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穴名介紹
少,小之意。澤,潤之意。本穴為手少陽小腸經之井穴,小腸之脈主液,穴具潤澤身體之功,在小指,井穴脈氣始出而微小,故名。
解剖位置
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指背動脈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穴道介紹
少澤穴功效「清熱利竅,利咽通乳」,為手太陽小腸經的井穴,是小腸經氣所出之處,心與小腸相表里,故本穴可調節心氣,具有開竅、泄熱、安神之功。
主治中風昏迷、熱病、頭痛、目翳、咽喉腫痛、乳病乳房脹痛、乳汁少、昏迷、熱病、耳鳴耳聾、肩臂外後側疼痛、神經性頭痛、急性乳腺炎、中風昏迷,瘧疾,急性扁桃體炎、肋間神經痛、結膜炎、白內障、寒熱汗不出...等等。
最常被用來緩解喉嚨痛的,中風暈倒不省人事,可以刺激此穴。臨床被用來治療乳腺炎或是婦女生產完後,對於催乳有特效。現代研究證明,刺激少澤穴,可使乳汁缺少的婦女血中泌乳素含量增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現代研究 發現針刺放血少澤穴可治療急性角膜炎,按壓可治療呃逆,點刺放血可治療紅眼病。
常用配伍
- 配天容、合谷、尺澤,治咽喉腫痛
- 配人中、內關、十二井穴放血,治熱病昏迷
- 配肩井、委中、膻中、合谷、太衝、天宗,治乳癰
-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結膜炎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甲狀腺亢進
神經系統疾病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眼睛紅痛
麥粒腫
角膜炎
耳與乳突疾病
耳聾
循環系統疾病
心律不整
呼吸系統疾病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牙齦腫脹痛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脖子(頸項)酸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乳腺炎
妊娠、生產期疾病
產後乳汁不足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頭痛
心律不整
胸悶脹
心悸
流鼻血
全身性水腫
肋間神經疼痛
無尿及少尿
昏迷
胸悶胸痛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眼睛模糊
耳聾
眼睛紅痛
發燒及發冷
昏迷
流鼻血
眼睛乾澀
乳房脹痛
脖子(頸項)酸痛
發熱(發燒)
多痰
肋間神經疼痛
咽喉痛
耳鳴
胸悶胸痛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按摩推拿
用拇指指甲掐按少澤穴約20秒,然後鬆開3秒,反覆操作10次即可。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