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劑》~
1. 卷之一
2. 澤術麋銜湯
(治病酒風身熱解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
澤瀉(十分) 術(十分) 麋銜(五分)
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按王太僕云)術(味甘溫平主治大風止汗)麋銜(味苦寒平主治風濕筋痿)澤瀉(味甘寒平主治風濕益氣由此功用方故先之飯後藥先為之後飯)
白話文:
澤術麋銜湯治療因酒導致的風邪入體,症狀為身體發熱、倦怠、出汗像洗過澡一樣、怕風、氣短。
處方:澤瀉十分、術十分、麋銜五分,混合後做成藥丸,飯後服用。
(按:王太僕說)術味甘性溫和,主治大風(風濕病)和止汗;麋銜味苦性寒平,主治風濕、筋骨萎縮;澤瀉味甘性寒平,主治風濕並能益氣。因此,此方中澤瀉放在飯前服用,其他藥物則飯後服用。
3. 澤瀉湯
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
澤瀉(五兩) 白朮(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白話文:
澤瀉湯
治療胸腹部有支飲(積聚的液體)的病症,患者經常感到頭暈目眩。
配方:澤瀉五兩、白朮二兩。
用法:將以上兩種藥材用二升水煎煮,濃縮至一升,分次溫服。
4. 豬苓散
治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此方主之。
豬苓、茯苓、白朮(各等分)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白話文:
豬苓散
治療嘔吐,病在膈肌以上,並且患者很想喝水的情況。 症狀急迫時,立即服用此方;想喝水是此方主治的症狀。
藥方組成:豬苓、茯苓、白朮(三種藥材各等份)
使用方法:將以上三味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每日服用三次。
5. 茯苓戎鹽湯
即豬苓散去豬苓,加茯苓三倍,戎鹽彈丸大一枚,治小便不利。
白話文:
茯苓戎鹽湯:就是豬苓散去掉了豬苓,改用三倍量的茯苓,再加一粒像彈丸一樣大小的戎鹽,用來治療小便不利。
6. 五苓散
治傷寒溫熱病表裡未解,頭痛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亂吐利,躁渴引飲。並治瘦人臍下有動悸,吐涎沫而巔眩。此水也。
茯苓(十八銖,去皮,甘平);豬苓(十八銖,去皮,甘平);白朮(十八銖,甘平);澤瀉(一兩六銖半,酸鹹);桂(半兩,去皮,辛熱)
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成無己。雲苓令也,通行津液,克伐腎邪,專為號令者苓之功也。又曰甘字從口從一,淡者一也。甘甚而反淡,甘緩而淡滲,二苓白朮(味俱甘平,潤虛燥而利津液。鹹味下泄為陰,澤瀉之咸以泄伏水。
辛甘發散為陽,桂枝之辛甘以和肌表。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滲泄。此太陽膀胱經下藥也。太陽病高則汗而發,之下則引而竭之,使邪從膀胱出也。)
白話文:
五苓散
治療傷寒、溫熱病,症狀為表裡症狀未解,頭痛發熱,口乾舌燥,感到煩躁口渴,喝水或水剛入口就吐出來,或者小便不利,以及雖然出汗症狀改善,但仍持續感到煩躁口渴,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此方。此外,還能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煩躁口渴想喝水。也適用於消瘦的人,出現腹部悸動、吐出唾沫並頭暈目眩的症狀。此方具有利水的作用。
藥材組成:茯苓十八銖(去皮,味甘性平)、豬苓十八銖(去皮,味甘性平)、白朮十八銖(味甘性平)、澤瀉一兩六銖半(味酸鹹)、桂枝半兩(去皮,味辛性熱)。
將以上五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白開水調和服用,每次服用一湯匙,一天服用三次。多喝溫水,出汗後症狀會好轉。按照藥方服用,並好好休息,就能痊癒。茯苓具有主導作用,能通利津液,克服腎臟的邪氣,茯苓的功效就是發號施令。甘字從口從一,淡者一也。甘味過甚反而變淡,甘味緩和則能滲透利水,茯苓和白朮(味道都是甘平,滋潤乾燥,並利津液)。鹹味向下泄水為陰,澤瀉的鹹味用來排除滯留的水分。
辛甘味具有發散作用屬陽,桂枝的辛甘味用以調節肌膚表層。通大便稱為攻下,通小便稱為滲泄。此方為作用於太陽膀胱經的藥方。太陽經病邪在上則透過出汗而發散,在下則引導其排出,使邪氣從膀胱排出體外。
7. 四苓散
(即五苓散去肉桂,治濕生於內,水瀉,小便不利。)
白話文:
四苓散:這是五苓散去掉了肉桂的藥方,用於治療體內濕氣導致的水瀉和排尿困難。
8. 茵陳五苓散
即五苓散加茵陳一方,去肉桂,加茵陳,名「加減五苓散」,治傷寒發黃,小便不利。
白話文:
茵陳五苓散就是五苓散加了茵陳蒿的藥方,將原方中的肉桂去除,再加入茵陳蒿,稱為「加減五苓散」。此方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的黃疸,以及小便不利的情況。
9. 豬苓湯
即四苓散去白朮,加阿膠、滑石,治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
白話文:
豬苓湯:這是四苓散的改良方,去掉了白朮,加上了阿膠和滑石,用來治療脈搏浮弱、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