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1. 卷四百九
2. 針灸門
3. 明堂灸經序
夫玄黃始判。上下爰分。中和之氣為人。萬物之間最貴,莫不稟陰陽氣度。作天地英靈。頭象圓穹。足模厚載。五臟法之五嶽。九竅以應九州。四肢體彼四時。六腑配乎六律。瞻視同於日月。呼吸猶若風雲。氣血以類江河。毛髮比之草木。雖繼體於父母。悉取象於乾坤。貴且若斯。
命豈輕也。是以立身之道。濟物居先。保壽之宜。治病為要。草木有蠲疴之力。針灸有劫病之功。欲滌邪由。信茲益矣。夫明堂者。聖人之遺教。黃帝之正經。紀血脈循環。明陰陽腧募。窮流注之玄妙。辨血道之根源。為臟腑權衡。作經絡津要。今則採其精粹。去彼繁蕪。皆目睹有憑。
手經奇效。書病源以知主療。圖人形貴免參差。並集小兒明堂,編類於次。庶幾長幼盡涉安衢。欲俾華夷同歸壽域云耳。
白話文:
當混沌初開,天地分明,人類在萬物中是最尊貴的存在,我們都承襲了陰陽二氣的精髓,成為天地間的靈秀。我們的頭部像天穹一樣圓,腳踏著厚實的大地,五臟對應著五嶽,九竅與九州相呼應,四肢反映四季的變化,六腑與六律相配合,我們的視線如日月般明亮,呼吸猶如風雲交錯,氣血就像江河一樣流動,頭髮和皮膚如同草木,雖然我們的身體來自父母,但我們的生命卻是取象於天地,生命價值之高,令人驚嘆。
因此,我們的生命並非輕易可得,建立自身的原則,首先應該是幫助他人,保養生命的重點,在於治療疾病。草木有療癒的力量,針灸有治病的奇效。如果想要驅除病魔,這兩種方式無疑是非常有效的。明堂灸法,是古聖先賢留下的教導,是黃帝的正統經典,它記錄了血液循環的奧祕,闡明瞭陰陽腧募的道理,窮究了流注的微妙,辨析了血液通道的起源,它是臟腑的權衡標準,是經絡的重要關鍵。現在,我們從中選取精華,去除繁瑣,所有內容都有事實根據,經過親身實踐,確有奇效。我們將病因詳細記錄,讓人們知道如何治療,繪製人體圖形,避免出現誤差,同時收集小兒明堂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希望無論老少,都能走上健康之路,期望所有人,無論華夏還是外族,都能享有長壽的福澤。
4. 銅人針灸經序
臣聞聖人之有天下也。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王澤不流。則奸生於下。故辨淑慝以制治。真氣不榮。則疢動於體。故謹醫砭以救民。昔我聖祖之問岐伯也。以為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天之數十有二。人經絡以應之。周天之度。三百六十之有五。人氣血以應之。上下有紀。
左右有象。督任有會。腧合有數。窮妙於血脈。參變乎陰陽。始命盡書其言。藏於金蘭之室。洎雷公請問其道。乃坐明堂以授之。後世之言明堂者以此。由是開灸針刺之術備焉。神聖工巧之藝生焉。若越人起死。華佗愈躄。王纂驅邪。秋夫療鬼。非有神哉。皆此法也。去聖浸遠。
其學難精。雖列在經訣。繪之圖素。而粉墨易糅。豕亥多訛。丸艾而壞肝。投針而失胃。平民受弊而莫贖。庸醫承誤而不思。非夫聖人。孰救茲患。洪惟我後。勤哀兆庶。迪帝軒之遺烈。祗文母之慈訓。命百工以修政令。敕大醫以謹方技。深惟針艾之法。舊列王官之守。人命所繫。
日用尤急。思革其謬。求濟於民。殿中省尚藥奉御王惟一素授禁方。尤工厲石。竭心奉詔。精意參神。定偃側於人形。正分寸於腧募。增古今之救驗。刊日相之破漏。總會諸說。勒成三篇。上又以古經訓詁至精。學者封執多失。傳心豈如會目。著辭不若案形。復令創鑄銅人為式。
