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劑》~ 卷之三 (17)
卷之三 (17)
1. 奔㹠湯
即四物湯去地黃,加半夏、甘草、黃芩、生葛、生薑、李根白皮,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治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者。
白話文:
把四物湯裡的地黃拿掉,加入半夏、甘草、黃芩、生葛、生薑、李樹根的白色樹皮,以兩鬥水煮到剩五升,溫熱後服一升,一天三次,晚上一次。用於治療奔豚氣上衝、胸腹疼痛、寒熱往來的情況。
2. 人參養榮湯
即大補湯去川芎,加陳皮、遠志、五味子,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肢體瘦倦、食少作瀉,又治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而下痢、心驚悸、熱而自汗等證。
白話文:
將大補湯中的川芎去掉,加入陳皮、遠志、五味子,用來治療脾肺俱虛、發熱、畏寒、四肢瘦弱倦怠、食少便溏的症狀,也能治療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嗽且拉肚子、心悸、自發性出汗等症狀。
3. 桂香散
即四物湯去地黃、芍藥加桂酒小便煎,治產後腹痛。
複方
白話文:
四物湯去掉地黃和芍藥,加入桂酒和小便煎煮,用於治療產後腹痛。
4. 茯苓補心湯
即四物合參蘇飲,治心氣虛耗,不能藏血,面色痿黃,五心煩熱。
白話文:
就是四物湯加上參蘇飲,用來治療心氣虛弱,無法正常藏血,導致面色萎黃,手心腳心及胸口煩熱。
5. 理物湯
即四物湯、合理中湯治交腸
白話文:
就是將四物湯和理中湯合用來治療交腸。
6. 當歸四逆湯
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
當歸(三兩,辛溫) 桂枝(三兩,去皮,辛熱) 芍藥(三兩,酸寒) 細辛(三兩,辛熱) 通草(二兩,甘平) 甘草(二兩,甘平) 大棗(二十五枚,擘,甘溫)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當歸(三兩,辛溫):具有溫補血氣、調經止痛的作用。
桂枝(三兩,去皮,辛熱):具有溫陽散寒、解肌發汗的作用。
芍藥(三兩,酸寒):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作用。
細辛(三兩,辛熱):具有發汗散寒、溫肺化痰的作用。
通草(二兩,甘平):具有清熱利尿、宣肺通陽的作用。
甘草(二兩,甘平):具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的作用。
大棗(二十五枚,擘,甘溫):具有補氣健脾、養血安神的作用。
成無己云:內經曰:脈者血之腑也,諸血者皆屬心,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苦先入於心,當歸之苦以助心血,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芍藥之酸以收心氣,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大棗、甘草、通草之甘以緩陰血。
白話文:
成無己說:《內經》說:脈是血的臟腑,各種血液都歸屬於心,要打通脈絡,必須先補益心氣血氣,苦味先入於心,當歸的苦味能夠幫助心血,心氣苦急,吃酸味食物可以收斂心氣,芍藥的酸味可以收斂心氣,肝氣苦急,吃甘味食物可以緩和肝氣,大棗、甘草、通草的甘味可以緩和陰血。
7.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即本方加吳茱萸(二升)、生薑(半斤)、水酒(各六升)煮服,治手足厥逆,內有寒。茱萸辛溫以散久寒,生薑辛溫以行陽氣。
白話文:
這個藥方加入吳茱萸(兩升)、生薑(半斤)、水酒(各六升)煮服,用於治療手腳冰涼、體內有寒氣的疾病。吳茱萸辛溫,可以散去體內的寒氣。生薑辛溫,可以使陽氣運行。
8. 吳茱萸湯
用吳茱萸(一升)洗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治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成無己云:內經曰: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吳茱萸生薑之辛以溫胃,人參大棗之甘以緩脈。
白話文:
用吳茱萸(四百克)洗人參(一百二十克)生薑(二百四十克)大棗(十二粒)一起煮來治因吃食物而想吐的人,這是屬於陽明經。成無己說:內經中說:寒邪侵犯人體內臟,應療以甘溫,再佐以苦辛之藥。吳茱萸生薑辛溫以溫暖胃,人參大棗甘緩以紓緩脈氣。
9. 五味子散
用五味子炒三兩,吳茱萸炒五錢。上二味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治腎泄在清晨五更作瀉,飲食進或大便不實不時去,後為丸尤妙。
白話文:
用五味子炒三兩,吳茱萸炒五錢。將上面這兩種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以白開水送服。治療清晨五更發生腹瀉的腎虛泄瀉,不論是否進食或大便不實,隨時都可能拉肚子,做成丸劑服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