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劑》~ 卷之二 (4)
卷之二 (4)
1. 三聖散
用防風(三兩)瓜蒂(三兩)藜蘆(一兩或五錢)治痰涎壅盛,用此吐之,以吐為度,不必盡劑。宜靜室暖不透風處用,吐至以好醋蔥湯解之。
白話文:
用防風(三兩)、瓜蒂(三兩)、藜蘆(一兩或五錢)來治療痰涎壅盛,服用此藥後會嘔吐,以嘔吐為止,不必藥劑全部用完。應在安靜的室內,溫暖不透風的環境下服用,嘔吐後服用好醋和蔥湯來止嘔。
2. 瓜蒂散
用瓜蒂、丁香(各七枚)、小豆為末,黑豆許於鼻,少時黃水出,瘥。治身面四肢浮腫、殺蟲、去鼻中息肉、陰黃、黃疸及暴急黃。
白話文:
將瓜蒂、丁香(各七枚)、小豆研磨成粉末,把黑豆塞進鼻孔,過一陣子就會有黃色的水流出,就可以痊癒。用於治療身體和四肢浮腫、殺蟲、去除鼻中息肉、陰黃、黃疸和暴急黃。
用苦參(二分),甘草(一分半),瓜蒂(二十枚),赤豆(二七粒)。療傷寒汗出不渴三四日,胸中惡欲吐者當吐不止,作蔥豉汁解之。忌海藻、松菜。
白話文:
使用苦參(二分)、甘草(一分半)、瓜蒂(二十枚)、赤豆(二十七粒)。治療傷寒發汗但不口渴、已經三四天、胸口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應該要吐出來而不是忍住不吐,用蔥豉汁來治療。忌吃海藻、松菜。
3. 赤小豆茯苓湯
用赤小豆(三十枚)、茯苓(六銖)、瓜蒂(四銖)、雄黃(二銖)、甘草(五銖炙)、栝蔞(四銖),用水三升,先煮小豆、茯苓,取汁八合,合後四藥,搗為散,取前汁調半錢匕,適寒溫服之,須臾當吐則愈。治黑疸,身體大小便正黑。一方云:療久黃疸。
白話文:
使用赤小豆(三十顆)、茯苓(六公克)、瓜蒂(四公克)、雄黃(二公克)、甘草(五公克,先烤過)、栝蔞(四公克),加入三公升的水,先煮赤小豆和茯苓,煮到剩八合(約 1600 毫升),再加入其餘四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取先前煮好的藥汁,加入半錢(約 2 公克)的藥粉,在適當的溫度下服用,不久後就會吐出黑色物質,症狀即可痊癒。此方用於治療黑疸,患者大小便皆呈黑色。另一種說法是:此方可治療長久不癒的黃疸。
4. 瓜蒂散
用瓜蒂(三分)赤小豆(四分熬)雄黃(四兩研)搗篩為散,空心溫漿水服一錢匕半,當吐止不吐,加至二錢匕。寮卒中惡心腹絞刺痛,氣急脹,奄奄欲絕。
白話文:
將瓜蒂(三分)、赤小豆(四分)、雄黃(四兩研磨)搗碎篩選成藥粉,空腹時用溫熱的蒸餾水送服一錢半的藥粉,如果服用後沒有嘔吐,可以增加到二錢。若軍隊中有人心腹絞刺疼痛、氣急脹滿、奄奄一息,可以用此藥方治療。
5. 調胃承氣湯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
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浸苦寒) 甘草(二兩炙甘平) 芒硝(半升鹹苦大寒)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白話文:
大黃(四兩,要去皮,用清酒浸泡,其性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常常用於治療熱證、血熱、中毒等疾病。
甘草(二兩,要炙用,其性甘、平):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虛乏力、咳嗽、咽痛等疾病。
芒硝(半升,其性鹹、苦、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常常用於治療熱證、血熱、便祕等疾病。
成無己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芒硝鹹寒以除熱,大黃苦寒以蕩實,甘草甘平助二物推陳而緩中。又曰:承氣湯中用甘草,恐其暴下也。
白話文:
成無己說:身體內部有熱邪,治療時應該用鹹寒的藥物,輔佐以苦甘的藥物。芒硝鹹寒,可以清除熱邪;大黃苦寒,可以蕩滌積實;甘草甘平,可以幫助二物推陳致新,緩和其中的燥烈之性。又說:承氣湯中使用甘草,是為了擔心它瀉下過於猛烈。
6. 大承氣湯
陽明病脈遲汗出不惡寒身重短氣腹滿潮熱大便硬者
大黃(四兩酒洗苦寒) 厚朴(半斤炙去皮苦溫) 枳實(五枚炙苦寒) 芒硝(三合鹹寒)
白話文:
-
大黃(四兩,用酒洗淨,味苦,性寒)
-
厚朴(半斤,炙烤後去除外皮,味苦,性溫)
-
枳實(五枚,炙烤後,味苦,性寒)
-
芒硝(三合,味鹹,性寒)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白話文:
用一斗水,先煮甘草和人參這兩種藥材,等到水份剩餘五升時,濾掉藥渣,加入大黃,再次煎煮,至水量剩餘兩升時,濾掉藥渣,再加入芒硝,用文火煮沸一兩次,藥湯分兩次溫熱服用,若服後能通便,則後面不必再服。
成無己曰:內經曰「燥淫所勝以苦下之」,大黃、枳實之苦以潤燥除熱。又曰「燥淫於內治以苦溫」,厚朴之苦下結燥。又曰「熱淫所勝治以鹹寒」,芒硝之咸以攻蘊熱。
白話文:
成無己說:內經中有「燥淫所勝以苦下之」之說,大黃、枳實的苦味可以滋潤除燥、清除熱氣。還有「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之說,厚朴的苦味可以治療瘀結燥熱。另外還有「熱淫所勝治以鹹寒」之說,芒硝的鹹味可以攻破蘊積的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