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吐血」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病外感風寒表證所見頭痛。《醫學六要.頭痛》:「傷寒頭痛,脈浮而緊,身形拘急,惡寒脊強,身大熱。」治宜疏寒解表,選用麻黃湯、羌活沖和湯等方。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孔最

孔最

1.《針灸大成》:「主熱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厥痛屈伸難,手不及頭,指不握,吐血,失音,咽腫頭痛。」


足五里

足五里

1.《針灸大成》:「主風勞驚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臥,四肢不得動,心下脹滿,上氣,身黃,時有微熱,瘰癧,目視䀮䀮,痎瘧。」


巨骨

巨骨

1.《針灸大成》:「主驚癇,破心吐血,臂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


不容

不容

1.《針灸大成》:「主腹滿痃癖,吐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胸背相引痛,喘咳,不嗜食,腹虛鳴,嘔吐,痰癖,疝瘕。」


陰郄

陰郄

1.《針灸大成》:「主鼻衄吐血,洒淅畏寒,厥逆氣驚,心痛霍亂,胸中滿。」

2.《針灸甲乙經》:「悽悽寒嗽,吐血,逆氣,驚,心痛,手陰郄主之。」


心俞

心俞

1.《針灸大成》:「主偏風半身不遂,心氣亂恍惚,心中風,偃臥不得傾側,汗出唇赤,狂走發癇,語悲泣,心胸悶亂,咳吐血,黃疸,鼻衄,目瞤目昏,嘔吐不下食,健忘,小兒心氣不足,數歲不語。」

2.《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紫宮

紫宮

1.《針灸大成》:「主胸脅支滿,胸膺骨痛,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咳逆吐血,唾如白膠。」


肺俞

肺俞

1.《針灸大成》:「主內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癰,肺痿,小兒龜背。」

2.《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肝俞

肝俞

1.《針灸大成》:「主吐血,目暗,寒疝。」

2.《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脾俞

脾俞

1.《針灸大成》:「主內傷脾胃,吐泄,瘧,痢,喘急,黃疸,食症,吐血,小兒慢脾風。」


腎俞

腎俞

1.《針灸大成》:「主諸虛,令人有子,及耳聾,吐血,腰痛,女勞疸,婦人赤白帶下。」

2.《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勞宮

勞宮

1.《針灸甲乙經》:「熱病發熱,煩滿而欲嘔噦,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反側,咳滿溺赤,大便(《千金》作小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舌中爛,掌中熱,飲嘔,勞宮主之。」


中脘

中脘

1.《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乳根

乳根

1.《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支溝

支溝

1.《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氣海

氣海

1.《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肓俞

肓俞

1.《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膏肓

膏肓

1.《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膻中

膻中

1.《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關元

關元

1.《針灸易學》:「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