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序
序
1. 序
銅人明堂。黃帝岐伯鬼臾區留以活天下後世。自隔垣透膚之妙無傳。乃謂是能絕筋脈傷血肉。至望而畏之。有疾則甘心於庸醫。百藥之俱試。不知病在巔者。必灸風池風府。非桂枝輩所能攻。病在膺者。必灸刺魂門。雖枳實輩不能下。遂至於束手無策。豈不哀哉。
近世朱肱龐安常俱為針法。許知可亦謂病當以刺愈。三衢鄒握虎以治法為歌詩該括行。古聖賢活人之意。賴以復傳。
今東嘉王叔權又取三百六十穴。背面巔末。行分類別。以穴對病。凡百氏之說切於理。自己之見得於心者。悉疏於下。針灸之書。至是始略備。古聖賢活人之意。至是始無遺憾。
傳謂為人子者。不可不學醫。予親年八十。精力強健。非賴此書耶。因俾醫衛世傑訂證不傳見者十有八條。鋟木庾司。以補惠民之闕。
時嘉定庚辰孟夏朔承議郎提舉淮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徐正卿序
白話文:
[序]
銅人明堂圖,黃帝、岐伯、鬼臾區等人留下來的醫術,原是為了救治天下的百姓與後世的人們。然而,自從牆壁隔斷了透視肌膚的高超技藝,不再流傳後,人們便認為針灸會割斷筋脈,傷害血肉,甚至看到針灸就感到恐懼。有疾病時,寧願把希望寄託在普通醫生身上,試遍各種藥物。卻不知道頭頂的疾病,必須灸療風池和風府穴,這不是桂枝等藥物可以達到的效果。胸部的疾病,必須針灸魂門穴,就算使用枳實等藥物也無法治療。最終導致束手無策,令人惋惜。
近代的朱肱和龐安常都推崇針灸療法,許知可也認為疾病應該用針刺來治療。三衢的鄒握虎以詩歌的形式將治療方法概括並傳播開來,這些都是古聖賢救人精神的延續,使得針灸療法得以再次傳揚。
如今,東嘉的王叔權又將全身三百六十個穴位,按照背、面、頭、腳等部位進行分類,並根據穴位治療相應的疾病。所有符合道理的前人經驗和他個人的心得,他都在書中詳細記載。至此,針灸的書籍才開始逐漸完善,古聖賢救人的精神至此也沒有任何遺憾。
古語有云:作為兒子,不能不懂醫術。我的父親已經八十歲,身體依然強壯,這難道不是因為有了這本書嗎?因此,我讓醫生衛世傑校對並確認了十八條未被廣泛認知的針灸知識。將其刻印,彌補了惠濟民方面的缺失。
當時為嘉定庚辰年的初夏,承議郎提舉淮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徐正卿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