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沛

《祖劑》~ 卷之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6)

1. 順氣木香散

即藿香正氣散加木香、玄胡索治心腹痛、嘔惡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加木香、玄胡索,可用於治療心腹疼痛、噁心嘔吐的症狀。

2. 二香湯

即藿香正氣散加香藿、扁豆、葛根,治暑月熱病兼有內傷生冷飲食停滯、嘔吐、噁心、中脘痞悶或憎寒、惡風、手足拘急者。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加入香藿、扁豆、葛根,用來治療暑月熱病,同時兼有內傷生冷飲食停滯、嘔吐、噁心、中脘痞悶或畏寒、怕冷、手腳抽搐、硬化的症狀。

3. 棗肉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生薑、紅棗(各二兩)。上伴銼碎,拌勻,以水浸過面上半寸許,煮令水乾,取出焙燥,碾為細末,每服二錢,用鹽湯點,空心食前服。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噦、噁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隋、嗜臥、體重、節痛,常多自利或發霍亂,及五噎、入痞、膈氣、反胃,並宜服之。

複方

白話文:

在平胃散中加入生薑、紅棗(各二兩)。以上藥物一起搗碎,拌勻,用水浸過藥物表面半寸左右,煮到水乾,取出烘乾,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鹽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適用於脾胃不和,不想吃東西,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悶、氣短、嘔吐噁心、反胃、吞酸,面色發黃,身體瘦弱、疲倦、嗜睡、體重減輕、關節疼痛,經常腹瀉或出現霍亂以及胸膈反胃,都可以服用這個藥方。

4. 白朮附子湯

即平胃散合四苓散去甘草,加半夏、桂、附,治勞倦所傷,量虛實加減。

白話文:

將平胃散和四苓散合併使用,去除甘草,加入半夏、桂枝、附子,用來治療勞倦所造成的傷害,依據患者的虛實來加減藥量。

5. 對金飲子

一名胃苓湯即平胃散合五苓散,治傷暑泄瀉、煩渴、小水不利、霍亂吐瀉及產後遍身浮腫。

白話文:

胃苓湯,即平胃散與五苓散合用,用於治療因傷於暑熱而引起的腹瀉、煩渴、小便不利、霍亂嘔吐腹瀉,以及產後全身浮腫等症狀。

6. 黃白散

即平胃合六一散,治泄瀉、煩渴及傷暑小便不利。

白話文:

即是平胃散加上六一散,用來治療腹瀉、口渴以及中暑導致的小便不通暢。

7. 柴平散

即平胃合小柴胡湯治濕瘧,手足沉重,寒多熱少,一身盡痛者。

白話文:

使用平胃散和小柴胡湯治療濕瘧,症狀包括手腳沈重、畏寒多於發熱、全身疼痛。

8. 除濕湯

即平胃合二陳湯加白朮、藿香,治風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痠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

白話文:

平胃合二陳湯加上白朮、藿香,可以治療風濕侵害,所引起的全身沉重痠軟,腰痠背痛,大便稀溏,小便時而澀痛時而通暢的症狀。

9. 藿薷湯

即藿香正氣散合黃連香薷飲治暑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配合黃連香薷飲治療中暑。

10. 術香交加散

即藿香正氣散合六和湯治痢。

白話文:

使用藿香正氣散配合六和湯治療痢疾。

11. 烏梅丸

治傷寒靜而時煩者,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煩,得食而嘔吐蛔者

烏梅(三百枚) 細辛(六兩) 乾薑(十兩) 當歸(四兩) 黃連(一斤) 附子(六兩,炮去皮) 蜀椒(四兩,去汗) 桂枝(六兩,去皮) 人參(六兩) 黃柏(六兩)

白話文:

*烏梅(三百顆):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

*細辛(六兩):具有發汗解表、溫肺化飲、溫中止瀉的功效。 *乾薑(十兩):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 *當歸(四兩):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黃連(一斤):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安神的功效。 *附子(六兩,炮去皮):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 *蜀椒(四兩,去汗):具有溫中散寒、祛濕止痢、止嘔止瀉的功效。 *桂枝(六兩,去皮):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的功效。 *人參(六兩):具有補氣養血、益氣健脾、強壯心肌、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黃柏(六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固澀止瀉的功效。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二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白話文:

將前述的十味藥物分別搗碎,篩合後混在一起,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去除果核後蒸熟,再將五升米煮成飯並搗成泥狀,將藥物與米飯泥混合均勻,放入臼中並用杵搗兩千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服用時,先吃飯喝水後再服用十粒藥丸,一日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劑量至二十粒。服用期間禁止食用生冷、滑膩的食物以及有異味的飲食。

按成無己云:肺主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烏梅之酸以收肺氣;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人參之甘以緩脾氣;寒淫於內,以辛潤之,以苦堅之,當歸桂椒細辛之辛以潤內寒,寒淫所勝平以辛熱,薑附之辛熱以勝寒;蛔得甘則動,得苦則安,黃連黃柏之苦以安蛔。

白話文:

根據成無己的說法,肺主氣,肺想收斂,就趕緊吃酸味食物讓它收斂,烏梅的酸味可以收斂肺氣;脾想緩和,就趕緊吃甘味食物讓它緩和,人參的甘味可以緩和脾氣;寒氣侵襲內部,就用辛味潤之,用苦味堅之,當歸、桂椒、細辛的辛味可以潤內寒,寒氣侵襲所致的平寒,就用辛熱之味,生薑、附子的辛熱之味可以勝寒;蛔蟲遇到甘味就會動,遇到苦味就會安靜,黃連、黃柏的苦味可以安蛔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