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劑》~ 卷之二 (21)
卷之二 (21)
1. 苓甘五味姜辛湯
即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各三兩)。治眼前湯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此湯治其咳、滿。
白話文:
苓甘五味姜辛湯是用桂枝茯苓五味子甘草湯的方子,去掉桂枝,再加入乾薑、細辛(各三兩)。主治眼睛發脹、氣往上衝,低頭反而咳嗽加劇,胸部滿悶的症狀,用這個方子治療咳嗽和胸悶。
2. 桂苓五味去桂加乾薑細辛半夏湯
即苓甘五味姜辛湯加半夏(半升)治服前湯咳滿即止而更不復渴沖氣復發者,以姜辛為熱藥也,服之當歸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水其水。
白話文:
桂苓五味去桂加乾薑細辛半夏湯是用苓甘五味姜辛湯,去除桂枝,再加入半夏(半升)來治療。服用之前的藥物後,咳嗽、胸悶等症狀立即停止,而且不再口渴,但氣逆又發作的患者,適用此方。因為乾薑、細辛是溫熱的藥物,服用後如果原本口渴的症狀反而停止了,就表示是支飲。支飲的治療方法是,如果患者感到胸中煩悶憋脹,必定會嘔吐,嘔吐後再服用含有半夏的藥物,並多喝水。
3.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
即前方加杏仁(半斤)去皮尖,治服前湯水去嘔止其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黃髮其陽故也。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 即前方加大黃(三兩),治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煮生面故加大黃以利之。
白話文: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
此方是在原方基礎上,加入杏仁(半斤)去皮尖。用於治療服用原方後仍嘔吐、腫脹的患者,加入杏仁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症狀。雖然此症狀類似於需要服用麻黃的病症,但因為病人本身氣血痹阻,所以不適合服用麻黃。如果勉強服用麻黃,反而會導致厥逆(四肢厥冷),這是因為病人本身血虛,頭髮發黃,陽氣不足的緣故。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大黃湯:
此方是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大黃(三兩)。用於治療面部潮紅似醉酒的患者,這是由於胃熱上逆所致,因此加入大黃以瀉熱通便。
4.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治發汗後腹脹滿者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薑(半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兩) 人參(一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治因發汗後導致腹部脹滿的症狀。
將半斤炙烤去皮的厚朴、半斤生薑、半升洗淨的半夏、二兩甘草、一兩人參,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過濾掉藥渣,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5. 炙甘草湯
用甘草(四兩,炙)人參、阿膠(各二兩)生薑、桂枝(各三兩)麥門冬、麻仁(各半升)生地黃(一斤)大棗(三十枚)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糕,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渴」,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者,千金翼同。
白話文:
炙甘草湯:
用四兩炙甘草、二兩人參、二兩阿膠、三兩生薑、三兩桂枝、半升麥門冬、半升麻仁、一斤生地黃、三十枚大棗,加七升清酒和八升水,先將其餘八種藥材煮沸,取三升藥汁過濾,加入阿膠,溫服一升,每日三次。此方也稱「復脈渴湯」,用於治療傷寒導致脈搏結代、心悸的症狀,與《千金翼方》記載相同。
6. 星香湯
治中風痰盛,服熱藥不得者
南星(六錢) 木香(不見火二錢) 生薑(七片)
上㕮咀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白話文:
星香湯
治療中風痰盛,服用溫熱藥物會加重病情者:
南星六錢,木香(未經炮製)二錢,生薑七片。
以上藥材研磨後,做成一劑藥方,用兩杯水煎煮,煎至一杯,不限時間服用。
7. 三生飲
即星香湯加川烏生附子(各三錢)治卒中昏不知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治痰厥、飲厥及氣虛眩暈,悉有神效。痰涎壅盛者,加全蠍(三枚)。一方氣虛人,去川烏、南星,名附香湯。
白話文:
三生飲
此方以星香湯為基礎,再加入川烏、生附子(各三錢),用於治療中風昏迷不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吞咽困難伴有聲音嘶啞,痰氣壅盛等症狀。無論是外感風寒,還是內傷於喜怒,或是脈象沉弱,或指下脈搏浮盛,皆可服用。此外,此方還能有效治療痰厥、飲厥以及氣虛眩暈等症,療效顯著。若痰涎壅盛者,可再加全蠍(三枚)。若患者為氣虛體質,則應去除川烏、南星,此時方名為附香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