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少,小之意。澤,潤之意。本穴為手少陽小腸經之井穴,小腸之脈主液,穴具潤澤身體之功,在小指,井穴脈氣始出而微小,故名。
解剖位置
- 在這個穴道附近,你可以找到指掌側固有的動脈和靜脈,它們與指背動脈一起構成了複雜的動靜脈網絡。
- 此外,這裡還有尺神經的手背分支,負責傳遞感覺信號。
針刺方法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穴道介紹
少澤穴功效「清熱利竅,利咽通乳」,為手太陽小腸經的井穴,是小腸經氣所出之處,心與小腸相表里,故本穴可調節心氣,具有開竅、泄熱、安神之功。
主治中風昏迷、熱病、頭痛、目翳、咽喉腫痛、乳病乳房脹痛、乳汁少、昏迷、熱病、耳鳴耳聾、肩臂外後側疼痛、神經性頭痛、急性乳腺炎、中風昏迷,瘧疾,急性扁桃體炎、肋間神經痛、結膜炎、白內障、寒熱汗不出...等等。
最常被用來緩解喉嚨痛的,中風暈倒不省人事,可以刺激此穴。臨床被用來治療乳腺炎或是婦女生產完後,對於催乳有特效。現代研究證明,刺激少澤穴,可使乳汁缺少的婦女血中泌乳素含量增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現代研究 發現針刺放血少澤穴可治療急性角膜炎,按壓可治療呃逆,點刺放血可治療紅眼病。
穴道配伍
少澤穴,屬手太陽小腸經井穴,位於手掌尺側,小指指甲根部的尺側,紅白肉際處。其性屬火,具有瀉熱、通經、止痛的功效。以下分析其常用配伍:
1. 配天容、合谷、尺澤,治咽喉腫痛:
- 原理:咽喉腫痛多因肺經風熱或熱毒上攻所致。少澤瀉小腸經之熱,合谷疏通陽明經氣,清熱解毒;尺澤瀉肺經之熱,天容清瀉上焦之熱。四穴合用,從瀉熱、清熱、疏通經氣多方面入手,達到清熱消腫止痛的目的。
2. 配人中、內關、十二井穴放血,治熱病昏迷:
- 原理:熱病昏迷多由邪熱亢盛,擾亂神明所致。此配伍以急救為主,採用放血療法快速洩熱。人中為急救要穴,可開竅醒神;內關寧心安神;十二井穴(包括少澤)為各經之井穴,瀉熱力強,可迅速瀉除體內鬱熱。
3. 配肩井、委中、膻中、合谷、太衝、天宗,治乳癰:
- 原理:乳癰為乳房局部感染化膿性炎症。此配伍多角度治療:少澤瀉小腸經熱毒;肩井、天宗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委中瀉心經實熱;膻中理氣散結;合谷清熱解毒;太衝疏肝泄熱。整體配伍旨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
4.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
- 原理:乳汁少多因肝鬱氣滯,衝任失調所致。膻中理氣寬胸,調和氣機;乳根通乳,少澤瀉小腸經之熱,使氣血通暢,乳汁得以分泌。此配伍以疏肝理氣,通乳為主。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結膜炎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甲狀腺亢進
神經系統疾病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角膜炎
- 麥粒腫
- 結膜炎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耳聾
循環系統疾病
- 腦中風
- 心律不整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痛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脖子頸項酸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乳腺炎
艾灸刮痧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少澤穴」方法
艾灸
- 準備:
- 艾條:選擇品質好的艾條,如陳艾條或純艾條。
- 艾灸盒:可用艾灸盒固定艾條,避免燙傷。
- 酒精棉球:消毒針灸針或艾灸盒。
- 毛巾:防止艾灸時燙傷。
-
消毒: 用酒精棉球消毒少澤穴附近皮膚。
- 點燃艾條: 將艾條點燃,等待火焰熄滅後,留下餘燼。
- 施灸: 將艾條靠近少澤穴,保持一定距離,以溫熱舒適為宜。
- 時間: 每次艾灸時間約10-15分鐘,每天1-2次。
- 注意事項:
- 艾灸時要保持通風,避免煙霧過濃。
- 注意觀察皮膚狀況,避免燙傷。
- 施灸過程中如感到不適,請立即停止。
遠紅外線加熱(神燈)
-
準備:
- 遠紅外線神燈:選擇品質好的遠紅外線神燈,並確保燈具安全。
- 毛巾:防止神燈過熱燙傷。
- 護目鏡:保護眼睛,防止光線刺激。
-
定位: 將神燈對準少澤穴,保持一定距離。
- 加熱: 開啟神燈,以溫熱舒適為宜。
- 時間: 每次加熱時間約10-15分鐘,每天1-2次。
-
注意事項:
- 加熱時要保持通風,避免過熱。
- 注意觀察皮膚狀況,避免燙傷。
- 施灸過程中如感到不適,請立即停止。
備註:
-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施灸或加熱方式應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調整。
- 建議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按摩推拿
按摩少澤穴方法:
- 定位: 將拇指指甲放在小指末節尺側,距離指甲角約1分處。
- 按壓: 用拇指指甲掐按少澤穴約20秒。
- 放鬆: 鬆開拇指,休息3秒。
- 重複: 重複步驟2和3,共10次。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