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九 (1)
卷四百九 (1)
1. 明堂灸經序
夫玄黃始判。上下爰分。中和之氣為人。萬物之間最貴,莫不稟陰陽氣度。作天地英靈。頭象圓穹。足模厚載。五臟法之五嶽。九竅以應九州。四肢體彼四時。六腑配乎六律。瞻視同於日月。呼吸猶若風雲。氣血以類江河。毛髮比之草木。雖繼體於父母。悉取象於乾坤。貴且若斯。
命豈輕也。是以立身之道。濟物居先。保壽之宜。治病為要。草木有蠲疴之力。針灸有劫病之功。欲滌邪由。信茲益矣。夫明堂者。聖人之遺教。黃帝之正經。紀血脈循環。明陰陽腧募。窮流注之玄妙。辨血道之根源。為臟腑權衡。作經絡津要。今則採其精粹。去彼繁蕪。皆目睹有憑。
白話文:
天地初開,陰陽分化,人體受天地之氣而生,居於萬物之首。人的頭部如天穹般圓,足部如大地般厚重,五臟對應五行,九竅對應九州,四肢如同四季,六腑與六律相配,眼睛如同日月,呼吸猶如風雲,氣血如江河般流動,毛髮如同草木般生長。雖然我們繼承父母之軀,但卻是天地造化之靈,如此尊貴。
生命何其珍貴!因此,立身養性、濟世救人才是重中之重,而保壽治病更是首要之務。草藥能祛除病痛,針灸能驅除病邪,想要去除邪氣,這些方法都非常有效。明堂醫術是聖賢的遺教,黃帝的正宗醫學,記錄著血脈循環,闡明陰陽腧募,探究經絡的奧秘,辨明血道的根源,是臟腑權衡的依據,是經絡津液的關鍵。如今,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繁冗,讓醫術更加清晰易懂。
手經奇效。書病源以知主療。圖人形貴免參差。並集小兒明堂,編類於次。庶幾長幼盡涉安衢。欲俾華夷同歸壽域云耳。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言文的意思是: "《手經奇效》一書記載了疾病的來源和主要治療方法,繪製出人的形象以便避免錯誤的理解。同時也收集了一些關於兒童健康方面的知識,按照一定的分類排列在一起。希望不管是年老的人還是年輕的人都能夠瞭解這些安全的道路(指正確的保健方式)。也希望中國與外國都能夠共同追求健康的領域。"
2. 銅人針灸經序
臣聞聖人之有天下也。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王澤不流。則奸生於下。故辨淑慝以制治。真氣不榮。則疢動於體。故謹醫砭以救民。昔我聖祖之問岐伯也。以為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天之數十有二。人經絡以應之。周天之度。三百六十之有五。人氣血以應之。上下有紀。
左右有象。督任有會。腧合有數。窮妙於血脈。參變乎陰陽。始命盡書其言。藏於金蘭之室。洎雷公請問其道。乃坐明堂以授之。後世之言明堂者以此。由是開灸針刺之術備焉。神聖工巧之藝生焉。若越人起死。華佗愈躄。王纂驅邪。秋夫療鬼。非有神哉。皆此法也。去聖浸遠。
白話文:
我聽說聖人治理天下,會從疾病推及國家,從診斷中了解政治。如果王者的恩澤不能流布到百姓,就會產生奸邪之人,所以要分辨賢良與奸邪來治理國家。如果真氣不能滋養身體,就會生出疾病,所以要謹慎運用醫術和砭石來救治百姓。以前我的聖祖向岐伯請教,認為能夠精通天道的,一定能夠精通人道。天有十二個時辰,人有經絡與之相應;天有三百六十五個周天,人有氣血與之相應。人體上下有規律,左右有對應,督脈和任脈有交匯點,穴位有特定的數量。精通血脈的奧妙,參照陰陽變化。一開始就命令將岐伯的言論全部記錄下來,收藏在金蘭之室。後來雷公向岐伯請教醫道,岐伯就在明堂中傳授他。後世提到明堂,就是指這個地方。由此開展了灸法和針刺術,神聖、精巧的醫術也由此而生。像越人能起死回生,華佗能治療跛足,王纂能驅除邪氣,秋夫能治療鬼病,這並不是他們有什麼神力,都是依據這個醫術。距離聖人越來越遠,……
其學難精。雖列在經訣。繪之圖素。而粉墨易糅。豕亥多訛。丸艾而壞肝。投針而失胃。平民受弊而莫贖。庸醫承誤而不思。非夫聖人。孰救茲患。洪惟我後。勤哀兆庶。迪帝軒之遺烈。祗文母之慈訓。命百工以修政令。敕大醫以謹方技。深惟針艾之法。舊列王官之守。人命所繫。
日用尤急。思革其謬。求濟於民。殿中省尚藥奉御王惟一素授禁方。尤工厲石。竭心奉詔。精意參神。定偃側於人形。正分寸於腧募。增古今之救驗。刊日相之破漏。總會諸說。勒成三篇。上又以古經訓詁至精。學者封執多失。傳心豈如會目。著辭不若案形。復令創鑄銅人為式。
白話文:
這門醫學精深難學,雖然列在經書和訣竅中,也繪製成圖表,但文字容易混淆,抄寫也容易出错,藥丸艾灸會損害肝臟,針灸則可能傷胃。平民百姓因此受苦卻無法彌補,庸醫沿襲錯誤也不加思考。若非聖人,誰能救治這種病患?