內分臟腑。旁註溪谷。井滎所會。孔穴所安。竅而達中。刻題於側。使觀者爛然而有第。疑者煥然而冰釋。在昔未臻。惟帝時憲。乃命侍臣。為之序引。名曰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肇頒四方。景式萬代。將使多瘠咸詔。巨刺靡差。案說蠲疴。若對談於涪水。披圖洞視。如舊飲於上池。
保我黎蒸。介乎壽考。昔夏後敘六極以辨疾。炎帝問百藥以惠人。固當讓德今辰。歸功聖域者矣。時天聖四年。歲次析木。秋八月丙申謹上。
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景靈宮判官起復朝奉大夫尚書左司郎中知制告判集賢院權尚書都省柱國泗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夏竦撰。
白話文:
我聽聞賢聖之人治理天下時,會將疾病和國家治理相互聯繫,從疾病的診斷中瞭解政事的好壞。如果君主的恩澤無法普及,那麼百姓間就會滋生奸惡。所以必須分辨善惡來治理國家。同樣地,如果身體的真氣無法充盈,那麼疾病就會在身體內發作,因此必須謹慎使用醫術和針灸來救治人民。
過去,我們的聖祖向岐伯詢問醫術時,認為能理解自然規律的人,必定也能將其應用到人身上。自然界的十二個月,人體有經絡來相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人體的氣血運行亦相應。上下有節奏,左右有象徵,督脈和任脈有交匯點,穴位有數量。深入研究血液脈絡,參透陰陽變化。開始把這些知識寫成書籍,保存在金蘭之室。直到雷公詢問這些道理,聖祖才坐在明堂裡教授他。後世提到的明堂,就是由此來的。由此開啟了針灸和刺術的技術,產生了神聖的醫療技巧。像扁鵲起死回生,華佗治療癱瘓,王纂驅邪,秋夫療鬼等,都不是因為他們有神力,而是因為他們掌握了這些方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學問越來越難以精通。
儘管這些知識被列在經典中,繪製在圖畫上,但是圖畫容易混淆,字句容易出錯,用艾灸反而可能損傷肝臟,針刺可能會錯過胃部。普通百姓受到誤導卻無處申訴,庸醫們則繼續犯錯而不反思。如果不是聖人,誰能解救這種困擾呢?
我的君主,關懷百姓,遵循黃帝和母親的教導,命令各部門修正政策,要求醫生們謹慎使用醫療技術。他深刻理解針灸和艾灸的方法,這些本是王宮中的醫官應該掌握的,因為這關係到人的生命,而且日常需求特別緊迫。他希望革除錯誤,幫助百姓。王惟一,作為殿中省尚藥奉御,一直學習皇室祕方,尤其擅長使用石針。他全心全意地接受皇上的命令,精心研究,確定人體模型的姿態,校正穴位的位置,增加古今的臨牀經驗,修正日曆的錯誤。他總結了各種理論,編成了三卷書。
然而,他認為古書的解釋非常精確,但學習者往往會產生誤解。傳遞知識不如實際操作,文字描述不如實物展示。因此,他又下令鑄造銅人作為範例,裡面詳細描繪了內臟和器官,旁邊注釋了經絡和穴位。井、滎等穴位的交匯點,以及孔穴的位置,都被刻在銅人上,使得學習者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在過去是未曾達到的,只有在我們的君主這裡才能實現。他命令我為此書寫序,命名為《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廣泛頒布,作為後世的模範。希望通過這個方式,能夠使眾多疾病得到治療,針灸不會出現偏差,人們可以根據書籍治癒疾病,就像與涪水對話一樣輕鬆,看圖就能洞悉一切,就像在上池飲水一樣自在。保護我們的人民,讓他們健康長壽。過去,夏后氏曾整理六種疾病,神農氏曾詢問百草以利人,他們的功德應該歸於聖域。
現在是天聖四年,歲次析木,八月丙申,謹上。
