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劑
《祖劑》是明代施沛所著的中醫經典著作,旨在整理、分析與傳承古代醫學方劑。作者將本書命名為“祖劑”,意在彰顯仲景等歷代醫學大家的經方地位,並將其發揚光大。書中強調以簡約、高效的用藥原則治療多種病症,特別重視經典方劑的基礎作用和靈活應用。
全書架構與內容
《祖劑》涵蓋了大量經典方劑,將其歸類並進行詳細闡述。全書以病症為核心,並介紹多種藥物的使用方法及其配伍改良,以下為核心內容的重點整理:
-
經典方劑的原則與應用 書中以仲景經方為根基,提出了“君臣佐使”的藥物組方原則。例如,經典的“四君子湯”與“二陳湯”被列為調理脾胃的基礎方劑,並在後續方劑的發展中屢次出現,成為加減配伍的核心。作者指出,這些方劑不僅能治療特定病症,還能靈活應用於複雜病理中。
-
治療原則的辨證運用 《祖劑》在解釋方劑時,注重病理機制與臨床運用的結合。例如:
- 五苓散:針對小便不利、水腫、頭痛等濕熱病症,作者詳述了方中的茯苓、澤瀉等如何達到利水滲濕的效果,並進一步補充茵陳五苓散以應對發黃病症。
- 桂枝湯:作為調和營衛的核心方劑,書中特別強調其對於太陽病表症的適用性,並提出了多種加減用法,如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附子湯等,以應對不同患者的需求。
-
多樣化的方劑改良 本書展示了方劑的多種變化形式。例如,“二陳湯”被拓展為“加味二陳湯”“導痰湯”“滌痰湯”等,用於治療痰濕、痰熱及痰飲迷竅等病症;“小柴胡湯”被進一步發展為“柴胡桂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以適應不同階段的病理發展。
重點方劑解析
-
小建中湯
- 適用於虛勞裡急的病症,強調調理氣血的重要性。
- 加減版本如黃建中湯、當歸建中湯,突出了對不同體質患者的針對性治療。
-
麻黃湯與其變化
- 麻黃湯為治療表寒無汗病症的經典方劑。
- 書中特別介紹了“小青龍湯”,將麻黃湯加半夏、五味子等,用於治療表寒裡飲的複雜病症,充分體現方劑的靈活性。
-
白虎湯
- 用於清熱解暑,治療高熱煩渴病症。
- 變化版本如“白虎加人參湯”“白虎加五味子湯”,強調在氣虛、津虧患者中的應用。
方法論與思想
-
經典傳承與創新 作者以仲景經方為核心,結合後世醫學家的創新實踐,建立了完整的方劑體系。他主張在臨床實踐中,應靈活應用經方,並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合理加減。
-
簡單高效的用藥原則 書中強調藥物的精簡與功效的精準,認為簡單而有效的方劑更能應對臨床需求。例如,方劑中常用數味藥物即可達到化痰、利水、清熱等多重效果。
-
因時因地制宜 作者強調氣候、地域與患者體質對用藥的影響。例如,桂枝湯在冬季適用於表寒症,而小柴胡湯則更適合處理溫病中的表裡不和。
書中精神與現代啟示
《祖劑》的核心精神在於傳承經典並推陳出新,致力於實現中醫藥的普及與實用化。其將繁複的病理簡化為清晰的治療原則,並以方劑的靈活應用指導臨床,為現代中醫藥學提供了豐富的參考。
結語
作為明代醫學的重要著作之一,《祖劑》不僅記錄了古代醫學方劑的精華,更對中醫理論的發展與實踐應用起到了指導作用。其內容嚴謹,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是一部值得深入學習與研究的中醫經典。
祖齊小敘
卷之一 (1)
卷之一 (2)
卷之一 (3)
卷之一 (4)
卷之一 (5)
卷之一 (6)
卷之一 (7)
卷之一 (8)
卷之一 (9)
卷之一 (10)
卷之一 (11)
卷之一 (12)
卷之一 (13)
卷之一 (14)
卷之一 (15)
卷之一 (16)
卷之一 (17)
卷之一 (18)
卷之一 (19)
卷之一 (20)
卷之一 (21)
卷之一 (22)
卷之一 (23)
卷之一 (24)
卷之一 (25)
卷之一 (26)
卷之一 (27)
卷之一 (28)
卷之一 (29)
卷之一 (30)
卷之一 (31)
卷之一 (32)
卷之一 (33)
卷之一 (34)
卷之一 (35)
卷之一 (36)
卷之一 (37)
卷之一 (38)
卷之一 (39)
卷之一 (40)
卷之一 (41)
卷之二 (1)
- 卷之二
- 梔子豉湯
- 梔子甘草豉湯
- 梔子生薑豉湯
- 梔子厚朴湯
- 梔子乾薑湯
- 梔子大黃湯
- 大黃硝石湯
- 茵陳蒿湯
- 瓜蒂散
- 一物瓜蒂散
- 大陷胸湯
- 苓甘五味姜辛湯
- 桂苓五味去桂加乾薑細辛半夏湯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
-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 炙甘草湯
- 星香湯
- 三生飲
