酸。
故云補也。
枳實炒黑。
入血破瘀。
麥粥補血脈也。
師曰。
產婦腹痛。
法當以枳實芍藥散。
假令不愈者。
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
宜下瘀血湯主之。
亦主經水不利。
下瘀血湯方
大黃(三兩) 桃仁(二十枚) 䗪蟲(二十熬去足)
白話文:
這樣肝臟的本源之氣就會旺盛。木頭的特性是堅硬挺直。如果遇到邪氣,肝木就會和邪氣搏鬥。從這三點來說,芍藥所治療的都是肝木的問題。雖然說治療它,但也同時補益它。木頭的味道是酸的,芍藥也是酸的,所以說它能補益。枳實炒黑之後可以入血破瘀,麥粥可以補益血脈。老師說:產婦腹痛,應該用枳實芍藥散。如果治不好,就是腹中積存了乾血,附著在臍下,應該用下瘀血湯來治療。下瘀血湯也可以治療經水不暢。
下瘀血湯方:
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䗪蟲(二十個,去掉腳熬製)
上三味末之。
煉蜜為四丸。
以酒一升。
煎一丸。
取八合服之。
瘀血下如豚肝。
〔衍義〕血之乾燥凝著者。
非潤燥盪滌。
不能去也。
芍藥、枳實不能治。
須用大黃蕩逐之。
桃仁潤燥。
緩中破結。
䗪蟲下血。
用蜜補不足。
止痛和藥。
緩大黃之急。
尤為潤也。
與抵當同類。
但少緩爾。
產後七八日。
無太陽證。
少腹堅痛。
此惡露不盡。
不大便。
煩燥發熱。
白話文:
將上面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做成四粒藥丸。用酒一升煎煮一粒藥丸,取八分之七服用。瘀血會像豬肝一樣排出。
血如果乾燥凝結,光靠滋潤和清洗是不足以去除的。芍藥、枳實不能治療,需要用大黃來蕩滌排除。桃仁能潤燥,緩解腹部脹痛,破除結塊。䗪蟲能促進出血,用蜂蜜補其不足,止痛和緩藥性,緩解大黃的急效性,更加潤滑。這藥與抵當丸同類,只是藥效稍微緩和些。
產後七到八天,沒有太陽症,小腹堅硬疼痛,這是惡露不盡,沒有大便,煩躁發熱。
切脈微實。
再倍發熱。
日晡時煩躁者。
不食。
食則譫語。
至夜即愈。
宜大承氣湯主之。
熱在裡。
結在膀胱也。
〔衍義〕太陽為表。
膀胱為里。
七八日表證入里。
故曰無太陽證。
惡露已為病氣所郁。
不能盡去。
邪因入里。
與惡露相搏擊。
在膀胱而小腹堅痛。
下焦熱極。
故不大便。
煩躁發熱。
更切其脈微實。
再倍發熱。
日晡時煩躁。
此邪又攻於胃。
白話文:
患者出現發熱、煩躁、不食、譫語等症狀,脈象微實,熱度加重,下午症狀更為明顯。經診斷,病熱已深入內部,聚集在膀胱,導致下焦熱盛,並出現腹痛等症狀。根據症狀,應以大承氣湯治療,以清熱瀉火,通腑泄熱。同時,也需要注意病邪的變化,防止病邪繼續侵犯胃部。
胃熱則不食。
食入則穀氣之熱更助。
兩熱相併。
故譫語。
至夜愈。
此產後血虛。
邪易入血室。
入血室。
則夜如見鬼狀。
言此以明其不在血室。
而在膀胱與胃。
故用大承氣湯。
產後風。
續續數十日不解。
頭微痛。
惡寒。
時時有熱。
心下悶。
乾嘔。
汗出雖久。
陽旦證續在爾。
可與陽旦湯。
(即桂枝加黃芩)
〔衍義〕傷寒病。
太陽證。
頭痛發熱。
白話文:
胃部有熱氣就會不想吃東西,
吃進去後,食物的熱氣會更加助長胃熱。
兩種熱氣相加,
所以病人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到了晚上症狀會減輕。
這是因為產後血虛,
邪氣容易侵入血室。
邪氣入血室,
就會在晚上出現像看到鬼一樣的症狀。
這裡說明邪氣不在血室,
而是在膀胱和胃部。
所以要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產後風,
持續數十天不見好,
頭部輕微疼痛,
怕冷,
時不時發熱,
心口悶悶的,
乾嘔,
雖然出汗很久,
