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沛

《祖劑》~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三

2. 茯苓四逆湯

即四逆湯加茯苓(四兩)人參(一兩)四逆湯補陽,再參苓以益陰,治汗下後不解,煩躁者

芍藥甘草附子湯 即四逆湯去乾薑,加芍藥(三兩)甘草(一兩)治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之酸,收斂津液而益榮,附子之辛溫,固陽氣而固衛,甘草之甘,調和辛酸而安正氣。

白話文:

茯苓四逆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入茯苓四兩、人參一兩。四逆湯可以溫補陽氣,再加入茯苓和人參來滋陰,用於治療出汗後症狀未解、煩躁不安的情況。

芍藥甘草附子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去掉乾薑,加入芍藥三兩、甘草一兩。用於治療出汗後症狀未解,反而感到惡寒的情況,這是因為身體虛弱造成的。芍藥味酸,可以收斂津液,滋養營血;附子辛溫,可以溫補陽氣,固護衛氣;甘草味甘,可以調和芍藥的酸味和附子的辛溫,使正氣平和。

3. 桂枝附子湯

即四逆湯去乾薑,加桂枝(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

白話文:

桂枝附子湯是用四逆湯去除乾薑,再加入桂枝(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所組成的方劑。用於治療傷寒病發八九天,外感風寒,寒邪與濕邪互相搏結,導致全身疼痛、煩躁不安,無法翻身,沒有嘔吐和口渴症狀,脈象浮弱而澀的情況。

4. 甘草附子湯

即四逆湯去乾薑,加白朮(二兩),桂枝(四兩)。治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或身微腫者。

白話文:

甘草附子湯

治療風濕互相侵犯,導致骨骼關節疼痛、抽痛,無法屈伸,靠近患處時疼痛加劇,伴隨出汗、呼吸短促、小便不利、怕風,或身體輕微浮腫的情況。

5. 白朮附子湯

近效名:朮附湯即四逆湯去乾薑加白朮(二兩)薑棗煎服。治證同前,但大便堅,小便自利者。

白話文:

白朮附子湯

此方與四逆湯功效相近,做法是將四逆湯的乾薑去掉,再加入白朮(二兩),以生薑、大棗一起煎服。主治症狀與四逆湯相同,但患者大便乾燥,小便卻通暢者。

6. 真武湯

治少陰病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

茯苓(三兩,甘平) 芍藥(三兩,酸平) 生薑(三兩,切,辛溫) 白朮(二兩,甘溫)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熱)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加減法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

成無己曰:真武,北方水神也,而屬腎,用以治水焉。水氣在心下,外帶表而屬陽,必應發散,故治以真武湯。青龍湯主太陽病,真武湯主少陰病。少陰腎水也,此湯可以和之。內經曰:脾惡濕,甘先入脾。茯苓白朮之甘,以益脾逐水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濕淫所勝。佐以酸平,附子芍藥生薑之酸辛,以溫經散濕。

白話文:

真武湯

治療少陰病症四五天,伴隨腹痛、尿少、四肢沉重疼痛,以及腹瀉的病症。

藥方組成:茯苓三兩(性味甘平)、芍藥三兩(性味酸平)、生薑三兩(切片,性味辛溫)、白朮二兩(性味甘溫)、附子一枚(炮製,去皮,切成八片,性味辛熱)。

用法用量:以上五味藥材,加水八升,煎煮至三升,過濾藥渣,溫服七合,每日服用三次。

加減方法:

如果咳嗽,則加入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如果小便通暢,則去掉茯苓;如果腹瀉,則去掉芍藥,並加入乾薑二兩;如果嘔吐,則去掉附子,增加生薑,直到生薑總量達到半斤。

說明:真武,是北方水神,屬腎臟,此方用於治療水腫。水氣停留在心窩處,並影響到體表,屬於陽氣不足,必須要發散,所以用真武湯治療。青龍湯主治太陽病,真武湯主治少陰病。少陰屬腎臟,此湯可以調和腎臟功能。內經記載:脾臟不喜歡濕氣,甘味先入脾經。茯苓、白朮的甘味,可以益脾,祛除水濕寒邪。用辛熱之物,溫陽化濕。輔以酸平之味,附子、芍藥、生薑的酸辛之性,可以溫經散寒,除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