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五 (11)
針灸資生經第五 (11)
1. 腳氣
有同舍為予言。史載之謂腳氣有風濕二種。宜瀉不宜補。只宜以沉香湯瀉。(見既效方)而不許其灸。千金方乃載灸法如此其詳。豈虛人患腳氣方可灸耶。故指迷方云、若覺悶熱不得灸。蓋有所見也。凡灸腳氣。三里絕骨為要穴。而以愛護為第一。予舊有此疾。不履濕則數歲不作。
若履濕、則頻作。自後常忌履濕。凡有水濕。不敢著鞋踐之。或立潤地。亦不敢久。須頻移足而後無患。此亦愛護之第二義也。有達官久患腳氣。多服八味丸愈。亦以腳氣衝心。惟此藥能治之。
白話文:
腳氣
我的舍友告訴我,史書記載腳氣分為風濕兩種,治療應當瀉火,不宜補益。最好用沉香湯瀉火(詳見《既效方》),而不能灸。然而《千金方》卻詳細記載了灸法的用法,難道只有虛弱的人患腳氣才能灸嗎?所以《指迷方》說,如果感覺悶熱就不要灸,這是很有道理的。一般來說,灸腳氣時,足三里和絕骨穴是主要的穴位,而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護好腳部。我以前也患有這種病,如果不穿濕鞋,好幾年都不會發作;但如果穿濕鞋,就會經常發作。從那以後,我就一直很注意避免穿濕鞋,凡是有水的地方,都不敢穿鞋踩上去,即使站在潮濕的地面上,也不敢站太久,必須經常挪動腳步,這樣就不會再犯病了。這也是保護腳部的另一種方法。我還聽說一位官員長期患有腳氣,服用八味丸後痊癒了,因為他的腳氣已經衝到心臟了,只有這種藥才能治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