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中

DU06

英文名稱Jizhong

位置後正中線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所屬經絡督脈

別名神宗,脊俞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8-27

穴名介紹


宗;祖宗之意,氣的源頭,水也。詞意是指人體天部陽氣為來自脊骨中的高溫高壓 水液 所化,理同脊中名解。

解剖位置


脊中穴位於背部中央

  • 腰部和背部的肌肉層之間
  • 脊椎骨突起之間的韌帶附近
  • 靠近第十一根肋骨的位置

這個穴位周圍有:

  • 來自第十一肋間動脈的小血管分支
  • 皮膚下方的靜脈網絡
  • 第十一胸神經的分支

這些神經和血管為該區域提供感覺和血液供應。

針刺方法


直刺0.5~1寸

穴道介紹


脊中穴的功效是:健脾化濕、利腰脊、調理腸胃、通調氣血

脊中穴的主治病症有:腰脊強痛、腹脹、不嗜食、小兒疳積、黃疸、脫肛、癲癇、感冒、增生性脊椎炎、胃腸功能紊亂、肝炎

穴道配伍


脊中穴配穴分析

1. 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腹脹胃痛: 此配伍以補益脾胃為主。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脹的功效;中脘穴為胃之募穴,直接作用於胃部,能疏通胃氣,緩解胃痛。脊中穴補益腎氣,腎主脾,腎氣充足則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從而達到治療腹脹胃痛的目的。

2. 配上巨虛穴、下巨虛穴治腹瀉痢疾: 此配伍以溫補脾腎,固澀止瀉為主。上巨虛、下巨虛穴皆為足陽明胃經穴位,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具有調節腸胃蠕動、止瀉的作用。脊中穴補腎,腎氣充足,則脾胃功能強健,更能有效控制腹瀉痢疾。

3. 配鳩尾穴、大椎穴、豐隆穴治癲癇: 此配伍以清熱熄風,寧心安神為主。大椎穴為督脈重要穴位,具有疏通督脈,平衡陰陽的作用;鳩尾穴位於胸腹之間,與肝膽經絡相關;豐隆穴位於脾經,具有化濕除痰的作用。癲癇病機多為肝風內動,痰熱內擾,此配伍協同作用,清熱化痰,熄風定驚。脊中穴在此配伍中可能起輔助作用,加強整體治療效果。

4. 配腎俞穴、太溪穴治腰膝痛,配至陽穴、陽陵泉穴、膽俞穴治黃疸: 前者以補腎壯腰為主。腎俞穴為腎之背俞穴,太溪穴為腎經原穴,與脊中穴共同補益腎氣,治療腰膝痠痛。後者以疏肝利膽為主。至陽穴、陽陵泉穴、膽俞穴皆與肝膽經絡相關,疏通肝膽經絡,利膽退黃,脊中穴在此配伍中可能起輔助作用,協調陰陽。

5. 脊中配中樞、足三里、懸樞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此配伍與配足三里治胃痛原理類似,皆以健脾和胃為主,中樞、懸樞穴也參與胃腸功能的調節。

6. 脊中配湧泉治癲癇,脊中配腎俞、命門、中膂俞、腰俞治腰閃挫疼痛: 配湧泉穴與上述配鳩尾、大椎、豐隆穴治療癲癇的原理相似,湧泉穴為腎經穴位,補腎納氣。配腎俞、命門、中膂俞、腰俞則直接作用於腰部,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循環系統疾病

  • 痔瘡

呼吸系統疾病

  • 鼻竇炎
  • 感冒

消化系統疾病

  • 胃潰瘍
  • 慢性肝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脫肛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腰痛

艾灸刮痧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脊中穴方法:

艾灸:

  1. 準備:
    • 艾條:選擇品質好的艾條,避免使用劣質艾條,以免刺激皮膚。
    • 艾灸盒:使用艾灸盒可以有效地固定艾條,避免燙傷皮膚。
    • 酒精棉:用於消毒艾灸盒和周圍皮膚。
  2. 消毒: 使用酒精棉消毒艾灸盒和脊中穴周圍皮膚。
  3. 定位: 將艾灸盒放在脊中穴上,確保艾條的熱量集中在穴位上。
  4. 施灸: 點燃艾條,將艾灸盒放置在脊中穴上,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灼傷皮膚。
  5. 時間: 每次施灸時間約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時間。
  6. 溫灸: 注意艾灸過程中,應保持溫熱感,避免過熱或過涼。
  7. 觀察: 觀察施灸過程中是否有不良反應,如皮膚發紅、疼痛等。
  8. 結束: 施灸結束後,用濕毛巾輕輕擦拭皮膚,並觀察身體狀況。

遠紅外線加熱 (神燈):

  1. 準備:
    • 遠紅外線神燈:選擇功率適中的神燈,避免過熱。
    • 毛巾:用於覆蓋神燈,避免直接照射皮膚。
  2. 消毒: 用酒精棉消毒神燈和脊中穴周圍皮膚。
  3. 定位: 將神燈放置在脊中穴上,確保光束集中在穴位上。
  4. 加熱: 打開神燈,將毛巾覆蓋在神燈上,避免直接照射皮膚。
  5. 時間: 每次加熱時間約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時間。
  6. 溫熱: 注意加熱過程中,應保持溫熱感,避免過熱或過涼。
  7. 觀察: 觀察加熱過程中是否有不良反應,如皮膚發紅、疼痛等。
  8. 結束: 加熱結束後,用濕毛巾輕輕擦拭皮膚,並觀察身體狀況。

注意事項:

  • 施灸或加熱過程中,需保持舒適的溫度,避免過熱或過涼。
  • 若出現皮膚發紅、疼痛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施灸或加熱。
  • 有皮膚病或其他疾病的人,應諮詢專業醫師,謹慎使用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 孕婦、經期女性、兒童等特殊人羣,應避免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按摩推拿


脊中穴按摩方法

注意事項:

  • 按摩時應保持輕柔,避免用力過猛。
  • 如有疼痛或不適,應立即停止按摩。
  • 懷孕婦女及患有嚴重疾病者,應諮詢醫生後再進行按摩。

按摩步驟:

  1. 準備動作:
    • 輕輕地用手掌搓熱患部,使其放鬆。
    • 輕輕地拍打患部,促進血液循環。
  2. 指壓按摩:
    • 用拇指指腹按壓脊中穴,力度適中,持續3-5秒。
    • 重複按壓5-10次。
  3. 旋轉按摩:
    • 用拇指指腹按壓脊中穴,然後順時針方向輕輕旋轉。
    • 重複旋轉5-10次,再逆時針方向旋轉5-10次。
  4. 推拿按摩:
    • 用拇指指腹從脊中穴開始,沿著脊柱向下推拿,至腰骶部。
    • 重複推拿5-10次。
  5. 熱敷按摩:
    • 將熱毛巾敷在脊中穴處,熱敷10-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按摩頻率:

  • 每天按摩1-2次,每次5-10分鐘。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