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一 (12)

1. 膀胱氣

治膀胱氣。癖疝瘕氣。膀胱氣痛狀如雷聲。積聚(資生經)。穴章門

岐伯治膀胱氣攻衝兩脅時。臍下鳴。陰卵入腹。灸臍下六寸。兩傍各寸六分。三七壯。

治膀胱氣攻兩脅。及膀胱冷。灸之如腎虛法。穴五樞

治膀胱三焦津液少。大小腸寒熱。或三焦寒熱。穴灸小腸俞。五十壯。

治三焦膀胱寒熱。灸水道。隨年壯。

治小腹滿。引陰中痛。腰背及膀胱有寒。三焦結熱。小便不利。穴水道。

千金云。氣衝主㿗。明堂云。氣衝療㿉疝。是㿉疝。即㿗也必用方云。治水㿗。偏大上下不定。疼不可忍。俗呼為膀胱氣。是膀胱氣。即㿗疝也。然太倉公診命婦人云。疝氣客於膀胱。難於前後。泄而溺赤。亦不可便認膀胱氣。為疝氣矣。

白話文:

[膀胱問題的治療]

治療膀胱氣、癖疝瘕氣等問題,其痛楚嚴重,甚至像雷鳴般。若膀胱積聚病況(資生經中的說法),可針灸章門穴。

岐伯對於膀胱氣攻衝兩側脅部,同時伴有肚臍下方鳴響,以及陰囊縮入腹部的情況,建議灸臍下六寸,兩側各一寸六分的位置,灸三七壯。

對於膀胱氣攻兩脅以及膀胱冷的問題,可以按照腎虛的治療方法進行灸療,針灸穴位為五樞。

對於膀胱和三焦的津液不足,以及大小腸的寒熱不調,或者三焦寒熱的問題,可以針灸小腸俞穴,灸五十壯。

對於三焦膀胱的寒熱問題,可以灸水道穴,灸壯數依年齡決定。

對於小腹滿脹,牽引到私處疼痛,腰部背部以及膀胱感覺寒冷,三焦結熱,小便不順的問題,可以針灸水道穴。

《千金要方》指出,氣衝穴主痃,而《明堂孔穴針灸治要》則說氣衝穴治療痃疝。實際上,痃疝即是痃。另有方術提到,治療水痃,大小不定,疼痛難忍,俗稱為膀胱氣,也就是說膀胱氣即是痃疝。然而,太倉公診斷一名婦女時,說她疝氣影響了膀胱,導致排尿困難且尿色赤紅,由此可知,不能直接將膀胱氣等同於疝氣。]

2. 腹痛

治腹脹胃脘暴痛。及腹積聚。肌肉痛(資生經)。穴膈俞,陰谷

治腹中積聚。時切痛。穴商曲

治寒氣脹滿。腹中積痛。癃。淫濼。穴衝門

治腹癖切痛。穴四滿

治腹中盡痛。穴天樞,外陵

治腹痛喘暴滿。穴崑崙

治腹厥痛。穴復留

治腹中滿。暴痛汗出。穴巨闕,上脘,石門,陰蹺

治腹中相引痛。穴太谿

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穴豐隆

治腹皮痛搔癢。穴鳩尾

治腹切痛。穴肓俞

治身熱腹痛。穴氣衝

治腹中熱痛。穴中極

治腹痛而熱。上注心。心下脹滿。穴行間

治腹腫不能食。腸堅腹痛。胃脹不調。大便堅硬。穴水分

治腹腫。穴大杼

治寒熱腹痛。雷鳴氣逆。心痛。穴腎俞

治腹強急不得食。腹痛如刀刺。兩脅積氣膨膨。穴不容

治腹㽲刺痛。穴上脘

治腹痛。穴太白,溫溜,三里,陷谷

治大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穴腹哀

治腹痛。不下食。穴魚際

治大腹寒疝。大便燥。腹切痛。穴肓俞

治腹脅氣脹。穴地機

治腹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穴外陵

治腹痛。六腑之氣寒。谷不轉。不嗜食。小便赤。腹堅硬。癖塊。臍上厥氣動。日漸瘦。穴下脘

治腹痛不嗜食。穴脾俞

治腹痛欲泄。穴三焦俞

治腹痛不嗜食。穴膀胱俞

治腹痛。穴胃俞

治腹中甚痛作膿。穴中脘

治腹有逆氣。上攻心腹脹滿。上搶心痛。不得息。氣衝腰痛不得俯仰。穴氣衝。灸七壯。炷如大麥。禁針。次針三里二穴而愈。

治小腹疝氣遊方行五臟。腹中切痛(資生經)。穴氣海

白話文:

[腹痛]

