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九 (3)
卷四百九 (3)
1. 針經標幽賦
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察歲時於天道。定形氣於予心。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不窮經絡陰陽。多逢刺禁。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陰為始。至厥陰而方終。穴出雲門。抵期門而最後。正經十二。別絡走三百餘支。正側仰伏。氣血有六百餘候。
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識迎隨。須明逆順。況乎陰陽氣血。多少為最。厥陰太陽。少氣多血。太陰少陰。少血多氣。而又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氣盛血多者。陽明之位。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既至也。
白話文:
醫治疾病的方法,妙用在於針灸。要觀察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並將這些變化記在心中。春夏季節,身體較瘦,針刺應淺;秋冬季節,身體較胖,針刺應深。要熟悉經絡和陰陽的走向,避免觸犯針刺禁忌。也要根據臟腑虛實的情況,尋找適當的經絡穴位。
針灸的起點位於中焦,由脾胃開始,向下運行,太陰經是起始,至厥陰經結束。穴位從雲門開始,至期門結束。十二正經和它們的別絡,共有三百多條分支,縱橫交錯,氣血流動有六百多種變化。
手足三陽經,手部經絡上行至頭部,頭部經絡下行至足部;手足三陰經,足部經絡上行至腹部,腹部經絡上行至胸部,再上行至手部。要認識迎隨,必須了解逆順,更要明白陰陽氣血的多寡。厥陰經和太陽經,氣少血多;太陰經和少陰經,氣多血少。少陽經氣多血少,陽明經氣盛血多。
治療時,要先觀察氣血的多寡,再判斷氣血的運行狀態。如果針刺時感到輕滑、緩慢,說明氣血尚未到達;如果針刺時感到沉澀、緊緊的,說明氣血已經到達。
量寒熱而治疾。未至者據虛實而候氣。氣之至也。若魚吞鉤餌之浮沉。氣未至也。似燕處幽堂之深邃。氣速至而速效。氣遲至而不治。觀夫九針之法。毫針最微。七星上應。眾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長水也。有決凝開滯之機。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
進陽補羸。循機捫而可塞以象土。實應五行而可知。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雖細擬於毫髮。同貫多岐。可平五臟之寒熱。能調六腑之虛實。拘攣閉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熱痛痹。開四關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後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白話文:
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寒熱症狀來治療疾病。還沒發病的,要根據虛實狀況來觀察氣機變化。氣機的變化就像魚兒吞食魚餌一樣,有時浮出水面,有時沉入水底。如果氣機還沒到達,就像燕子躲在幽暗的堂屋深處一樣。氣機到達得快,效果就快;氣機到達得慢,就無法治癒。看看九針療法,毫針最細小,七星針應照天上的七星,其他穴位則各司其職。針尖如同金屬,可以祛邪扶正;針身如同水,可以疏通凝滯;針柄如同木頭,可以根據穴位位置,斜刺或直刺;針口如同火,可以溫補陽氣;針尾如同土,可以填補虛損。
針灸的原理符合五行,因此可以根據不同穴位來治療不同的疾病。一寸六分的針灸,包含著許多奧妙的道理,雖然細微如毫髮,卻可以通貫多條經絡,調節五臟寒熱,調和六腑虛實,解除拘攣閉塞,驅除八邪,治癒寒熱痛痺,開啟四關。凡是行針時,要等本神(即神識)到達穴位後才刺入。刺入後,要讓本神安定下來,氣機才會隨之運行。如果本神沒有到達,就不要刺針;如果神識已經安定,就可以行針。
定腳處。取氣血為主意。下手處。調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湧泉同旋璣百會。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陽蹺陽維並督脈。主肩腰腿在表之病。陰蹺陰維任衝脈。去心腹脅肋在裡之疑。二陵二蹺二交。似續而交五大。兩間兩商兩井。相依而別兩支。大抵取穴之法。
必有分寸。先審自意。次觀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在陰分郄膕之間。動脈相應。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頭部與肩部詳分。督脈與任脈異定。明標與本。論刺淺刺深之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逕。豈不聞臟腑病。
白話文:
確定穴位的位置,以氣血運行作為判斷依據。施針的位置,調整水木平衡為根本。天地人三才相互呼應,湧泉穴、旋璣穴、百會穴分別對應下、中、上三部。大包穴、天樞穴、地機穴,陽蹺脈、陽維脈、督脈,主要治療肩、腰、腿表面的病症。陰蹺脈、陰維脈、任脈、衝脈,則針對心、腹、脅、肋等內部的病症。二陵穴、二蹺穴、二交穴,彼此相連,構成五大穴。兩間穴、兩商穴、兩井穴,相互依附,分別屬於兩支經脈。總之,取穴方法必須精準,先要根據自身的感受判斷,其次觀察肌肉的部位,或伸展或屈曲才能找到穴位,或平直或穩定才能確定位置。位於陽部的穴位,在筋骨的側面,凹陷處才是真正的穴位;位於陰部的穴位,在郄門穴和膕窩之間,脈搏跳動的地方就是正確的位置。取五個穴位只需使用一個穴位即可達到目的,取三個經脈只需要使用一條經脈就可以矯正。頭部和肩部要詳細區分,督脈和任脈的位置也要確定清楚。明確標示和本穴,論述淺刺、深刺的經絡,止痛移痛,選擇相交相貫的經絡。難道你沒聽說臟腑疾病,可以通过针灸治疗吗?