我後人應當勤勉哀憐百姓,繼承帝王先賢的遺志,遵照母后慈祥的教诲,命令百官修訂政令,嚴格要求大醫謹慎行医。深知針灸之法,過去是王官職責,關係人命,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迫切需要。我想要革除錯誤,救濟百姓。殿中省尚藥奉御王惟一素來精通禁方,擅长使用砭石,竭盡全力奉行詔令,用心參悟神明之法,以人體模型定出针灸的方位和角度,纠正了穴位和经络的尺寸,增加了古今醫學的救治驗證,彌補了過去書籍的錯誤,匯集各家說法,編成三篇。
此外,由於古經訓詁非常精深,學者們常因拘泥字面而錯失真意。心意理解不如眼見為實,文字描述不如實物模擬。因此,我命令工匠鑄造銅人模型作为教材。
內分臟腑。旁註溪谷。井滎所會。孔穴所安。竅而達中。刻題於側。使觀者爛然而有第。疑者煥然而冰釋。在昔未臻。惟帝時憲。乃命侍臣。為之序引。名曰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肇頒四方。景式萬代。將使多瘠咸詔。巨刺靡差。案說蠲疴。若對談於涪水。披圖洞視。如舊飲於上池。
保我黎蒸。介乎壽考。昔夏後敘六極以辨疾。炎帝問百藥以惠人。固當讓德今辰。歸功聖域者矣。時天聖四年。歲次析木。秋八月丙申謹上。
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景靈宮判官起復朝奉大夫尚書左司郎中知制告判集賢院權尚書都省柱國泗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夏竦撰。
白話文:
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序
內分臟腑。旁註溪谷。井滎所會。孔穴所安。竅而達中。刻題於側。使觀者爛然而有第。疑者煥然而冰釋。在昔未臻。惟帝時憲。乃命侍臣。為之序引。名曰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肇頒四方。景式萬代。將使多瘠咸詔。巨刺靡差。案說蠲疴。若對談於涪水。披圖洞視。如舊飲於上池。
這銅人模型,內部分解了臟腑,旁邊註明了經絡穴位的分布,並標示了井穴、滎穴的交匯處,以及各個穴位的準確位置。穴位的通道貫通內外,在銅人側面刻下了詳細的說明。觀看者一目了然,心中豁然開朗,疑難之處迎刃而解。過去從未有過如此精良的模型,直到今天,聖上才命我等侍臣,為它寫下序言,並將其命名為「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頒布到各地,作為後世學習針灸的典範。希望藉此,能讓更多百姓免除病痛,針灸施治準確無誤,參考圖經理解病理,就好像在涪水之畔與神醫面對面交流,細細觀察圖像,就如同重溫昔日在上池飲酒的暢快感受。
保我黎蒸。介乎壽考。昔夏後敘六極以辨疾。炎帝問百藥以惠人。固當讓德今辰。歸功聖域者矣。時天聖四年。歲次析木。秋八月丙申謹上。
願此圖經能守護萬民,使百姓享有長壽。昔日夏禹建立了六極診斷疾病,炎帝尋找百草救治百姓,我們今天也應該將功績歸功於聖上,以報答天恩。
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景靈宮判官起復朝奉大夫尚書左司郎中知制告判集賢院權尚書都省柱國泗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夏竦撰。
