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滑肉門」的名稱含義為脾土微粒在風氣的運化作用下,輸布至人體各部。**「滑」**指滑行之意,**「肉」**代表脾所屬的土性,**「門」**意為出入的門戶。本穴的物質來源於太乙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而本穴位於脾主的腹部區域,土性燥熱。在風氣的作用下,脾土微粒被吹送至各方,其運行形態如同滑行一般,因此得名「滑肉門」。此外,**「滑肉」**和**「滑幽門」**的名稱意義與「滑肉門」相同,其中**「幽」**意指隱秘,強調脾土微粒的運化過程不易被察覺。
解剖位置
- 位於腹部的腹直肌及其外層的鞘膜處;
- 此處有來自第9肋間的動脈和靜脈分支,以及腹壁下的動脈和靜脈分支;
- 分布有第9肋間神經的分支,其深部對應的是小腸。
針刺方法
直刺0.8~1.2寸。
穴道介紹
滑肉門穴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滌痰開竅、鎮驚安神等功效,主治胃痛、嘔吐、呃逆、腸鳴、泄瀉、癲狂、舌強、吐血等症。
滑肉門穴的具體功效與主治如下:
- 理氣和胃:滑肉門穴位於胃經,胃主消化,滑肉門穴可以調理胃氣,促進消化,緩解胃脹。
- 降逆止嘔:滑肉門穴可以降逆止嘔,適用於胃痛、嘔吐、呃逆等症。
- 滌痰開竅:滑肉門穴可以滌痰開竅,適用於癲狂、舌強、吐血等症。
- 鎮驚安神:滑肉門穴可以鎮驚安神,適用於癲狂等症。
穴道配伍
滑肉門穴位於腹部,胃經循行路線上,具有理氣和胃、降逆止痛的功效。其配伍應用豐富,主要基於其調節胃腸功能的特性。
1. 胃痛: 滑肉門穴常與足三里穴、中脘穴配伍治療胃痛。足三里穴是胃經的強壯穴,具有補脾健胃之效;中脘穴為胃之募穴,主治胃腑病症。三穴合用,可從不同角度調理胃氣,達到和胃止痛的效果。原理是:滑肉門穴疏通胃經氣血,中脘穴直接作用於胃腑,足三里穴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共同改善胃部功能,緩解疼痛。
2. 嘔吐、呃逆: 滑肉門穴配伍中脘穴、足三里穴,能降逆止嘔止呃。中脘穴可直接平復胃氣逆亂,足三里穴則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避免濁氣上逆。滑肉門穴則協同調理胃經氣血,使嘔吐、呃逆症狀得以緩解。原理是通過協同作用,從根本上調整胃的升降功能。
3. 泄瀉、腸鳴: 滑肉門穴與天樞穴、下巨虛穴合用,治療泄瀉、腸鳴。天樞穴為大腸之募穴,下巨虛穴為脾經穴位,具有理氣健脾之效。三穴合用,可理氣和胃,健脾止瀉,改善腸道功能。原理是通過調理胃腸經氣機,恢復腸道正常的蠕動功能。
4. 其他配伍: 滑肉門穴與關元穴、氣海穴、天樞穴配伍治療脫肛,利用其理氣和胃、補益元氣的作用,配合其他穴位調理臟腑功能,達到治療效果。與三陰交穴、腎俞穴、命門穴配伍治療月經不調,則從腎經和肝脾腎的整體功能角度入手,調節氣血,平衡陰陽。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高血脂
- 肥胖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消化系統疾病
- 腹中有鳴叫聲
- 慢性肝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胃下垂
- 脫肛
- 胃酸食道逆流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女性不孕症
- 子宮發炎
艾灸刮痧
艾灸滑肉門穴方法:
- 準備: 準備艾條、艾灸盒或艾灸器,以及酒精棉球消毒。
- 消毒: 用酒精棉球消毒滑肉門穴周圍皮膚。
- 點燃艾條: 點燃艾條的一端,待其燃燒穩定後,將艾條靠近滑肉門穴,距離約1-2釐米,以溫熱感為準。
- 艾灸時間: 每次艾灸10-15分鐘,以患者感受溫熱舒適為宜。
- 艾灸頻率: 每週2-3次,或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 注意事項:
- 艾灸過程中需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若出現皮膚紅腫或疼痛加重,應立即停止艾灸。
- 艾灸後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冷水澡。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破損者、患有嚴重心臟病或糖尿病患者慎用艾灸。
- 諮詢專業中醫師,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艾灸方法和時間。
遠紅外線加熱滑肉門穴方法:
- 準備: 準備遠紅外線神燈、毛巾和護目鏡。
- 定位: 找到滑肉門穴的位置,並用毛巾將其覆蓋。
- 加熱: 將神燈的光線聚焦在毛巾上,距離約15-20釐米,以溫熱感為準。
- 加熱時間: 每次加熱10-15分鐘,以患者感受溫熱舒適為宜。
- 加熱頻率: 每週2-3次,或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 注意事項:
- 避免直視神燈光線,防止眼睛受到傷害,可以使用護目鏡保護眼睛。
- 加熱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若出現皮膚紅腫或疼痛加重,應立即停止加熱。
- 加熱後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冷水澡。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破損者、患有嚴重心臟病或糖尿病患者慎用遠紅外線加熱。
- 諮詢專業中醫師,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加熱方法和時間。
按摩推拿
滑肉門穴按摩方法:
- 定位: 找到上腹部,臍中上1寸(水分穴)旁開2寸處。
- 準備: 用手掌根部,輕輕觸碰滑肉門穴位置。
- 推按: 由上往下,沿著滑肉門穴位置,輕柔地推按。
- 時間: 每次推按2-3分鐘。
- 次數: 每日可推按數次,長期堅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