但陽旦症狀仍然存在。
可以用陽旦湯治療。
(陽旦湯就是桂枝加黃芩湯)
〔衍義〕
傷寒病,太陽證,頭痛發熱。
現代醫學解釋
這段文字描述了產後婦女可能出現的兩種病症:
- 胃熱: 可能是產後消化不良、腸胃功能紊亂引起的,表現為胃部不適、食慾不振等。
- 產後風: 可能是產後體虛,抵抗力下降,風寒入侵引起的,表現為頭疼、發熱、怕冷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段文字只是古代醫學的觀點,不代表現代醫學的結論。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建議諮詢醫生,進行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汗出惡風者。
桂枝主之。
又太陽病。
八九日不解者。
表證仍在。
當發其汗。
此治傷寒法。
凡產後感於風寒諸證。
皆不越其規矩。
舉此條與上文承氣為表裡之例耳。
東垣治勞役飲食所傷挾外感者。
亦名兩感。
必顧胃氣。
大全良方。
謂新產去血。
津液枯竭。
如有時氣之類。
當發其汗。
決不可用麻黃。
取汗無取過多。
活人書婦人諸病。
皆用四物。
與所見證如陽旦之類。
白話文:
容易出汗並且怕風的人,可以用桂枝來治療。
另外,如果太陽病在八九天還沒好,表證仍然存在,就應該發汗。
這是治療傷寒的方法,凡是產後因為風寒導致的各種症狀,都不要超出這個規矩。
舉這個例子和之前提到的承氣湯,就是表裡關係的例子。
東垣先生治療勞役飲食所傷,又夾雜外感的人,也稱作兩感,一定要顧護胃氣。
《大全良方》說,新產婦由於失血,津液枯竭,如果有時氣的症狀,就應該發汗,絕對不能用麻黃。發汗不要太多。
《活人書》裡治療婦人的各種疾病,都用四物湯,搭配所見症狀,就像陽旦一樣。
各隨所感而消息之。
產後中風發熱。
面正赤。
喘而頭痛。
竹葉湯主之。
竹葉湯方
竹葉(一把) 葛根(三兩) 防風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 大棗(十五枚) 生薑(五兩)
上十味。
以水一斗。
煮取二升半。
分溫三服。
溫覆使汗出。
頸項強。
用大附子一枚。
破之如豆大。
(該是入字)前藥揚去沫。
嘔者。
加半夏半升洗。
〔衍義〕此證太陽上行至頭表。
陽脈過膈上循於面。
白話文:
這篇文章描述了產後中風發熱的症狀,包括臉紅、喘息、頭痛等。 它推薦使用竹葉湯來治療這個病症。 竹葉湯的藥方包括竹葉、葛根、防風、桔梗、桂枝、人參、甘草、附子、大棗和生薑。 文章還指出,如果患者頸部僵硬,可以將附子搗碎加入藥湯中。 如果患者嘔吐,則可以加半升生薑洗淨放入藥湯中。 最後,文章解釋了這個病症的病理,指出是陽氣上行至頭部表面導致的。
注意事項
- 這只是一篇古醫文,不代表現代醫學的觀點。
二經合病。
故如是。
竹葉湯亦桂枝變化者。
仲景凡治二經合病。
多加葛根。
為陽明解肌藥也。
防風佐桂主二經之風。
竹葉主氣上喘。
桔梗佐竹葉利之。
人參亦治喘。
甘草和中。
生薑、大棗行穀氣。
發榮衛。
穀氣行。
榮衛和。
則上下交濟而汗出解矣。
附子恐是後所加。
治頭項強耳。
頸項強。
邪在太陽有禁。
固其筋脈不得屈伸。
故用附子溫經散寒濕。
以佐葛根。
白話文:
兩經同時發病。
因此如此。
竹葉湯也是桂枝湯的變化方。
張仲景治療兩經合病,
大多會加入葛根,
因為葛根是陽明經解肌的藥物。
防風配桂枝治療兩經的風寒症。
竹葉治療氣上喘。
桔梗配合竹葉利氣。
人參也治療喘。
甘草調和脾胃。
生薑、大棗促進谷氣運化。
發散營衛之氣。
谷氣運化,
營衛和調,
則上下氣血交匯而汗出解表。
附子可能是後來才加入的藥物,
治療頭項強直、
頸項僵硬。
邪氣停留在太陽經,導致經絡閉塞,
使筋脈無法屈伸。
因此用附子溫經散寒濕,