此序由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景靈宮判官、起復朝奉大夫、尚書左司郎中、知制誥、判集賢院、權尚書、都省柱國、泗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的夏竦撰寫。
3. 太平聖惠方針經序
夫針術玄奧。難究妙門。歷代名工。恆多祖述。蓋指歸有異。機要互陳。或隱秘難明。或言理罔盡。或義博而詞簡。或文贍而意疏。背軒後之聖文。失岐伯之高論。致俾學者,莫曉宗源。今則採摭前經。研核至理。指先哲之未悟。達古聖之微言。總覽精奧諸經。窮理盡性。通幽洞玄。
陳穴道而該通。指病源而咸既。用昭未悟。以道迷津。傳示將來。以期悠遠云爾。
白話文:
針灸之術深奧莫測,精妙之門難以窮究。歷代名醫高手,多以祖師傳承為依據,但指引方向各有不同,關鍵要點互相闡述,有的隱晦難懂,有的道理講述不完備,有的內容廣博但文字簡略,有的文采豐沛卻意思稀疏,背離了軒轅黃帝的聖明教誨,也遺失了岐伯高深的論述,導致後學者無法明瞭針灸的源頭。
如今我採擷前人經典,深入研究至理,指點先賢尚未領悟之處,闡明古代聖人微妙的言論,全面掌握針灸精華的各種典籍,窮究道理,明瞭本性,洞悉奧秘。
明確指出穴位並說明其相互聯繫,指明病源並徹底解決。用以昭示後人未曾領悟之處,引導迷途者走出困境,將此傳承給後代,希望其能延綿悠久。
4. 流注針經序
針灸有劫病之功。其言信矣。針必明其孔穴。灸必定其尺寸。孔穴明。尺寸定。則膏之上。肓之下。何患乎厥疾之弗瘳歟。在昔孫公真人有曰。為醫知藥而不知針。知針而不知灸。不足以為上醫。必也藥與針灸三者俱通。始可與言醫已矣。余先君漢卿公。以藥與艾見重於士大夫。
如雨岩吳憲。與以借補憲司官醫助教之職。達齊遊憲。親為書其藥室曰活濟堂。至元丙子以來。余挾父術遊江淮。得遇至人。授以針法。且以子午流注。針經。竇漢卿針經指南三書見遺。拜而受之。珍藏玩味。大有進益。且喜其姓字醫術與先君同也。因是作而言曰。南北有二漢卿。
白話文:
針灸確實有治療疾病的功效。想要使用針灸,必須清楚了解穴位,灸法也必須精準掌握尺寸。穴位清楚,尺寸準確,就能讓藥力直達病灶,又何愁疾病不治呢?古人孫真人曾說,懂得用藥卻不懂針灸,懂得針灸卻不懂艾灸,都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名醫。只有藥物、針灸、艾灸三者都精通,才能稱得上是醫生。我的父親漢卿公以精通藥物和艾灸聞名於世,曾被任命為憲司官醫助教。他到齊地任職時,親自為藥房題名為“活濟堂”。從元朝丙子年開始,我繼承父親的醫術,在江淮一帶行醫,遇到了高人,傳授我針法,並贈送了《子午流注》、《針經》、《竇漢卿針經指南》三本書。我拜受這些書籍,珍藏並細細研讀,受益匪淺。更讓我欣喜的是,這位高人姓氏、名字和醫術都與我的父親相同。因此,我寫下這篇文章,感慨地說:南北都有兩個漢卿。
同姓同字。而為醫亦同也。北之漢卿得行道針法精於八穴以愈疾。名顯於世。官至太師。南之漢卿隱居求志。惟以藥與艾推而積活人濟世之陰功。由是觀之。則信矣南北氣質之不同。而達則為相。不達則為醫。亦其志之出處有異矣。今將面授針法已驗指南之書。牛提舉所刊竇漢卿針經二本參究訂誤。