而求門海俞募之微。經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更窮四根三絡。依標本而刺無不痊。但用八法五門。分主客而針無不效。八脈始終連八會。本是紀綱。十二經絡十二原。是為樞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一時取十二經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補瀉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識本經。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巨刺與繆刺各異。微針與妙刺相通。觀部分而知經絡之虛實。視沉浮而辨臟腑之寒溫。且夫先針耀而慮針損。次藏口內而欲針溫。目無外視。手如握虎。心無內慕。如待貴人。左手重而多按。
白話文:
想要治癒疾病,就要探究經絡阻塞的原因,並尋找經絡交會的根源,深入研究四根三絡的奧秘。依據病症的本源和表現,針刺就能治癒百病。只要運用八法五門,區分主客,針灸就能奏效。八脈始終連接八會穴,是經絡的綱要;十二經絡和十二原穴,是經絡的樞紐。一天之內取六十六穴,才能洞悉經絡的奧秘;一時之內取十二經的原穴,才能了解經絡的精妙。補瀉之法,不在呼吸,而在手指的運用。
快速見效的關鍵,在於交正穴位並了解本經的特性。交經繆刺法,左側有病就取右側穴位;瀉絡遠針法,頭部有病就針刺腳部。巨刺和繆刺各有不同,微針和妙刺則互相貫通。觀察局部反應,就能了解經絡的虛實;察看針感沉浮,就能辨別臟腑的寒熱。針灸時,先要端正態度,避免針損;再將口含於內,保持針溫;目光不要外視,手要像握虎一樣穩固;心無旁騖,像等待貴人一樣專注;左手要沉重,多按壓穴位。
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眥目沉掐。坐臥平而沒昏。推於十干十變。知孔穴之開闔。論其五行五臟。察日時之旺衰。伏如橫弩。應若發機。陰交陽別。而定血暈。陰蹺陽維。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隨俾經絡接續。漏崩帶下。溫補使氣血依歸。
靜以久留。停針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端的處。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癡。大抵疼痛實瀉。癢麻虛補。體重節痛而俞居。心下痞滿而井主。心脹咽痛。針太衝而必除。脾冷胃疼。瀉公孫而立愈。胸滿腹痛刺內關。脅痛肋疼刺飛虎。筋攣骨痛。而補魂門。體熱勞嗽。
白話文:
想要讓氣散開,右手輕輕緩慢地扎入穴位,避免疼痛。空腹、害怕時容易暈倒,直立或側臥時也容易暈倒,眼睛陷下去,可以用手指掐住穴位。坐著或躺著時沒有昏迷,可以推拿十干十變穴位,了解穴位的開合。根據五行五臟的理論,觀察時間和季節的旺衰,扎針時要像橫弩一樣伏住,像發射弓箭一樣迅速。陰經交匯陽經分離,可以治療血暈。陰蹺脈和陽維脈可以幫助排出胎衣。痺厥、偏枯,可以用迎隨經絡使經脈接續。漏崩帶下,可以用溫補的方法使氣血回歸。
靜靜地留針,等候效果顯現,一定要準確。用照海穴治療喉嚨閉塞,效果顯著。用大鐘穴治療心內呆痴。總而言之,疼痛用瀉法,癢麻用補法。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就針灸俞穴。心下痞滿,就針灸井穴。心臟脹痛、咽喉疼痛,針灸太衝穴一定能治好。脾胃冷痛,針灸公孫穴立即見效。胸悶腹痛,針灸內關穴。脅痛肋痛,針灸飛虎穴。筋攣骨痛,就補魂門穴。身體發熱、咳嗽,就針灸……。
而瀉魄戶。頭風頭痛。刺申脈與金門。眼癢眼痛。瀉光明與地五。瀉陰郗止盜汗。治小兒骨熱。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而可取。由是午前卯後。太陰生而疾溫。離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捫彈努。留吸母而堅長。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噓短。動退空歇。
