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七 (7)
針灸資生經第七 (7)
1. 汗不出
凡胸滿短氣不得汗,皆針補手太陰以出汗。(千)。 少澤、復留、崑崙、主瘧寒汗不出。 偏歷、主風瘧汗不出。 少澤、治瘧寒熱汗不出。(銅)。 上星、治痎瘧振寒熱汗不出。 啞門、治頭痛風汗不出。 心俞、(見狂明同。)曲差、治心中煩滿,汗不出。(明同)。
陶道、治灑淅寒熱,脊強汗不出。(明同)。 膽俞、治振寒汗不出。(見頭痛)。 命門、治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 上脘、治身熱汗不出。(見霍亂)。 至陰(見頭痛);魚際(見寒熱);曲泉(見疝);俠谿(見胸脅滿);中膂俞、治汗不出(見消渴)。 偏歷、治風汗不出。
竅陰、治手足煩熱,汗不出,轉筋。 命門(見頭痛)、肺俞(見汗)、療汗不出。(明)。 曲澤、療汗出不過肩。(見唾血)。 曲澤、主汗出不過肩。(甲見傷寒寒熱)。 魚際、療汗不出。(見寒熱)。
白話文:
[汗無法排出]
凡是感到胸部悶脹、呼吸短促且無法排汗的情況,都可以通過針灸手太陰肺經來促進排汗。少澤穴、復留穴和崑崙穴,主要用於治療瘧疾引起的寒冷及汗不出。偏歷穴,適用於因風邪引起的瘧疾而汗不出。少澤穴,可用於治療瘧疾引起的寒熱交錯及汗不出。上星穴,可治療痎瘧導致的冷熱交替及汗不出。啞門穴,可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痛及汗不出。心俞穴,適用於治療精神亢奮的情況。曲差穴,可用於治療心煩意亂、胸悶及汗不出。陶道穴,可治療寒熱交錯及背部僵硬導致的汗不出。膽俞穴,可用於治療寒顫及汗不出。命門穴,可治療頭痛劇烈、身體發熱如火及汗不出。上脘穴,可用於治療身體發熱及汗不出。至陰穴,適用於治療頭痛。魚際穴,適用於治療寒熱交錯。曲泉穴,適用於治療疝氣。俠谿穴,適用於治療胸脅脹滿。中膂俞穴,可用於治療汗不出。偏歷穴,適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汗不出。竅陰穴,可用於治療手腳煩熱、汗不出及肌肉抽筋。命門穴、肺俞穴,可用於治療汗不出。曲澤穴,可用於治療汗出僅限於肩膀以上。魚際穴,可用於治療汗不出。
2. 傷寒無汗
大都,療熱病汗不出,手足逆冷,腹滿善嘔,目眩煩心,四肢腫。(明下) 凡溫病身熱五日以上,汗不出,刺太泉留針一時取針。若未滿五日,禁刺。
勞宮,主熱病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甲乙亦云,主熱病煩滿欲嘔噦,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不可反側,咳滿,溺赤小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中爛,掌中熱,欲嘔。(千) 孔最,主臂厥熱痛,汗不出。(明云:熱病汗不出。) 皆灸刺之,此穴可出汗。
經渠、陽池、陽谷、合谷 (明下同),前谷、內庭、後谿、腕骨、支溝 (明下同),厲兌、衝陽、解谿,主熱病汗不出。
中衝等,主熱病汗不出。(見傷寒諸病。) 命門、膀胱俞、上管、曲差、上星、陶道、天柱、上髎、懸釐、風池,主煩滿汗不出。飛揚,主下部寒熱,汗不出,體重。玉枕、大杼、肝俞、心俞、鬲俞、陶道,主汗不出,淒厥惡寒。光明,主腹足清,寒熱汗不出。
曲泉,主身熱頭痛,汗不出。魚際,主頭痛不甚汗出。尺澤,主氣隔喜嘔,鼓頷,不得汗,煩心身痛。掖門、中渚、通理,主熱病先不樂,頭痛面熱無汗。傷寒溫病,善搖頭顏清,汗出不過肩,曲澤主之。(甲) 委中,治熱病汗不出云云。取其經血立愈。(銅) 孔最,治熱病汗不出,此穴可灸三壯,即汗出。(明下同。) 陷谷、厲兌、鬲俞、中渚、大都 (見腹滿),支溝、陽谷 (明同),腕骨、前谷,治熱病汗不出。
懸顱,治熱病煩滿,汗不出。(明同。) 懸釐,治熱病汗不出,頭偏痛,煩心不欲食。譩譆,治熱病汗不出。大杼,治傷寒汗不出,脊強。經渠,治熱病汗不出,暴痹喘,足(明作逆)心痛,嘔吐。商陽,治熱病汗不出。(明下同。) 中衝,治熱病汗不出,掌熱,身如火,心痛煩滿,舌強。太谿,治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消癉,大便難。風池,治溫病汗不出,目眩、苦頭痛。太陵,治熱病汗不出,臂攣腋腫,善笑不休,心懸若飢,喜悲泣驚恐,目赤,小便如血,嘔逆,狂言不樂。
勞宮,治熱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脅痛不可轉,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氣逆嘔噦,煩渴,食飲不下。光明,治熱病汗不出,卒狂。虛則痿痹坐不能起。實則足䯒熱膝痛。身體不仁。善齧頰。中衝,治熱病煩悶,汗不出,掌熱,身如火,心痛舌強。(明下云:身熱如火,頭痛如破。)