與遺子午流注針經。及家世所藏黃帝明堂灸經。莊季裕所集灸膏肓法穴。四者之書。三複校正。一新板行。目是書曰針灸四書。樂與四方醫士共寶之。凡我同志留心是書。則藥與針灸三者俱通。庶可進而為上醫之士。亦可無負於孫真人之垂訓歟。
謹書以紀此本末云。至大辛亥建安靜齋竇柱方序。
白話文:
針灸四書序
同姓同字,而為醫亦同也。北方的漢卿,精通行道針法,尤其擅長八穴之術,醫術精湛,治癒無數病患,名聲遠播,官至太師。南方的漢卿則隱居求志,以藥物、艾灸、推拿為業,積累無數救死扶傷之陰功,濟世救民。由此可見,南北氣質不同,成就亦有差異。達則為相,不達則為醫,志向之不同,決定了人生道路的選擇。
今將面授針法、已驗指南之書,以及牛提舉所刊竇漢卿針經兩本,參究訂誤,並與遺子午流注針經、家世所藏黃帝明堂灸經、莊季裕所集灸膏肓法穴四本書,三複校正,重新刊印發行。將此書命名為「針灸四書」,願與天下醫士共寶之。凡我同道,若用心研讀此書,則藥物、針灸三者皆可通曉,庶可進而成為上醫之士,亦不負孫真人之垂訓。
謹以此序記其本末。至大辛亥年,建安靜齋,竇柱方序。
5. 又序
竊以久習醫業。好讀難素。辭理精微,妙門隱奧。古今所難而不易也。是以針刺之理,尤為難解。博而寡要。勞而少功。窮而通之。積有萬端之廣。近世指病直刺。不務法者多矣。近有南唐何公,務法上古。撰指微論三卷。探經絡之源。順針刺之理。明榮衛之清濁。別孔穴之部分。
然未廣傳於世。又近於貞元癸酉年間收何公所作指微針賦一道。敘其首云。皆按指微論中之妙理。先賢秘隱之樞機。復增多事。凡百餘門。悉便於討閱者也。非得難素不傳之妙。孰能至此哉。廣不度荒拙。隨其意韻。輒申短說。採摭群經。為之註解。廣今復採難素遺文。賈氏井滎六十首。
白話文:
竊以為我長期以來鑽研醫術,深知醫學的精深奧妙,其道理細緻微妙,精妙之處隱藏其中,古往今來都難以完全掌握,也難以輕易精通。
其中,針灸之理尤為難解。學得再多,卻缺乏精要,努力付出卻收效甚微。唯有深入探究,方能逐漸明白,積累起來的知識浩如煙海。
近來,世人多只根據病症直接施針,不注重法度者甚多。幸好南唐時期的何公,遵循上古醫術精髓,撰寫了《指微論》三卷,探究經絡的源頭,闡明針刺的道理,明辨榮衛之氣的清濁,區分穴位的部位。
然而,此書尚未廣為傳播。又適逢貞元癸酉年間,收錄了何公所作的《指微針賦》一篇,其中敘述的都是《指微論》中精妙的道理,是先賢們珍藏的秘訣,更增添了不少內容,涵蓋百餘門,方便人們研讀。
沒有研讀過《難經》等醫學經典,又怎能掌握如此精妙的醫術?我雖才疏學淺,但憑藉著對醫術的熱情,依據《指微論》的意韻,撰寫了簡要的註解,並參考了各種醫學典籍,廣泛收集了《難經》中的遺文以及賈氏井滎六十首,希望能為後人提供一些幫助。
法布經絡往還。復針刺孔穴部分。鈐括圖形。集成一義。目之曰流注經絡井滎圖歌訣。續於賦後。非顯不肖之狂迷。啟明何氏之用心。致驗於人也。自慮未備其善。更祈明智。仍懇續焉。常山閻明廣序。
白話文:
這本書記載了經絡的運行規律,並用針刺穴位的方法來治療疾病。書中還附有圖表,將這些知識彙整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本書取名為《流注經絡井滎圖歌訣》,是繼《賦》之後的作品。我並非妄自菲薄,而是希望藉由這本書,讓世人了解何氏醫術的精髓,並驗證其療效。我深知這本書仍有不足之處,懇請明智之士指正,並繼續完善這項事業。這是作者閻明廣為這本書寫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