- 清六丸
- 溫六丸
- 茱萸六一散
- 三生益元散
- 雙解散
- 烏梅丸
- 玉霜丸
卷之二 (2)
卷之二 (3)
卷之二 (4)
卷之二 (5)
卷之二 (6)
卷之二 (7)
卷之二 (8)
卷之二 (9)
卷之二 (10)
卷之二 (11)
卷之二 (12)
卷之二 (13)
卷之二 (14)
卷之二 (15)
卷之三 (1)
- 卷之三
- 茯苓四逆湯
- 桂枝附子湯
- 甘草附子湯
- 白朮附子湯
- 真武湯
- 連理湯
- 黃耆湯
- 增損理中丸
- 四君子湯
- 人參湯
- 補中湯
- 白芍良薑湯
- 加味四君子湯
- 朱君散
- 烏蠍四君子湯
- 加味四柱飲
- 惺惺散
- 養脾丸
- 附子湯
- 茯苓飲
- 酸棗仁湯
- 六神湯
- 七珍湯
- 大補黃耆湯
- 三痹湯
- 熱六合湯
- 濕六合湯
- 寒六合湯
- 四物龍膽湯
- 四物加黃芩湯
- 增損四物湯
- 坎離丸
- 吳茱萸湯
- 五飲湯
卷之三 (2)
- 理中湯
- 附子理中湯
- 治中湯
- 補中湯
- 異功散
- 六君子湯
- 錢氏白朮散
- 四獸飲
- 加減四君子湯
- 快脾飲
- 易簡斷下湯
- 甘草乾姜茯苓白朮湯
-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 桂枝人參湯
- 歸脾散
- 內救散
- 參苓白朮散
- 平和飲子
- 四君子加姜附厚朴湯
- 黃耆湯
- 五飲湯
- 八味定志丸
- 人參湯
- 胃風湯
- 逍遙散
- 薯蕷丸
- 牛黃清心丸
- 硃砂丸
- 妊娠傷寒諸六合湯
- 表虛六合湯
- 表實六合湯
- 風濕六合湯
- 升麻六合湯
- 柴胡六合湯
- 大黃六合湯
- 人參六合湯
- 厚朴六合湯
- 梔子六合湯
- 石膏六合湯
- 茯苓六合湯
- 琥珀六合湯
卷之三 (3)
- 四順湯
- 枳實理中湯
- 石膏理中湯
- 八味順氣散
- 順風勻氣散
- 小麥門冬湯
- 加味逍遙散
- 四君子湯加竹瀝薑汁方
- 八珍湯
- 大秦艽湯
- 大補湯
- 赤茯苓湯
- 大防風湯
- 歸脾湯
- 養心湯
- 益榮湯
- 寧志丸
- 天王補心丹
- 芎歸膠艾湯
- 膠艾六合湯
- 附子六合湯
- 奇效四物湯
- 參朮飲
- 黃耆解肌湯
- 六神湯
- 茱萸四物湯
- 四物桔梗湯
- 四物玄明飲
- 地黃當歸湯
- 君臣散
卷之三 (4)
卷之三 (5)
- 秋天門冬四物湯
- 冬桂枝四物湯
- 六合湯
- 溫六湯
- 風六合湯
- 氣六合湯
- 玄胡六合湯
- 芍藥六合湯
- 八物湯
- 四物加黃芩白朮湯
- 四物加葵花湯
- 四物加黃芩黃連湯
- 四物加熟地當歸湯
- 四物大黃湯
- 奔㹠湯
- 人參養榮湯
- 桂香散
- 茯苓補心湯
- 理物湯
- 當歸四逆湯
-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 吳茱萸湯
- 五味子散
卷之三 (6)
卷之三 (7)
卷之三 (8)
卷之三 (9)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1)
卷之三 (12)
卷之三 (13)
卷之三 (14)
卷之三 (15)
卷之三 (16)
卷之四 (1)
- 卷之四
- 越鞠丸
- 食鬱越曲丸
- 茭山五郁湯
- 痰火越鞠丸
- 火鬱越鞠丸
- 六郁湯
- 氣鬱湯
- 交感丹
- 不老丹
- 藿香正氣散
- 對金飲子
- 黃白散
- 柴平散
- 除濕湯
- 藿薷湯
- 術香交加散
- 烏梅散
- 薏苡附子散
- 薏苡附子敗醬散
- 葦莖湯
- 秘方換腿丸
- 天雄散
- 文蛤散
- 文蛤湯
- 太乙紫金丹
- 茯神湯
- 龍齒補心湯
- 芎菊散
- 礬石丸
卷之四 (2)
- 濕鬱湯
- 血鬱湯
- 熱鬱湯
- 枳朮湯
- 半夏枳朮丸
- 橘皮枳朮丸
- 橘半枳朮丸
- 木香枳朮丸
- 曲術丸
- 草還丹
- 蒼朮地榆湯
- 平胃散
- 順氣木香散
- 二香湯
- 棗肉平胃散
- 柏葉湯
- 四生丸
- 蒲黃散
- 木香散
- 斷下湯
- 茅根湯
- 枇杷飲
- 大茴香丸
- 旋覆代赭湯
- 旋覆花湯
- 硝石礬石散
- 礬石湯
- 玉龍丸
- 大黃龍丸
- 玉液丸
- 白頭翁湯
-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卷之四 (3)
- 香砂枳朮丸
- 鞠柏枳朮丸
- 加味枳朮丸
- 橘連枳朮丸
- 三黃枳朮丸
- 芩連枳朮丸
- 平補枳朮丸
- 木香乾姜枳朮丸
- 木香人參枳朮丸
- 枳實導滯丸
- 調氣平胃散
- 草果平胃散
- 貫眾平胃散
- 藿香平胃散
- 參苓平胃散
- 生料平胃散
- 香砂平胃散
- 萬安散
- 柴胡調胃散
- 茯苓調胃散
- 不換金正氣散
- 普賢正氣散
- 茅根湯
- 通草湯
- 如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