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景靈宮判官起復朝奉大夫尚書左司郎中知制告判集賢院權尚書都省柱國泗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夏竦撰。
5. 太平聖惠方針經序
夫針術玄奧。難究妙門。歷代名工。恆多祖述。蓋指歸有異。機要互陳。或隱秘難明。或言理罔盡。或義博而詞簡。或文贍而意疏。背軒後之聖文。失岐伯之高論。致俾學者,莫曉宗源。今則採摭前經。研核至理。指先哲之未悟。達古聖之微言。總覽精奧諸經。窮理盡性。通幽洞玄。
陳穴道而該通。指病源而咸既。用昭未悟。以道迷津。傳示將來。以期悠遠云爾。
白話文:
針灸這門技術深奧玄妙,探究其精妙之處十分困難。歷代的醫學名家,大多數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因為他們的理解和歸納各有不同,關鍵的要點互相陳述,有的隱晦難懂,有的道理闡述不盡,有的義理廣博但詞語簡略,有的文章豐富但意涵疏漏。背離了黃帝的醫學聖典,失去了岐伯的高深理論,導致學習者無法理解其中的核心與根源。
現在我們收集前人的醫學經典,深入研究最根本的道理,指出前人未明白的地方,解達古代聖賢微妙的言論。全面地檢視那些精深奧妙的醫經,追求真理,探討事物的本質,通達深奧的知識。
詳細陳述穴位的通道使其融會貫通,指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使之完全瞭解。以此昭示那些尚未明白的人,為他們指引迷津。將這些知識傳遞給未來的人,期望能有長遠的影響。
6. 流注針經序
針灸有劫病之功。其言信矣。針必明其孔穴。灸必定其尺寸。孔穴明,尺寸定,則膏之上,肓之下,何患乎厥疾之弗瘳歟。在昔孫公真人有曰:為醫知藥而不知針,知針而不知灸,不足以為上醫。必也藥與針灸三者俱通,始可與言醫已矣。余先君漢卿公,以藥與艾見重於士大夫,如雨岩吳憲,與以借補憲司官醫助教之職。達齊遊憲,親為書其藥室曰活濟堂。至元丙子以來,余挾父術遊江淮,得遇至人,授以針法,且以子午流注、針經、竇漢卿針經指南三書見遺,拜而受之,珍藏玩味,大有進益。且喜其姓字醫術與先君同也。因是作而言曰:南北有二漢卿,同姓同字,而為醫亦同也。北之漢卿得行道針法精於八穴以愈疾,名顯於世,官至太師。南之漢卿隱居求志,惟以藥與艾推而積活人濟世之陰功。由是觀之,則信矣南北氣質之不同,而達則為相,不達則為醫,亦其志之出處有異矣。今將面授針法已驗指南之書,牛提舉所刊竇漢卿針經二本參究訂誤,與遺子午流注針經,及家世所藏黃帝明堂灸經、莊季裕所集灸膏肓法穴四者之書,三複校正,一新板行,目是書曰針灸四書,樂與四方醫士共寶之。凡我同志留心是書,則藥與針灸三者俱通,庶可進而為上醫之士,亦可無負於孫真人之垂訓歟。謹書以紀此本末云。至大辛亥建安靜齋竇柱方序。
白話文:
針灸有著迅速治病的效果,這話確實無誤。使用針灸時,必須清楚瞭解穴位的位置,確定下針的距離。當穴位位置清晰,下針距離確定,那麼對於身體內的疾病,何愁不能治癒呢?過去,孫真人曾說過,作為醫生,只知道藥物卻不懂針灸,或者只懂針灸卻不懂灸法,都不足以稱為高明的醫生。必須藥物、針灸二者都精通,才能算是真正的醫學高手。我的父親漢卿公,因為他對藥物和艾灸的深刻理解,在士大夫間享有盛名。
像吳憲這樣的士大夫,讓父親擔任了官醫助教的職位。遊憲甚至親自為父親的藥房題字「活濟堂」。從至元丙子年開始,我帶著父親的醫術遊歷江淮,有幸遇到高人,他傳授我針灸的技巧,並且把《子午流注》、《針經》、《竇漢卿針經指南》三本書送給我。我恭敬地接受,細心研究,獲益良多。更令人欣喜的是,這位高人的姓名和醫術都與我父親相同。因此我感嘆,南北兩地各有漢卿。