迎奪右而瀉涼。推內進搓。隨濟左而補暖。慎之大患危疾。色脈不順而莫針。寒熱風陰。飢飽醉勞而切忌。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精其心而窮其法。無灸艾而壞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針而失其位。避灸處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處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白話文:
- 迎奪右而瀉涼:右邊迎面而來的氣勢,用瀉法來驅散寒涼。
- 推內進搓:推拿手法,向內推、進、搓。
- 隨濟左而補暖:左邊用補法來溫暖身體。
- 慎之大患危疾:對大病危疾要謹慎小心。
- 色脈不順而莫針:如果患者面色、脈象不正常,就不要針灸。
- 寒熱風陰,飢飽醉勞而切忌:患者處於寒熱、風陰、飢飽、醉酒、勞累狀態時,切忌針灸。
- 望不補而晦不瀉:面色晦暗的,不要用補法;面色蒼白的,不要用瀉法。
- 弦不奪而朔不濟:脈象弦緊的,不要用奪法;脈象緊弱的,不要用濟法。
- 精其心而窮其法:要用心精研針灸法。
- 無灸艾而壞其皮:不要用艾灸,以免傷及皮膚。
- 正其理而求其原:要理清病理,尋找病因。
- 免投針而失其位:避免針灸時扎錯穴位。
- 避灸處而加四肢:避免在灸艾時,灸到四肢。
- 四十有九禁刺處:有49個禁刺的部位。
- 除六俞二十有二:除了六俞穴之外,還有22個禁刺部位。
說明:
- 這些內容屬於古代中醫文獻中常見的針灸相關知識。
- 其中涉及一些專業術語,需要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才能理解。
- 翻译仅供参考,具体用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咨询专业医师。
抑又聞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闕而得蘇。太子暴死為厥。越人針維會而復醒。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復射。懸鐘環跳。華佗刺躄足而立行。秋夫針腰俞。而鬼起沉疴。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刺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嗟夫。
去聖逾遠。此道漸墜。或不得意而散其學。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淺。難契於玄言。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偶述斯言。不敢示諸明達者焉。庶幾乎童蒙之心啟。
白話文:
抑又聞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闕而得蘇。太子暴死為厥。越人針維會而復醒。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復射。懸鐘環跳。華佗刺躄足而立行。秋夫針腰俞。而鬼起沉疴。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刺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嗟夫。
又聽說高祖皇帝抱病未癒,李氏醫生刺其巨闕穴而得蘇醒。太子暴斃,呈現昏迷狀態,越人醫生針灸維會穴,太子便甦醒過來。肩井穴、曲池穴、懸鐘穴、環跳穴,甄權醫生刺其手臂疼痛處而使疼痛消失。華佗醫生刺其跛足,使之能站立行走。秋夫醫生針灸腰俞穴,鬼魅退去,沉痾也消散。王纂醫生針灸交俞穴,妖精立即現形。刺其肝俞穴與命門穴,使盲人能看見細小的秋毫。刺其少陽穴與交別穴,使聾人能聽見夏天的蚊蚋聲。唉!
