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劑》~ 卷之一 (23)
卷之一 (23)
1. 柴胡三白湯
即小柴胡湯去黃芩加白朮、白芍藥、白茯苓、黃連,治發熱自利或譫語氣滿,加砂仁。
複方
白話文:
柴胡三白湯:就是小柴胡湯去除黃芩,再加入白朮、白芍藥、白茯苓和黃連,用於治療發熱、腹瀉,或神志不清、胸悶氣脹的症狀。如果症狀還伴隨有脹滿,可以再加入砂仁。
2. 柴苓湯
即本方合五苓散治發熱泄瀉裡虛。
白話文:
柴苓湯是用柴胡加五苓散的方劑,治療發熱、腹瀉以及內虛的症狀。
3. 柴平湯
即本方合平胃散治瘧疾。
白話文:
柴平湯就是將這個方劑與平胃散合用來治療瘧疾。
4. 柴樸湯
即柴平湯去人參加獨活、前胡、茯苓、藿香,治瘧氣弱加人參、白朮;食不化加神麯、麥芽、山楂。
白話文:
柴樸湯:
這是由柴平湯去除人參、獨活、前胡、茯苓、藿香所組成的方劑。若瘧疾氣虛,則需加入人參、白朮;若食物消化不良,則需加入神麴、麥芽、山楂。
5. 柴胡四物湯
一名調經湯,即本方合四物湯,治血虛,下午發熱。
白話文:
柴胡四物湯
又名調經湯,是將柴胡加入四物湯加減而成,主治血虛、午後發熱的症狀。
6. 柴陳湯
即小柴胡湯合二陳湯治瘧,退熱和中理氣。
白話文:
柴陳湯是用小柴胡湯和二陳湯合方來治療瘧疾,具有退熱、和胃理氣的功效。
7. 柴胡六君子湯
即小柴胡合六君子湯治虛瘧虛熱,補中退熱。
白話文:
柴胡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虛寒體質引起的瘧疾和虛熱,具有補益中氣和退熱的功效。
8. 葛根黃芩黃連湯
治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不止,喘而汗出者
葛根(半斤,甘平) 甘草(二兩,炙,甘平) 黃芩(三兩,苦寒) 黃連(三兩,苦寒)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按成無己云:內經曰:甘發散為陽,表未解者,散以葛根甘草之甘;苦以堅之,裡氣弱者,堅以芩連之苦。
白話文:
葛根黃芩黃連湯用於治療太陽病,服用桂枝湯後反而腹瀉不止,並伴有呼吸困難和出汗的症狀。
藥方組成:葛根(半斤,味甘性平)、炙甘草(二兩,味甘性平)、黃芩(三兩,味苦性寒)、黃連(三兩,味苦性寒)。
製法: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八升先煎煮葛根,至水量減少二升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煎煮至水量剩下二升,過濾掉藥渣,分次溫服。
方義闡述:成無己說,《內經》記載:甘味藥物具有發散作用,屬於陽性,如果表症未解,就用葛根和甘草的甘味來發散;苦味藥物具有收斂作用,如果裡氣虛弱,就用黃芩和黃連的苦味來收斂。
9. 升麻葛根湯
用葛根(十五兩)升麻、白芍藥、甘草(各三兩)為末,每服三錢,水煎去滓,熱服,日三服。治大人、小兒傷寒、癍疹、時氣、溫疫,頭痛、發熱、肢體煩疼,及瘡疹發與未發,疑似之際,並宜服之。海藏云:活人言頭痛如破者,連須蔥白湯,次又不已者,葛根升麻湯,恐太陽流入陽明,斷其路,故以此湯主之。不知升麻乃陽明藥,非太陽藥也。
人或初病太陽證,便與葛根升麻湯,是遺太陽,不惟遺,反引太陽邪氣入於陽明,不能解也。其變可勝言哉!
白話文:
升麻葛根湯
將葛根十五兩、升麻、白芍藥、甘草各三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後過濾藥渣,趁熱服用,一天服用三次。此方用於治療大人小孩的傷寒、斑疹、季節性傳染病、溫疫,症狀包括頭痛、發熱、四肢痠痛,以及瘡疹發作與未發作,或疑似的情況,皆可服用。古籍記載:有人說頭痛像要裂開一樣,可以用蔥白湯治療;如果仍然不見效,就用葛根升麻湯。這是因為擔心太陽經的病邪流入陽明經,所以用此方阻斷其傳播途徑。但升麻是陽明經的藥物,並非太陽經的藥物。
有些人一患病就有太陽經的症狀,就服用葛根升麻湯,這是捨棄了太陽經的治療,不僅如此,反而會將太陽經的邪氣引導到陽明經,導致無法痊癒。其後果不堪設想!
10. 升麻荷葉湯
即升麻葛根湯加蒼朮、荷葉治雷頭風如傷寒,寒熱頭面腫痛。
白話文:
升麻荷葉湯是用升麻葛根湯的基礎,再加入蒼朮和荷葉,來治療類似傷寒的雷頭風,症狀為寒熱交替,頭面腫痛。
11. 升麻黃連湯
即升麻葛根湯加芩連、白芷、犀角水煎減半,另用水半盞浸川芎(一錢)、荊芥(五分)、薄荷(四分),入前藥同煎至一鍾服之。治手陽明氣盛有餘,身已前皆熱,況素有積熱在胃,致風熱上行,故面獨熱。先以調胃承氣加黃連、犀角(各一錢)疏利兩三行,以徹其熱,次服此湯。氣弱人減黃連一半。
白話文:
升麻黃連湯:
這是升麻葛根湯的改良方,加了黃芩、黃連、白芷、犀角,水煎後藥汁減半。另用半杯水浸泡川芎一錢、荊芥五分、薄荷四分,然後與前面煎好的藥一起再煎,煎至一杯的量服用。此方用於治療手陽明經氣盛實,身體前部發熱,尤其本身胃中積熱,導致風熱上行,因而只有臉部發熱的症狀。 治療之前,先用調胃承氣湯加黃連、犀角各一錢,瀉下兩三次,徹底清除體內熱邪,之後再服用此方。體質虛弱者,黃連用量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