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俊
《金匱玉函經二注》~ (4)
(4)
1.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衍義〕內經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三焦病者。腹滿不得便。溢則為水。心、上焦也。而不下行於腎。腎下焦也。不得上和於心。脾、中焦也。心之熱獨炎於上。腎不得和。則太陰上下不交。穀氣無所輸。不得養其胎而成閉塞。上閉不通。則濕熱並而為腹滿。下關不利。則腰以下如水狀。刺勞宮。心氣行矣。刺關元。腎氣化矣。手足少陰交。則小便利矣。便利。則中焦之滿。下焦之重。皆愈矣。
白話文: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衍義:內經記載的各種腹部脹大,都屬於熱證;各種濕腫滿脹,都屬於脾的病變。三焦生病,腹部脹滿不能排便,溢出來就變成水腫。心和上焦的氣機不能下降到腎臟(下焦),腎臟的氣機又不能上升和順到心臟(上焦),脾臟(中焦)也受影響。心臟的熱只往上炎燒,腎臟氣機失調,導致太陰經氣上下不能互相交通,谷氣(營養物質)無法輸送,無法滋養胎兒,造成閉塞不通。上焦閉塞不通,則濕熱聚集而導致腹部脹滿;下焦關竅不利,則腰部以下像水腫一樣。針刺勞宮穴,可以使心氣運行;針刺關元穴,可以使腎氣化生;手少陰經和足少陰經的氣血相通,則小便通利。小便通利後,中焦的脹滿和下焦的沉重感,都會痊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