去聖逾遠。此道漸墜。或不得意而散其學。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淺。難契於玄言。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偶述斯言。不敢示諸明達者焉。庶幾乎童蒙之心啟。
自從聖人遠去,這門學問也逐漸衰落。有些人不得志,就放棄了學術;有些人能力不足卻犯了禁忌。我愚笨無能,智慧淺薄,難以領悟深奧的道理。至高無上的道理深不可測,能真正理解的人寥寥無幾。我偶然寫下這些話,不敢獻給明達之人,只希望可以啟發那些初學者的心智。
2. 流注通玄指要賦
引云。望聞問切。推明得病之源。補瀉迎隨。揭示用針之道。予於學始迄於今。雖常覃思以研精。竟未鉤玄而索隱。哦經傳之暇日。承外舅之訓言。乃執是分非。擾其人也。神無依而心無定。或病之精必奪而氣必衰。兼之國亂而隔殊。醫物絕商而那得。設方有效。歷市無求。
不若砭切。立排疾勢。乃以受教。遂敏求師。前後僅十七年。後避屯於蔡邑。方獲訣於李君。斯人以針道愈疾也。除疼痛於目前。愈萬病於指下。信所謂伏於彍弩。應若發機。百發百中者也。加之以好生之念。素無竊利之心。嘗謂予曰。天寶不泄於非人。聖道須傳於賢者。僕不揆。
遂整有求之懇。獲成無吝之誠。授穴之必者。四十有三。療疾而弗瘳者。萬無一失。遂銘諸心。而著之髓。務拯其困。而扶其危。而後除疼痛迅若手拈。破結聚渙如冰釋。夫針也者。果神矣哉。然念茲穴而或亡。借其聲律則易記。輒裁八韻。賦就一篇。詎敢匿於己私。為或傳於同志。
白話文:
古人云:望、聞、問、切,可以推斷出病源。補、瀉、迎、隨,是針灸的精髓。我從開始學習至今,雖然不斷思考鑽研,但始終未能領悟其中的奧妙。在研讀醫書之餘,我得到了外舅的教誨,卻執著於自己的理解,反而迷惑了自己。心神不寧,精神渙散,甚至連病人的精氣都被我消耗殆盡。加上國家戰亂,交通阻隔,藥材難以購得,即使有有效的藥方,也難以找到藥材。
相比之下,針灸治療則能快速解除病痛。因此,我虛心向師傅學習,前後只用了十七年時間。後來,我躲避戰亂來到蔡邑,終於遇到了一位名叫李君的高人。他精通針灸,能治癒各種疾病,只需一針下去,就能消除病人的疼痛,醫治百病。如同弓箭手蓄勢待發,箭無虛發,百發百中。他還有一顆仁心,從不貪圖利益。他常對我說:「天賜的寶物不能落入不該得到的人手中,聖賢的學問要傳授給有德之人。」我深感慚愧。
因此,我誠心向他求教,他也毫不吝嗇地傳授給我。他精通的穴位有四十三個,治療過的病人無一不治癒。我將這些知識銘記於心,並融入了自己的骨髓之中。我努力救助病人,扶持弱者,針灸治療疼痛如同手到擒來,解除病人的積聚如同冰雪消融。針灸真是神奇!但是,我擔心忘記這些穴位,便借助它們的聲韻來幫助記憶,並寫了一篇八韻的賦文。我不敢將其藏私,希望能傳授給志同道合的同道。
必欲治病。莫如用針。巧運神機之妙。工開聖理之深。外取砭針。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陽而倒陰。原夫絡別支殊。經交錯綜。或溝池溪谷以岐異。或山海丘陵而隙共。斯流派以難揆。在條綱而有統。理繁而昧。縱補瀉以何功。法捷而明。曰迎隨而得用。且如行步難移。
太衝最奇。人中除脊膂之強痛。神門去心性之呆癡。風傷項急。始求於風府。頭暈目眩。要覓於風池。耳閉須聽會而治也。眼痛則合谷以推之。胸結身黃。取湧泉而即可。腦昏目赤。瀉攢竹以偏宜。但見兩肘之拘攣。仗曲池而平掃。四肢之懈惰。憑照海以消除。牙齒痛呂細堪治。
白話文:
治療疾病,莫過於針灸。精妙的針灸手法,能打開人體奧秘。外用砭石針,能祛除邪氣,扶助正氣。針灸中蘊含水火之氣,善於回陽救逆,反陰扶陽。人體經絡分支錯綜複雜,如同溝渠、溪谷、山海、丘陵,各有其不同,但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針灸理論繁複,若不了解其原理,即使補瀉手法再精妙,也無濟於事。唯有遵循迎隨取穴法則,才能發揮針灸之效。
