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沛

《祖劑》~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藿香正氣散

即不換金正氣散去蒼朮換白朮加白芷、桔梗、紫蘇、大腹皮、茯苓、薑、棗煎服。如欲汗去棗,加蔥白三莖,熱服,溫覆取汗。吳綬曰:此乃宋人所制,非正傷寒之藥也。若病在太陽經,頭疼發熱,骨節痛者,與此方全無相干。如妄用之,先虛正氣,逆其經絡,雖汗出不解,變成壞證多矣。

凡傷寒發熱,脈沉與元氣素虛,並夾陰傷寒發熱者,切宜戒之。吳山甫曰:風寒客於皮毛腠理則宜解表。若四時不正之氣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裡,故不用大汗,而以芬香利氣之品以避不正之氣,佐以白朮、茯苓甘平之品以培養中氣也。用者宜慎之。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

就是把不換金正氣散裡的蒼朮換成白朮,再加入白芷、桔梗、紫蘇、大腹皮、茯苓、生薑、大棗,煎煮後服用。如果想發汗,可以去掉大棗,加三根蔥白,熱服後蓋好被子取汗。吳綬說:這個方子是宋代人發明的,不是治療正傷寒的藥。如果病在太陽經,頭痛發熱,骨節疼痛,這個方子完全沒有作用。如果亂用,反而先傷了正氣,逆亂經絡,即使出了汗也不見好,反而容易病情加重。

凡是傷寒發熱,脈象沉弱或元氣本來就虛弱,以及夾雜陰寒的發熱,都絕對不能用這個方子。吳山甫說:風寒侵犯皮膚肌肉,應該解表。但如果四季不正之氣從鼻子進入,不在表層而在裡層,就不需要大量出汗,而是用芳香化氣的藥物來避開不正之氣,再用白朮、茯苓這些甘平的藥物來培補中氣。使用這個方子一定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