治療腹部脹大、胃部突然劇烈疼痛,以及腹部積聚物、肌肉痛(根據《資生經》)。取穴膈俞、陰谷。

針對腹部積聚物,偶爾劇烈疼痛。取穴商曲。

用於治療因寒氣引起的脹滿,腹部積聚疼痛,尿瀦留,頻繁尿意。取穴衝門。

治療腹部痼疾,劇烈疼痛。取穴四滿。

治療整個腹部疼痛。取穴天樞、外陵。

用於治療腹部疼痛、呼吸困難和突然的脹滿感。取穴崑崙。

治療腹部突然的疼痛。取穴復留。

用於治療腹部脹滿、突然劇烈疼痛且出汗。取穴巨闕、上脘、石門、陰蹻。

治療腹部相互牽引的疼痛。取穴太谿。

用於治療胸部如被針刺般的疼痛,腹部如同被刀割的疼痛。取穴豐隆。

治療腹部皮膚疼痛和搔癢。取穴鳩尾。

治療腹部劇烈疼痛。取穴肓俞。

治療身體發熱伴隨腹部疼痛。取穴氣衝。

用於治療腹部熱痛。取穴中極。

治療腹部疼痛且發熱,熱氣上升至心臟,導致心下脹滿。取穴行間。

治療腹部腫脹、無法進食、腸道堅硬、腹部疼痛、胃脹不適、大便乾硬。取穴水分。

治療腹部腫脹。取穴大杼。

治療寒熱交錯的腹部疼痛、雷鳴般的腸鳴、氣逆、心痛。取穴腎俞。

用於治療腹部緊繃無法進食、腹部疼痛如同被刀刺、兩側脅下積氣膨脹。取穴不容。

治療腹部持續的刺痛。取穴上脘。

用於治療腹部疼痛。取穴太白、溫溜、三里、陷谷。

治療大便帶有膿血、寒氣侵襲、食物不易消化、腹部疼痛。取穴腹哀。

治療腹部疼痛、無法下嚥食物。取穴魚際。

治療大腹寒疝、大便乾燥、腹部劇烈疼痛。取穴肓俞。

用於治療腹部脹氣。取穴地機。

治療腹部疼痛、感覺心臟懸掛著、下腹部疼痛。取穴外陵。

治療腹部疼痛、六腑的氣血寒涼、食物無法正常消化、食慾不振、小便色紅、腹部堅硬、腹部有固結的塊狀物、肚臍上方的氣流異常、身體逐漸消瘦。取穴下脘。

用於治療腹部疼痛、食慾不振。取穴脾俞。

治療腹部疼痛且想排便。取穴三焦俞。

用於治療腹部疼痛、食慾不振。取穴膀胱俞。

治療腹部疼痛。取穴胃俞。

用於治療腹部嚴重疼痛並伴有膿液。取穴中脘。

治療腹部有逆氣,向上攻擊心臟,導致腹部脹滿,上衝心痛,呼吸困難,氣衝腰痛,無法彎腰或仰頭。取穴氣衝,進行艾灸七壯,艾炷大小如大麥,禁止針刺,接著針刺三里的兩個穴位即可痊癒。

治療小腹部疝氣,移動影響五臟,腹部劇烈疼痛(根據《資生經》)。取穴氣海。

3. 小腹痛

治小腹偏痛。嘔逆嗜臥(資生經)。穴陰蹺

治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䵟。穴中極

治小腹痛。穴腎俞,復溜,中封,承筋,承山,大敦,陰包

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穴石門,商丘

治小腹拘急痛。穴石門,水分

治風入腹中小腹痛。穴湧泉

治小腹熱而偏痛。穴太谿

治小腹痛。穴肝俞,小腸俞,蠡溝,照海,下廉,丘墟,中都

治腰引小腹痛。穴太衝

治小腹痛。穴五樞

治小腹疝氣痛。穴臍中

治小腹痛。穴復留,中封,腎俞,承筋,大敦

治小腹熱而偏痛。穴關元,委中,照海,太谿

治小腹疼痛不可忍者。穴刺任脈關元一穴。次針足陽明經三里二穴

白話文:

[治療小腹痛]

用於治療小腹單側的疼痛,伴有噁心嘔吐,喜歡躺著休息的情況。(出自資生經)選擇刺激陰蹺穴。

用於治療小腹疼痛,腹部有硬塊如石,小便不暢,精液流失,無法生育,面部色斑。選擇刺激中極穴。

用於治療小腹疼痛,可選穴腎俞、復溜、中封、承筋、承山、大敦、陰包。

用於治療小腹堅硬且疼痛,疼痛向下延伸到生殖器部位。選擇刺激石門、商丘穴。

用於治療小腹緊繃且疼痛。選擇刺激石門、水分穴。

用於治療風邪入侵腹部導致的小腹疼痛。選擇刺激湧泉穴。

用於治療小腹熱感且單側疼痛。選擇刺激太谿穴。

用於治療小腹疼痛。可選擇刺激肝俞、小腸俞、蠡溝、照海、下廉、丘墟、中都穴。

用於治療由腰部牽引引起的小腹疼痛。選擇刺激太衝穴。

用於治療小腹疼痛。可選擇刺激五樞穴。

用於治療小腹疝氣引起的疼痛。選擇刺激肚臍中心。

用於治療小腹疼痛。可選擇刺激復留、中封、腎俞、承筋、大敦穴。

用於治療小腹熱感且單側疼痛。選擇刺激關元、委中、照海、太谿穴。

用於治療小腹疼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首先選擇刺激任脈上的關元穴,其次刺激足陽明胃經上的三里穴,每側各兩個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