太衝穴是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可以治療腰背強痛。神門穴可以治療心神呆癡。風傷項急,則應針刺風府穴。頭暈目眩,則應針刺風池穴。耳聾閉塞,則應針刺聽會穴。眼痛,則應針刺合谷穴。胸悶氣結,身體發黃,則應針刺湧泉穴。腦昏目赤,則應針刺攢竹穴。兩肘拘攣,則應針刺曲池穴。四肢無力,則應針刺照海穴。牙痛,則應針刺頰車穴。
頭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道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膨而脹。奪內庭兮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以。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
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白話文:
頭項強
,承漿穴可以保(護)。太白穴宣泄水道,可以治療氣衝穴的病症。陰陵泉穴可以通暢水道。腹部膨脹,奪內庭穴可以緩解。筋脈轉動疼痛,瀉承山穴可以早(早日)止痛。腳腕痛,崑崙穴可以治癒。股膝疼痛,陰市穴可以治療。癲癇發作,神志顛狂,依靠後谿穴來治療。瘧疾發作,寒熱交替,依靠間使穴來扶持。胸滿血膨,期門穴可以治療。胃翻心痛,勞宮穴可以治療。
七疝
偏墜,大敦穴可以治療。王公(醫者)說:三里穴可以治療五勞的虛弱瘦弱。華佗(醫者)說:腕骨疼痛,可以治療黃疸。然谷穴可以瀉腎。行間穴可以治療膝腫和目疾。尺澤穴可以治療肘部疼痛和筋攣。目昏不見,二間穴可以治療。鼻塞不通,迎香穴可以治療。兩臂難以舉起,肩井穴可以治療。頭疼難忍,絲竹空穴可以治療。咳嗽寒痰,列缺穴可以治療。目生眵蔑、冷淚,臨泣穴可以治療。髖骨疼痛,腿痛導致傷殘,腎俞穴可以治療。腰疼,腎俞穴可以瀉盡疼痛。
以見越人治屍厥於維會。隨手而蘇。文伯瀉死胎於陰交。應針而殞。聖人於是察麻與痛。分實與虛。實則自外而入也。虛則自內而出歟。故濟母而裨其不足。奪子而平其有餘。觀二十七之經絡。一一明辨。據四百四之疾證。件件皆除。故得夭枉都無。躋斯民於壽域。幾微已判。
彰往古之玄書。抑又聞心胸病。求掌後之大陵。肩背患。責肘前之三里。冷痹腎敗。取足陽明之土。連臍腹痛。瀉足少陰之水。脊間心後者。針中渚而立痊。脅下肋邊者。刺陽陵而即止。頭項痛。擬後谿以安然。腰腳疼。在委中而已矣。夫用針之士。於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
而在乎捻指。
白話文:
古代的醫者看見越人用針灸治療昏厥,病人隨即甦醒;文伯用針灸治療死胎,卻導致病人死亡。因此,聖人便仔細觀察麻痺與疼痛的症狀,區分實證和虛證。實證是外邪入侵導致的,虛證是內虛所致。所以,要幫助母親補益不足,要減輕孩子過剩的能量。聖人研究了二十七條經絡,一一明辨其作用,掌握了四百四種疾病的症狀,一一對症下藥,因此,疾病造成的夭折與枉死都消失了,百姓都活到高壽。輕微的病症也能够準確判斷。
古書中記載了許多醫學知識,例如,心胸疼痛,要找手心後面的大陵穴;肩背疼痛,要找肘前三里穴;手腳冰冷,腎氣虧損,要取足陽明經的土穴;肚子痛,要瀉足少陰經的水穴;脊背和心臟後面的疼痛,要針中渚穴,馬上就能痊癒;脅下肋骨附近的疼痛,要刺陽陵穴,立即止痛;頭頸疼痛,要針後谿穴,就能安然無恙;腰腿疼痛,要針委中穴即可。用針灸的醫生,如果能明瞭這些道理,就能收祛邪之效,只需輕輕捻指,就能治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