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沛

《祖劑》~ 卷之三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9)

1. 調中益氣湯

即補中益氣湯去當歸、白朮,加蒼朮、木香。治因飢飽、勞役損傷脾胃,脾胃虛弱,四肢滿閉,骨節煩疼,難以屈伸,身體沉重,心煩,口中無味,不思飲食,大小便不調,或飧泄,米穀不化,胸滿、短氣、咽膈不通,嗜臥、無力。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從補中益氣湯去掉當歸和白朮,再加入蒼朮和木香。主要治療因為飲食不定時(時常飢餓或過飽)、過度勞累損害脾胃,導致脾胃虛弱,四肢感覺脹滿不舒服,骨頭關節疼痛,難以彎曲伸展,身體感覺沉重,心情煩躁,口中沒有味道,不想吃東西,大小便不順暢,或者出現吃完東西就拉肚子,大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胸部脹滿、呼吸短促、咽喉食道感覺不順暢,喜歡躺著、全身無力等症狀。

2. 黃耆人參湯

即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加麥門冬、五味子、蒼朮、炒曲、黃柏,治脾胃虛弱,上焦之氣不足,遇夏天氣熱盛,損傷元氣,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精神不足,兩腳痿軟,早晚寒厥,日高復熱如火,氣血俱不足等症。

白話文:

這帖藥方「黃耆人參湯」,其實就是把「補中益氣湯」去掉柴胡,再加入麥門冬、五味子、蒼朮、炒曲、黃柏這幾味藥。主要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以及上焦(胸腔以上)的氣不足的狀況。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夏天,因為天氣太熱,容易損耗身體的元氣,導致人容易疲倦懶散、只想躺著,四肢無力、精神不振,兩腳也軟弱無力。有些人還會出現早晚手腳冰冷,但到了白天卻又像發燒一樣發熱的現象,這些都是因為身體的氣血都虛弱不足所引起的。

3. 清暑益氣湯

即黃耆人參湯加澤瀉、青皮、葛根,治長夏濕熱蒸人,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疼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悶,小便赤而數,大便溏而頻,或利或渴,不思飲食,自汗身重。

白話文:

這是用黃耆人參湯,再加入澤瀉、青皮、葛根組成的藥方,用來治療長夏季節濕熱天氣悶熱逼人,導致大家普遍感到身體不適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四肢困倦乏力、精神不振、懶得動彈、胸悶氣短、肢體關節疼痛,有些人會出現呼吸急促、身體發熱煩躁、心窩脹悶、小便顏色深而次數多、大便稀溏且次數頻繁,或者腹瀉、口渴、食慾不振、容易出汗且感覺身體沉重。

4. 升陽益胃湯

即補中益氣湯加神麯、生黃芩治婦人經候凝結黑血成塊,臍左有血瘕,水瀉不止,谷不消化,後血塊暴下並水俱作。

白話文:

這是補中益氣湯加上神麯和生黃芩的配方,用來治療婦女月經不順,經血凝結成黑色血塊,導致肚臍左邊有血塊腫塊,並且持續拉肚子,消化不良,後來血塊突然大量排出,同時腹瀉也加劇的情況。

5. 人參益胃湯

即補中益氣湯加益智、黃芩、半夏、蒼朮、紅花治頭煩動即微痛,不喜飲食,四肢怠惰,躁熱、短氣、口不知味、腹鳴、大便微溏,身體昏悶,竟渴不喜冷物。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在補中益氣湯的基礎上,額外加入了益智仁、黃芩、半夏、蒼朮、紅花這幾味藥。主要用來治療頭部煩躁不安,甚至微微作痛,不想吃東西,四肢疲倦無力,感到煩躁發熱、呼吸短促、嘴裡沒味道、肚子咕嚕叫、大便稍微稀溏,身體昏沉悶重,雖然口渴卻不想喝冰冷的飲品等症狀。

6. 升陽順氣湯

即補中益氣湯去白朮,加半夏、草豆蔻、神麯、黃柏,治飲食不節、勞役所傷,腹脅滿悶、短氣,遇春則口淡無味,遇夏雖熱猶自惡寒,飢則常如飽,不喜食冷物。

白話文:

這個升陽順氣湯,是在補中益氣湯的基礎上,去掉了白朮這味藥,另外加入了半夏、草豆蔻、神麯、黃柏這四味藥。

這個方子主要是用來治療因為飲食不節制、過度勞累所引起的疾病,像是胸腹部和脅肋部位感到脹滿悶痛、呼吸短促。患者的症狀還會隨著季節變化,例如春天時會覺得嘴巴沒味道,夏天雖然天氣很熱卻仍然會覺得怕冷,肚子餓的時候卻感覺像吃飽了一樣,而且不喜歡吃冰冷的食物。

7. 調榮養氣湯

即補中益氣湯去升麻,加生地、川芎、細辛、羌活、防風,治頭疼,身熱,惡寒,微渴,濈然汗出,遍身作痛,腳腿痠疼,無力,沉倦,脈虛無力。庸工不識,因作正傷寒,大發其汗,致輕變重。殊不知勞力內傷,氣血外感寒邪,宜少用辛溫之劑,則愈。名曰勞力感寒。經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將補中益氣湯去掉升麻,再加入生地、川芎、細辛、羌活、防風。用來治療頭痛、身體發熱、怕冷、稍微口渴、稍微出汗、全身痠痛、腳腿痠軟無力、感到疲憊想睡、脈象虛弱無力的情況。

有些庸醫不了解情況,把它當作一般的傷寒來治療,大量使用發汗的藥物,反而使病情由輕轉重。他們不知道這種情況是因為勞累導致身體內部氣血不足,又受到外部寒邪侵襲,所以應該少量使用辛溫的藥物來治療,才能痊癒。這種情況叫做「勞力感寒」。

《黃帝內經》說:「勞損的病症要用溫補的方式來治療,氣血虧虛的病症也要用溫補的方式來治療。甘溫的藥物可以消除身體的熱症,這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