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1.下,下部也。脘,空腔,空管也。該穴名意指任脈的上部經水在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質為任脈上部經脈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則繼續循脈而下行,如同流向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下管名意與下脘同。
2.足太陰任脈之會。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它包括任脈的冷降之液,包括脾經的冷降之液,故為足太陰任脈之會。
解剖位置
在腹白線上,深部為橫結腸;有腹壁上、下動、靜脈交界處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直刺0.5~1.2寸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性厭食症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不良
- 腹中有鳴叫聲
- 胃潰瘍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腸炎
- 胃下垂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上腹胃脘痛
- 腹痛
- 噯氣
- 胃腸脹氣
- 腹瀉
- 全身性水腫
- 身體消瘦
- 噁心反胃
- 肚臍周圍腹痛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腹中有鳴叫聲
- 上腹胃脘痛
- 噯氣
- 胃腸脹氣
- 身體消瘦
- 噁心反胃
- 乾嘔
- 大便溏(稀薄)
- 肚臍周圍腹痛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