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劑》~ 卷之三 (3)
卷之三 (3)
1. 四順湯
即理中湯去白朮,加熟附子,一云加茯苓,治霍亂吐下,心腹作痛,手足逆冷。又治身熱,脈沉,苦煩,默默不欲見光,時腹痛下利。
白話文:
將理中湯的【白朮】拿掉,加入【熟附子】,另一種說法是加入【茯苓】。用來治療霍亂嘔吐和腹瀉,腹內疼痛,手腳冰冷。此外,還可以治療身體發熱,脈搏沉澀,心中煩悶,一言不發不想見光,時而腹痛腹瀉。
2. 枳實理中湯
即理中湯中加枳實、茯苓(各一兩)治吐利後胸痞欲絕,心膈高起,急痛手不可近者。若渴,再加栝蔞根(一兩)。
白話文:
在理中湯中加入枳實、茯苓(各一兩)治療嘔吐腹瀉後胸部脹滿欲絕,心膈部高高隆起,疼痛劇烈,手無法靠近的人。如果口渴,再加入栝蔞根(一兩)。
3. 石膏理中湯
即理中湯中加火煅石膏(一兩)治霍亂後轉筋者。
白話文:
在理中湯中加入煅燒後的石膏(一兩)來治療霍亂後出現腿部抽筋的患者。
4. 大建中湯
即理中湯去白朮、甘草,加蜀椒(二合),去汗,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
白話文:
理中湯去白朮、甘草,加入蜀椒30克,有發汗的作用,治療心胸中寒冷疼痛,嘔吐吃不下東西,腹中寒冷上衝,皮膚凸起可見頭足上下疼痛,且無法靠近觸碰。
5. 連理湯
即理中湯中加茯苓、黃連,治傷寒陰症而渴。
白話文:
在理中湯中加入茯苓和黃連,就可以用來治療傷寒的陰症併發口渴。
6. 黃耆湯
即理中湯加黃耆、白芍藥,治傷寒兩感、陰盛、陰虛、自汗等症。
白話文:
即在理中湯中添加黃耆、白芍藥,用於治療傷寒互感、陰盛、陰虛、自汗等症。
7. 增損理中丸
即理中丸加枳實(四枚)茯苓(二兩)栝蔞根(二兩)牡蠣熬二兩末之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熱水化下,不歇復服。治時行四五日,心中結滿,兩脅痞塞,胸中氣急逆欲絕,諸藥不療。崔氏曰:「余時用此效的神速,下喉即減,續復與之,不過五六丸,胸中豁然矣。用藥之速未嘗見此。
白話文:
使用理中丸,再加入枳實(四枚)、茯苓(二兩)、栝蔞根(二兩)、牡蠣(二兩研磨成粉)、蜂蜜將上述藥材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以熱水送服,並連續服用。適用於流行性的疾病,持續四、五天,心中感到鬱悶,兩脅悶脹不適,胸中氣急,逆氣上衝,快要窒息,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療。崔氏說:「我曾經使用這種藥方,效果神速,藥丸下喉後症狀立即減輕,再繼續服用,服用五、六丸後,胸中感到豁然開朗。我從未見過如此迅速的藥效。
」然渴者當加栝蔞根,不渴除之;下者當加牡蠣,不下勿用。余因以告領軍韓康伯,右衛毛仲祖,光祿王道預,靈臺郎顧君苗,著作殷仲堪諸人並悉用之,咸嘆其應速於時。枳實乃為之貴。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省核等,深師同。
白話文:
但是對於患有口渴症的人來說,應該加入栝蔞根,不口渴的話就不要加;對於腹瀉的人來說,應該加入牡蠣,沒有腹瀉的話就不要加。我曾經把這個方法告訴領軍韓康伯、右衛毛仲祖、光祿王道預、靈臺郎顧君苗、著作殷仲堪等人,他們都試用了這個方法,都讚嘆其效果迅速。枳實是這個方劑中最珍貴的藥物。忌諱海藻、菘菜、酢物、桃李、省核等食物,這一點所有的中醫學家都一致認同。
8. 四君子湯
治營衛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大人小兒脾胃不和,中脘停飲。大病之後,尤宜服之。
白話文:
用於治療營衛之氣虛弱、臟腑功能衰弱,引起的心腹脹滿、完全不想進食、腸鳴泄瀉、嘔吐呃逆的症狀。適用於大人小孩脾胃不和、中脘停積水分的症狀。特別是在大病之後,服用此藥效果更佳。
人參(一兩) 茯苓(一兩) 白朮(一兩) 甘草(五錢)
上㕮咀,水一盞,薑(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服。
白話文:
人參(6克) 茯苓(6克) 白朮(6克) 甘草(3克)
按本草,人參甘溫,安精神,能補五臟之元氣。白朮甘溫,理脾胃,能補五臟之母氣。茯苓甘平,能致五臟之清氣。甘草甘平,能調五臟愆和之氣。甘得中之味,溫得中之氣,誠無愧和衷之君子也。
白話文:
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人參性味甘溫,能夠安撫精神,補充五臟的元氣。白術性味甘溫,能夠調理脾胃,補充五臟的母氣。茯苓性味甘平,能夠促進五臟的清氣。甘草性味甘平,能夠調和五臟不協調的氣。甘味為中性味道,溫和為中性氣質,真不愧是中和氣質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