雖然名字相同,但他們的醫術也同樣出色。北方的漢卿精通行道針法,擅長使用八個特定穴位來治療疾病,因而名揚天下,官至太師。南方的漢卿選擇隱居,專心於藥物和艾灸,默默積累救人性命、濟世利民的功德。由此看來,南北兩地的人格特質確實有所不同,有人成功成為國家的棟樑,有人則選擇成為醫生,這取決於他們的人生選擇。現在,我將根據實際經驗,校對並修正針灸指南的內容,同時整理《子午流注針經》和家族收藏的《黃帝明堂灸經》,以及莊季裕編纂的《灸膏肓法穴》。我將這四本書進行了詳細校對,並重新出版,命名為《針灸四書》。我很高興能與全國的醫學界同仁共享這些寶貴的資源。只要大家用心學習這本書,精通藥物、針灸,就有機會成為一名高明的醫生,也不辜負孫真人的教導。
我謹慎地記錄下這個過程,以此紀念。至大辛亥年,建安靜齋竇柱方寫下了這篇序言。
7. 又序
竊以久習醫業。好讀難素。辭理精微,妙門隱奧。古今所難而不易也。是以針刺之理,尤為難解。博而寡要。勞而少功。窮而通之。積有萬端之廣。近世指病直刺。不務法者多矣。近有南唐何公,務法上古。撰指微論三卷。探經絡之源。順針刺之理。明榮衛之清濁。別孔穴之部分。
然未廣傳於世。又近於貞元癸酉年間收何公所作指微針賦一道。敘其首云。皆按指微論中之妙理。先賢秘隱之樞機。復增多事。凡百餘門。悉便於討閱者也。非得難素不傳之妙。孰能至此哉。廣不度荒拙。隨其意韻。輒申短說。採摭群經。為之註解。廣今復採難素遺文。賈氏井滎六十首。
法布經絡往還。復針刺孔穴部分。鈐括圖形。集成一義。目之曰流注經絡井滎圖歌訣。續於賦後。非顯不肖之狂迷。啟明何氏之用心。致驗於人也。自慮未備其善。更祈明智。仍懇續焉。常山閻明廣序。
白話文:
[再序]
我長期從事醫學研究,喜愛閱讀《難經》和《黃帝內經·素問》,這些書中的詞句深奧精細,其中的奧妙之處隱晦難懂,古今以來都是難以理解的課題。尤其在針刺理論方面,更是讓人難以捉摸。知識雖博大卻缺乏重點,學習過程艱辛但成效有限。只有深入鑽研,才能累積廣泛的經驗。近來,很多人只顧著直接對病症下針,不再重視針刺法則。
近期有一位來自南唐的何先生,他專心研究古老的針灸理論,撰寫了三卷《指微論》。他深入探索經絡的起源,遵循針刺的原理,清楚地辨析出氣血的清濁,並區分出穴位的位置。
然而,他的理論尚未被廣泛傳播。在貞元癸酉年間,我收集到何先生的一篇《指微針賦》,他在文章開頭寫道,所有內容都源自《指微論》中的精妙理論,這是前輩們精心保存的關鍵知識。他又新增了很多內容,涵蓋了一百多個主題,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若不是得到《難經》和《黃帝內經·素問》中未公開的精髓,誰能達到這樣的成就呢?我自知才疏學淺,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下一些短篇解釋,參考各種經典,為這篇文章做註解。此外,我又引用了《難經》和《黃帝內經·素問》的佚文,以及賈氏的六十字詩,詳細闡述經絡循行的法則,再次探討針刺穴位的部位。我整理了相關的圖表,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命名為《流注經絡井滎圖歌訣》,並附在《指微針賦》之後。
我這樣做並非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而是希望能啟發更多人理解何先生的用心,最終在臨牀上得到驗證。我自知能力有限,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希望有識之士能夠繼續完善這項工作。這是常山閻明廣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