天池,療熱病汗不出,胸滿頸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喝。(明下相識患陰證傷寒。四肢厥冷不省。予與理中湯服。至第二服,汗出如雨矣。神哉。)
白話文:
[對於傷寒無汗的處理]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在治療發燒卻不出汗、手腳冰冷、腹部脹滿易嘔吐、眼睛眩暈心情煩躁、四肢浮腫的情況下,會選擇特定的治療方式。對於溫病導致身體發熱超過五天,仍然不出汗的情況,我們會選擇針刺太泉穴,並保留針頭一段時間,再取出針頭。但若是發熱還不到五天,我們則不會進行針刺治療。在勞宮穴的處理上,我們主要針對的是熱病持續三天以上,不出汗且伴有恐懼症狀的情況。此外,甲乙也認為,勞宮穴能幫助解決熱病引起的煩悶、飽脹、想嘔吐、三天以上不出汗、恐懼、胸部和側腹疼痛、咳嗽、尿液深紅、小便出血等問題。
孔最穴主要負責手臂突然的熱痛和不出汗的情況,而經渠、陽池、陽谷、合谷、前谷、內庭、後溪、腕骨、支溝、厲兌、衝陽、解溪等穴位都能用於治療因熱病導致不出汗的情況。中沖穴同樣能用來治療因熱病導致不出汗的情況。
命門、膀胱俞、上脘、曲差、上星、陶道、天柱、上髎、懸釐、風池等穴位,能用於治療熱病引起的煩悶和不出汗。飛揚穴能用於治療下半身的寒冷和熱病,以及不出汗、身體沉重的情況。玉枕、大杼、肝俞、心俞、膈俞、陶道等穴位,能用於治療不出汗、寒冷、畏寒的情況。光明穴能用於治療腹部和腳部的冷感,以及不出汗和寒熱交錯的情況。曲泉穴能用於治療身體熱度高、頭痛和不出汗的情況。魚際穴能用於治療頭痛但不是很嚴重、有出汗的情況。尺澤穴能用於治療氣喘、喜嘔吐、無法出汗、心情煩躁和身體疼痛的情況。掖門、中渚、通裏等穴位能用於治療熱病初期的不快樂、頭痛、面部發熱、無汗的情況。曲澤穴能用於治療因傷寒或溫病導致的頭晃動、臉色蒼白、出汗不過肩膀的情況。
委中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的情況,通過取其經絡中的血液,能立即緩解病情。孔最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的情況,這個穴位可以進行灸法三次,立即就能出汗。陷谷、厲兌、膈俞、中渚、大都、支溝、陽谷、腕骨、前谷等穴位也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的情況。懸顱穴能用於治療熱病煩悶、不出汗的情況。懸釐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頭部一側疼痛、心情煩躁、不想吃飯的情況。譩譆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的情況。大杼穴能用於治療因傷寒導致不出汗、背部僵硬的情況。經渠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突然的麻痹喘息、足部逆冷、心痛、嘔吐的情況。商陽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的情況。中沖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手掌熱、身體像火一樣熱、心痛、舌頭僵硬的情況。太溪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沉默寡言、嗜睡、尿液黃、消瘦、大便困難的情況。風池穴能用於治療溫病不出汗、眼睛眩暈、嚴重頭痛的情況。太陵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手臂抽筋、腋下腫脹、笑個不停的情況。勞宮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三天不出汗、恐懼、胸部和側腹疼痛、大小便出血、鼻血不止、氣喘嘔吐、煩渴、飲食不下咽的情況。光明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突然的瘋狂、虛弱到無法起身、實則腳部熱、膝蓋疼痛、身體麻木、咬頰的情況。中沖穴能用於治療熱病煩悶、不出汗、手掌熱、身體像火一樣熱、心痛、舌頭僵硬的情況。天池穴能用於治療熱病不出汗、胸部滿悶、頸部疼痛、四肢無法抬起、腋下腫脹、上氣胸中有聲音、喉嚨乾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