輔助葛根。
若邪在胸中而嘔。
加半夏治之。
婦人乳中虛。
煩亂嘔逆。
安中益氣。
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上五味。
末之。
棗肉和丸。
如彈子大。
飲服一丸。
日三。
夜二服。
有熱者倍白薇。
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衍義〕婦人以陰血上為乳汁。
必藉穀氣精微以成之。
然乳房居胃上。
陽明經脈之所過。
乳汁去多。
白話文:
症狀
如果邪氣在胸中,導致嘔吐。
治療方法
加入半夏來治療。
另外一種症狀
婦女乳房中虛弱,感到煩躁、嘔逆。
治療目的
安撫心氣,增加氣力。
處方
竹皮大丸主治此症。
竹皮大丸方劑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棗肉混合成丸,大小如彈珠。
服用方法
每日服用一丸,分三次服用。夜晚服用兩次。
調整藥量
如果患者有熱症,白薇的劑量加倍。
如果患者有煩躁喘息,加入柏實一分。
藥方原理
婦女的乳汁由陰血上行而成,需要依靠穀物精華來滋養。然而,乳房位於胃部上方,陽明經脈經過此處,乳汁過度流失。
則陰血乏而胃中益虛。
陰乏則火撓而神昏亂。
胃虛則嘔逆。
用甘草瀉心火安中益氣。
石膏療煩亂。
竹皮主嘔逆。
桂枝利榮氣。
通血脈。
又宣導諸藥。
使無捍格之患。
柏實。
本草主恍惚虛煩。
安五臟。
益氣。
煩喘者。
為心中虛火動肺。
故以柏實兩安之。
產後下利虛極。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方
白頭翁(二兩) 秦皮(三兩)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甘草(二兩) 阿膠(二兩)
白話文:
這樣就會導致陰血不足,胃部更加虛弱。陰血不足就會導致心火亢盛,神志昏亂。胃部虛弱則容易嘔吐反胃。
可以用甘草來瀉去心火,安撫中焦,增強氣血。石膏可以治療煩躁不安。竹皮可以治療嘔吐反胃。桂枝可以振奮陽氣,通暢血脈。同時,桂枝還可以引導其他藥物進入病灶,使藥效更加顯著,避免藥物無法發揮作用。
柏子仁,根據本草記載,可以治療神志恍惚,虛煩不安,還可以滋養五臟,增強氣血。煩躁喘息,是因為心虛火旺,擾動肺氣,所以用柏子仁來安撫心肺。
產後腹瀉,虛弱極度,可以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來治療。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的藥方如下:
白頭翁(二兩)、秦皮(三兩)、黃連(三兩)、黃柏(三兩)、甘草(二兩)、阿膠(二兩)
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半。
內膠令消盡。
分溫三服。
〔衍義〕傷寒厥陰證不利重者。
白頭翁湯。
四味盡苦寒以治熱。
苦以堅腸胃。
此產後氣血兩虛。
因加阿膠補氣血而止利。
甘草緩中通血脈。
然下利。
血滯也。
夫人之血行則利自止。
甘草尤為要藥。
此方豈獨治產後哉。
白話文:
取六味藥。
用七升水煮。
煮到剩下二升半。
加入阿膠,煮到完全溶化。
分三次溫熱服用。
〔衍義〕傷寒厥陰證,症狀嚴重,難以痊癒的患者。
白頭翁湯。
四味藥都是苦寒的,用來治療熱症。
苦味可以堅固腸胃。
這是產後氣血兩虛導致的腹瀉。
因此加入阿膠補氣血,並止瀉。
甘草緩和腸胃,暢通血脈。
然而腹瀉,
是因為血瘀滞。
婦人的血行通暢,腹瀉自然會停止。
甘草更是此方中最重要的藥物。
這方藥不僅可以治療產後病,也可以治療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